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大明的那场“黑天鹅事件”,是朱元璋处死蓝玉的根本原因。
从亲戚关系的角度来讲,蓝玉和老朱家还是走得比较近的亲戚,他的姐夫是常遇春,而常遇春又是朱元璋长子朱标的老丈人,因此,朱标得叫蓝玉一声舅舅。
不仅如此,蓝玉的闺女,是朱元璋第十一子蜀王朱椿的王妃,所以,蓝玉和朱元璋还属于亲家关系。
除了有较为紧密的亲戚关系外,蓝玉本人在明朝初期,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
在常遇春、徐达等明朝第一代名将逐一谢幕后,蓝玉凭借自己卓越的军事能力,迅速成为了大明第二代名将的领军人物。
用计生擒北元太尉纳哈出、北上捕鱼儿海大破元军主力、平定西南南蛮反叛,这诸多功绩,都验证了蓝玉是继常遇春之后,又一颗冉冉升起的将星。
不过,就是这样一个军事能力极强,并且还是皇亲国戚的蓝玉,却最终被朱元璋下令施以“剥皮实草”之刑,甚至,还被传示各地,以儆效尤。
为什么朱元璋要用如此残酷的刑罚来处死蓝玉呢?这一切的起因,得从洪武二十六年,一份来自锦衣卫的密报说起。
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二月,锦衣卫都指挥使蒋瓛(音huán)密报朱元璋,告发凉国公蓝玉有谋反的意图。
对于蒋瓛的密报,朱元璋表现得极为愤怒,当场下令,将蓝玉下狱审问。
而在一番“审问”之后,一份“供词”呈到朱元璋面前,根据供词显示,蓝玉将和景川侯曹震、鹤寿侯张翼等人,在数日后朱元璋藉田时(古代天子亲自耕田的典礼),对朱元璋进行行刺。
这个结果,自然让朱元璋龙颜大怒,于是,一道结束蓝玉性命的圣旨便从皇宫中发了出来。
“狱具(剥皮实草),族诛之。”---《明史》
而根据史料记载,从蓝玉被下狱,到其被处以极刑,前后也就仅仅三天,这个从定罪到处死的速度,放在一般的罪犯身上尚能理解,但放在蓝玉身上,是不是快了点?
也许有人会说,蓝玉所犯之罪证据确凿,再加上他往日的不法之事,因此快速定罪、快速处死,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但实际上,这背后可没这么简单,蓝玉的死,确实有屡犯朱元璋忌讳的结果,但归根结底,还是朱元璋等不及了。
在说这个之前,先说说蓝玉曾经干过的几桩“蠢事”。
第一桩,凌辱元王妃
常遇春死后,蓝玉逐渐崭露头角,得到了朱元璋的重视,并且,在洪武四年,蓝玉随征西将军傅友德攻克成都,立下了不少功劳。
之后,蓝玉又跟随徐达,在雁门关外的野马川,击败元朝名将王保保。
自此,蓝玉一发不可收拾,在之后又攻克兴和(今河北张北)、平定西蕃叛乱,每一仗均以大获全胜告终。
也因为如此,蓝玉在洪武十二年,因战功被晋封为永昌候,算是跻身进了公侯将相之列。
到了洪武二十年,为了肃清元朝残余势力,朱元璋决定出兵北征,而蓝玉则作为征虏左副将军,跟随大将冯胜讨伐北元。
这一战,可以说是奠定蓝玉名将基础的一战,在大军到达通州后,蓝玉率领一支轻骑,在雪夜中直扑元军大营,不仅击杀了元朝的平章(官名)果来,还俘虏了大批元军。
更出彩的是,在之后的继续追击中,蓝玉识破元将纳哈出假意投降的阴谋,并将计就计将其生擒,最终成功地收服了这股元军势力。
有道是运气来了挡也挡不住,本身蓝玉在此战中就功劳极大,刚好在当时,大将军冯胜被人告发有罪,因此,蓝玉顺理成章的接过了帅印,成为部队的总指挥。
而在成为大将军后,蓝玉在通往名将的路上更上了一层楼。
洪武二十一年,蓝玉受命领军十五万北征,这一次的目标是北元皇帝,大军在获悉对方在捕鱼儿海附近驻扎时,星夜急行军,但赶到后却失去了对方的踪迹,。
当时,蓝玉有意撤军,但最终决定,继续寻找元军踪迹。
之后,蓝玉探知元军就在八十里外,刚好当时风沙大起,元军将领认为明军不敢冒着漫天的风沙袭击,就放松了警惕,结果,就在元军酣睡之际,蓝玉带兵犹如天神下凡,从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冒着风沙出现在了元军大营附近。
此战的结果,是元军大败,被俘的元朝贵族以及民众多达八万多人,同时还获取了牲畜十五万头,金银细软无数。
而北元皇帝,虽说最终勉强逃走,但身边也仅剩下几十个人。
这就是明初著名的“捕鱼儿海大捷”,而蓝玉也通过此仗,成功地跻身于名将之列,但他接下来的操作,就和名将一点都不沾边了。
捕鱼儿海大捷的消息被朱元璋知道后,他极为高兴,不仅称赞蓝玉的功劳“堪比卫青”,还晋封他为梁国公,并命他班师回朝。
而蓝玉在班师回朝的过程中,不知道是脑子抽了还是其他原因,居然强行玷污了被俘虏的元朝皇帝妃子。
这个妃子姓甚名谁无从考证,长得如何也不得而知,只知道她是一个极为刚烈的女子,在她被玷污之后,选择了自缢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件事不出意外地被朱元璋得知,史料记载朱元璋雷霆大怒,毕竟他在登基后,对待游牧民族一向是以怀柔政策为主,能收拢尽量收拢,但蓝玉这一闹,明显是违背了朱元璋的宗旨,甚至还有可能激化矛盾。
不过,最终朱元璋并没有就此事处理蓝玉,也许是他认为蓝玉此时执掌军权,现在处理他恐激起兵变,或者是朱元璋想给蓝玉一个机会,因此,只是来信训诫一番了事。
而朱元璋这种没有深究的方式,不仅没能让蓝玉收敛,反而在之后,让他变本加厉。
第二桩,夜扣喜峰关
喜峰关在长城以北,是蓝玉班师回朝的必经之路,因为此处属于关隘,因此这里同样有明军将士把守。
而在蓝玉带着大军浩浩荡荡走到喜峰关时,恰逢赶上夜色已深,按照当时的规定,守关的将士需要确认进关部队的身份,然后再打开城门让他们进关。
这程序历来如此,并且不管是什么身份的大将,就没有不遵守的。
但蓝玉却在守关的将士确认完身份,并准备打开城门的时候,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急躁,仿佛一秒钟都不愿意等,他当场下令,要求身后的部队,按照攻城的方式,强行登关。
我们都在电视剧中见过古代的攻城战,一般都是炮火齐发,然后利用攻城器械登上敌方的城池,而蓝玉也是这么干的。
但问题是,站在他对面的,不是敌人,而是同样隶属大明的将士,并且,最关键的是,这群守城的将士有什么错?他们也是按照规定办事的。
而这蓝玉不是不知道,但他依旧下令攻城,最终,炮火齐发之下,喜峰关城墙塌陷,蓝玉带着大军趾高气昂地从此通过,留下了满脸错愕的守关将士。
纵兵毁关,破门而入,自己人打自己人,这就是蓝玉干的第二桩蠢事。
这一次,得知此事的朱元璋再次龙颜大怒,史料记载朱元璋接到报告后极为“不乐”,也就是说,朱元璋已经对蓝玉的出格行为感到十分不满意。
那么,朱元璋是如何处理的呢?据记载,这次朱元璋没有再仅仅训诫了事,而是将蓝玉的“梁国公”封号改为“凉国公”,并且,还下令在赐给蓝玉的丹书铁券上,刻上蓝玉的罪行,以示警告之意。
朱元璋这么做,警告意味已经是非常明显了,改封号也是有敲打蓝玉的意味,但至少在这个时候,朱元璋还没有想杀蓝玉的心思。
而在后来,蓝玉在西征南蛮返回后,因不满封赏,在庆功宴上大放厥词,口出狂言说什么凭借他的功劳,”不堪太师耶?“,一幅嚣张跋扈之态。
还有,蓝玉曾经蓄养了很多家奴,这些家奴仗着蓝玉的势力,为非作歹祸害乡里,甚至,蓝玉还曾在军队的人事任免权上喧宾夺主,安插自己的亲信等。
这些个突破朱元璋底线的种种作死行为,若是放在其他人身上,按照朱元璋的脾气,早就被砍了无数次了,但即便是蓝玉这样,朱元璋始终没有向他举起屠刀。
而最终,锦衣卫的一份密报却将蓝玉推上了断头台,虽然密报说蓝玉意图谋反,但实际上,蓝玉被处死的催化剂,是当时大明发生了一个”黑天鹅事件“。
黑天鹅事件,是指具有意外性,同时因为这个意外,能产生巨大影响的事件,而在蓝玉被处死的前一年,大明就出了这样的事。
朱元璋最寄予厚望,也最疼爱的儿子,也是当时的太子朱标,意外去世了。
朱标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的长子,在他出生的时候,朱元璋还正在辛辛苦苦打天下的过程中,据记载,长子的出生,让当时的朱元璋极为兴奋,甚至跑到一座山上亲笔题字。
之后,为了让儿子成才,朱元璋请来了当时的大儒宋濂等人来教导朱标,并且,朱元璋本人也经常对儿子耳提面命,没事将教他做人和为君之道。
到了公元1368年,也就是朱元璋称帝那一年,朱标不出意外的被册立为皇太子,在此之后,朱元璋对朱标的疼爱与日俱增。
历史上有很多皇帝和太子之间的纷争,因为古代封建皇权的交接很少有平稳的时候,大部分皇帝都不愿意把手中无上的权力心甘情愿的交出去,哪怕这个人是自己的亲儿子也不成行。
因此,皇帝和太子,从来都是一对儿矛盾体,双方既是父子,也是对手,所以,防备、猜忌,甚至争斗,在古代王朝中屡见不鲜。
但这一切,在朱元璋和朱标这里却并没有出现,朱元璋对自己这个儿子,打心眼儿里满意。
史料记载,朱元璋不仅在朱标的成长上极为重视,并且在朱标二十儿岁时,就开始有意将权力分出一部分交给儿子,让其监国理政,有意锻炼他的综合能力。
而朱标也不负众望,大事小事都能处理得妥妥当当,对内,他是令众多弟弟尊重的兄长,对外,他又是让文臣武将都信服的太子,而这一切,都让朱元璋十分开心。
大明的未来,交到如此优秀的儿子手上,必然能再创辉煌,这就是朱元璋当时最真实的想法。
而为了给朱标铺路,朱元璋也是没少做工作,除了安排一大批文臣武将来辅佐朱标,为他将来登基做准备外,另外朱元璋更是痛下杀手,清理了一批明初的功勋旧臣。
总之,朱元璋在当时,已经做好了自己百年之后,儿子朱标继任的一切准备。
但这一切,都被朱标的意外去世打破了,并且,朱元璋在痛失爱子的悲伤之余,猛然发现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朱标死的时候,朱元璋已经是一个六十四岁的老人,这个年纪,用时日无多来形容丝毫不为过。
要知道,朱元璋耗费了大量的心血,好不容易培养出来一个各方面都让他满意的朱标,他本以为可以安心,没想到朱标却就这么死了。
不得已之下,朱元璋册立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储君,但问题是,当时的朱允炆还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不管是威望还是能力,都无法和朱标相比。
因此,为了将来朱允炆能坐稳皇位,老迈的朱元璋只得再次祭起屠刀,而蓝玉成了第一个被开刀的对象。
前文也提到,蓝玉在有功之后,开始日渐跋扈,并且多次突破朱元璋的底线,他的行为,让朱元璋对他十分不放心。
而朱标活着的时候,蓝玉属于太子一党,是朱标的忠实拥趸,因此即便是蓝玉有骄纵的毛病,但朱标尚且能压制住他,而朱标一死,除了朱元璋之外,没有人能压制住蓝玉
至于朱允炆,依照蓝玉的秉性,根本就不会把他放在眼里。
考虑到这一点,朱元璋就十分有必要帮助朱允炆剪除不稳定的因素,只有处死蓝玉,才能保证将来朱允炆皇位无忧。
而这只是原因之一,更深层次的,是朱元璋要通过处死蓝玉,来对军队中的实力派武将下手。
早在朱标活着的时候,朱元璋为了朱标将来的统治,就着手为其准备了一批武将,并且,通过联姻的方式,将这些人牢牢的捆在朱标身边。
比如,朱标所娶的太子妃,就是常遇春的女儿,而蓝玉又是常遇春的小舅子,这几个关系加起来,就让蓝玉的外戚背景十分强大。
而在蓝玉麾下,又有一批能征善战的武将,这些人都是曾经跟着蓝玉打过北元,征过南蛮的百战之兵。
蓝玉效忠于朱标,朱标则是将来的天子,因此,这群武将包括蓝玉自己,都可以算是朱标的”护驾团“。
但朱标一死,蓝玉以及其背后的武将们,就从”护驾团“的角色,转变成了对朱允炆统治有着极大威胁的因素。
要知道,蓝玉身上,可是有外戚和勋贵两重身份,若是他将来想干点什么,一呼百应是必然的结果。
因此,朱元璋必须杀了他,不仅要杀他,还要杀掉一切能威胁到朱允炆统治的武将。
所以,我们就看到了朱元璋在处死蓝玉之后,马不停蹄地展开了大肆株连杀戮功臣宿将的举动,而这次事件,就是明初四大案之一的”蓝玉案“。
据记载,”蓝玉案“前后共株连一万五千多人,其中,包括傅友德、冯胜、王弼在内的明初功臣,均受到了牵连,因此案被处死的勋贵,就有“一公、十三侯、二伯”。
经此一案,明初的“元功宿将,相继尽矣”。
因此,朱元璋之所以要处死蓝玉,那些蓝玉曾做过的不法之事是只能算理由之一,真正的原因,是朱标的早逝,打乱了朱元璋的所有计划,为了朱允炆,朱元璋不得不痛下杀手,不止要杀蓝玉,更要杀蓝玉背后的武将集团,至于说蓝玉谋反,只不过是一个借口而已。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16 01:59:1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