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易雪 通讯员 徐杨
“您慢些走,这是刚热好的包子,还有降压药,我帮您放桌上。”9月6日清晨,曲阜市小雪街道武家村“相约黎明”志愿服务队志愿者蒋凤,提着热乎的早餐和代买的药品,敲开了空巢老人马西英的家门。这样的暖心场景,在孔子故里曲阜每日都在发生——依托儒家“仁爱”文化根基,曲阜市将志愿服务与基层治理、文化传承、民生需求深度融合,打造“景行”志愿服务矩阵,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扎根街巷,绘就出全民参与的文明新画卷。
截至目前,曲阜市注册志愿者达13.0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1.22%,组建志愿服务队伍400余支,涵盖文化宣讲、助老助残、应急救援、非遗传承等十余个领域,年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超3000余场次,服务时长突破3万小时,“人人争当志愿者、处处可见志愿红”成为城市新风尚。
文化赋能
让志愿服务“有底蕴”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咱们的志愿服务,其实就是儒家‘仁爱’思想的当代实践。”在尼山圣境景区的“红小尼”志愿驿站,志愿者徐慧正为游客讲解《论语》中的互助理念。作为曲阜“文化+志愿”模式的典型代表,“红小尼”由200余名儒学爱好者、教师、退休干部组成,累计为游客提供文化讲解、礼仪教学志愿服务,惠及游客超3万人次,让传统文化在志愿服务中焕发新生。
不仅在景区,曲阜将文化志愿触角延伸至公共场所、社区、校园、乡村。在孔子博物馆,“子约”志愿服务队由文博爱好者、高校学生及退休文博工作者组成,常年为参观者提供展厅深度讲解、文物知识科普,还定期开展“拓印体验”“汉字寻根”等传统文化互动活动,累计服务时长超3万小时,惠及游客及市民近10万人次。曲阜市妇联“文化强心 儒意筑梦”志愿服务队深入12个镇街,开展“国学课堂”“家风宣讲”活动,累计覆盖留守儿童、农村群众1.2万余人次。“我们把‘孝、仁、信、义、礼’融入志愿理念,让服务不仅帮群众解难题,更能传承美德。”曲阜市志愿服务工作负责人丰培基说。
精准对接
让志愿服务“解民忧”
“孔大爷,您家这台老电扇我修好了,以后天热就能用。”7月9日傍晚,曲阜市时庄街道耕天下社区“耕心助老”志愿服务队志愿者张海霞,拎着修好的电器,送到了独居老人孔令荣家中。这支服务队早在年初曲阜市委社会工作部建立志愿服务“三张清单”后,就逐户走访,为社区21位独居、失能老人建立“需求台账”,小到代买日用品、代缴水电费,大到陪同就医、整理家务,年均上门服务超1800人次,把“贴心服务”送到老人心坎上。
曲阜为特殊群体组建了“定制化”志愿队伍。针对学生群体托管需求,在曲阜市鲁城街道南池社区,“周末课堂”“暑期课堂”成了双职工家庭的“及时雨”——17名志愿者和其他9名退休教师、大学生志愿者,每周末准时在社区活动室等候,不仅辅导孩子们写作业,还结合曲阜文化特色,教他们背诵《论语》短句、绘制“孔子圣迹图”简笔画。截至目前,“周末课堂”已持续运营3年,累计服务辖区及周边儿童320余人次,解决了家长“周末上班、孩子无人管”的难题。
针对残障群体的多元需求,曲阜市残联“文化助残”志愿服务队携手爱心企业,持续深化“定制化帮扶”模式。为有艺术天赋的自闭症儿童提供创作指导与展示平台,帮助其绘画作品成功入选省级展演;为热爱围棋的肢体残疾青年对接专业围棋培训资源,助力其在亚洲残疾人运动会上荣获亚军。“我们坚持不搞‘大水漫灌’,而是‘按需滴灌’,让每一份特殊的才华都能被看见、被成就,让每一位需要帮助的残疾朋友都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支持。”曲阜市残疾人联合会主要负责人张宏表示。
机制长效
让志愿服务“可持续”
“参与一次志愿服务积5分,积分能换洗发水、大米,还能优先参与村内‘好媳妇’‘好婆婆’评选。”在曲阜市防山镇齐李村,志愿者孔新芳拿着积分卡兑换了生活用品。为激发全民参与热情,曲阜市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市信用中心,将志愿服务同“信用积分”直接挂钩,志愿者可凭服务时长兑换物资或服务,实现志愿服务“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双向奔赴。
为促进志愿服务常态化,曲阜还构建了“选育用”一体化志愿人才培养体系。依托志愿服务联席会议,积极组织成员单位、社会组织开设“志愿能力提升班”,每年培训骨干志愿者1200余人次;举办“新时代 新担当 新仁行”——2025年曲阜市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大赛面向全市评选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20名;推动机关干部、企业职工等群体“全员入网”,组建“机关志愿先锋队”等特色队伍45支,形成“党政引领、社会协同、全民参与”的志愿格局。
“我们不搞‘一阵风’式服务,而是通过‘平台+培训+激励+保障’的全链条机制,让志愿服务从‘临时响应’变成‘常态运行’,从‘少数参与’变成‘全民行动’。”曲阜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孟红霞表示,“正是这套长效机制,让曲阜的“志愿红”持续扎根基层,成为城市文明的持久底色。”
如今,行走在曲阜的大街小巷,红色的志愿马甲已成为城市最亮眼的“风景线”。从景区里的文化讲解到社区里的助老服务,从乡村里的非遗传承到应急时的挺身而出,志愿服务正以“润物细无声”的力量,让儒家文化焕发新活力,让城市文明更有温度。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打造‘景行’志愿服务矩阵,深化‘文化+志愿’‘民生+志愿’模式,让志愿服务融入城市发展的每一个角落,让‘志愿红’点亮群众幸福生活。”曲阜市委社会工作部主要负责人王国栋表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9-22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