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牛夏风)“入捏坑2个月,已经买了50多个,根本停不下来。”最近,一种被称为“捏捏”的慢回弹类解压玩具在年轻人中火了,话题“年轻人为啥愿意花几千买一个捏捏”更是冲上了微博热搜,在社交平台上搜索“捏捏”就能看到近百万条相关笔记,让人不禁发出疑问:为何“捏捏”如此受年轻人的喜爱?
“捏捏”成解压神器爆款产品供不应求
所谓“捏捏”,通常由硅胶类材质制作而成,具有独特的慢回弹特性,拥有着糯叽叽的手感。同时,在外观上设计多样、造型逼真,常模仿食物形态,如吐司、饭团、布丁、甜甜圈、曲奇等,给人以视觉和触觉的双重感受。
记者在购物平台上搜索发现,通常“捏捏”的售价在几元到几十元不等,其中,一款名为“仿真大包子”的“捏捏”售价在5.4元,月销量已超1万件。走访线下店铺,记者发现,在多家日杂店铺内,“捏捏”类型的产品也被成批摆放在显眼的货架,其中以奶龙IP定制的“捏捏”尤为常见,均价在几十元左右。
除此之外,在社交平台上还出现了一些爆款“捏捏”,不少人气手工博主将自己手工制作的“捏捏”进行售卖,根据大小和工艺复杂度不同,价格在几十块到几百块不等,有的爆款还被炒出上百元甚至数千元的售价。
此前,一则1.5万元“捏捏”开箱视频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广泛讨论。发布视频的网友表示,为抢到一款饭团造型的“捏捏”玩具,不惜花6000元竞拍购入。
实际上,制作“捏捏”的成本并不高,但由于这些“捏捏”都是手工制作,无法做到量产,手感越好、造型越精致,制作过程也就越复杂,制作周期也就越长。“店里卖得最好的是草莓蛋糕‘捏捏’,外观可爱、材质柔软,捏起来有烂泥感,很解压。”一名个人卖家介绍,由于需求旺盛,个人制作精力有限,店内一些爆款“捏捏”均为限量销售,有的“捏捏”需要预售2-4周才能发货。
杭州的一名消费者小陆,入坑“捏捏”有大半年了,比较偏向于购买食物元素的“捏捏”,“喜欢捏起来手感好的,还会看回弹快慢、韧不韧,有没有筋膜感,是不是一按到底。”小陆说道。
“捏捏”多为三无产品 购买需谨慎
随着“捏捏”风潮兴起,其材质的安全性也引发不少网友担忧,还有网友担心这些“捏捏”外形太像食物又没有警示提醒,容易造成儿童误食。
有网友反映:“买了一堆‘捏捏’,香精味道很大,拿甲醛仪器简单测了一下,直接超标,这两天不仅疯狂长痘,还得了结膜炎,不知道是不是和‘捏捏’有关。”还有网友表示,一些“捏捏”外面的PVC包装袋可能有质量问题,“我基本上捏半个小时就会头痛”。
记者注意到,市面上热销的“捏捏”大多来自网络平台个人卖家手工自制,部分产品缺乏生产厂家、生产日期等信息标识。记者随机咨询了一名手作卖家,该卖家表示,店里的“捏捏”都是食品级硅胶做的,但是不可食用,建议放在袋子里玩。
“网络上有很多关于该类产品甲醛超标、TVOC含量超标等讨论,因为该类产品的销售渠道非常多,国内鲜有非常有名的生产厂家入局,因此相关的监管可能要进一步加强。”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知名消费者行为学专家王丽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于消费者而言,购买时要查看卖家资质,尽量选择信誉好、评价高的正规店铺购买。购买回去之后可以消毒、清洗或是适当地晒一下,使用后也需要勤洗手。
此外,产业观察家洪仕斌认为,目前爆火的“捏捏”虽然本身发展已有十年之久,但国内市场发展也还处于初期,出现的黄牛高价炒作、作坊经营不规范产生质量安全争议等问题都是市场不成熟的表现。随着相关行业标准和法规的制定,同时对相关产品监管力度加大,很多问题也会逐渐被解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3 1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