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来宾日报
同谱民族团结曲 共绘文旅融合图
——我市以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扫描
□ 本报记者 陈 霞
今年5月,以“鹃恋圣堂 康养金秀”为主题的2023圣堂山杜鹃花文化旅游节在金秀瑶族自治县启动,带来全国非遗项目瑶族黄泥鼓舞、越野机车赛等富有民族特色的节目,吸引近万名全国各地游客参加。
这是金秀通过节庆活动打造文旅融合特色品牌、促进民族团结的生动实践,也是我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探索文旅融合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新模式,深化“文旅+民族团结”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文旅融合范畴,依托民族风情、历史文化、山水风光等资源,提高旅游吸引力,促进民族交流交流交融。上半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人数1684.4万人次,同比增长36.94%,按新统计口径比2019年同期增长13.26%。
挖掘优秀中华文化内涵,有形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我市认真落实《广西“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贯穿公共文化服务全过程,引导景区将民族文化、民俗文化等融入景区规划建设,通过线路设计、展陈展示、讲解体验、宣传推介等展示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开发实施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收集整理瑶族黄泥鼓舞等83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资料,不断丰富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支持忻城壮族织锦技艺、象州古琶茶制作技艺等非遗文创产品开发。2021年,象州古琶茶制茶技艺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打造旅游新线路和新型旅游发展业态,有效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我市依托土司文化、瑶族风情、健康养生等资源,推出了金秀大瑶山风情游、象州-金秀休闲康养游、兴宾-合山-忻城红水河壮乡风情游等多条精品旅游线路,使文化与旅游资源深度融合,吸引更多游客到来宾旅游。
在打造新型旅游发展业态上,我市积极开发系列文旅产品。在文化旅游基地打造方面,建设瑶族文化基地、土司文化基地、桂中第一支部红色旅游研学基地等,其中桂中第一支部旧址获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先后接待区内外红色教育团队7500多个、学员1.1亿人次;在文化旅游节庆品牌方面,打造“中国·金秀瑶族盘王节”、武宣“仙城文化艺术节”、合山“奇石文化艺术节”、忻城“土司文化旅游节”、象州“温泉文化旅游节”等。此外,加快推进“一键游来宾”项目,为游客提供需求全覆盖、线上线下一站式的智慧化服务。
培育壮大旅游市场新主体,打造特色旅游示范,有效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引导支持乡村旅游企业、中小微企业发展乡村旅游和旅游民宿,推动农村发展,带动农民增收,金秀大岭村入选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就是最有力的见证。发挥旅游示范区引领带动作用,支持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品牌创建,截至2022年12月,全市共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31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1个、重点村4个,自治区乡村旅游重点镇1个、重点村7个,以及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个、星级乡村旅游区26个、星级农家乐46家、旅游民宿85家。
我市还将推动非遗传习场所、示范基地等保护工作平台纳入旅游线路,依托非遗体验基地、村镇、特色街区、传习中心(所)等场所空间,提供非遗研学游、体验游等旅游服务,吸引全国各族游客前来参观体验。今年,“广西土司文化旅游活动周系列活动——桂黔滇湘山歌擂台赛、中国南部六省区民歌会”在忻城县举办,各地游客身着壮族传统服饰与当地群众跳起民族舞蹈,体验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忻城壮族织锦技艺,切身感受非遗魅力,进一步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8 09: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