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敦煌历史:中原王朝与西域关系史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21: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

中华文明向西探索以及寻求与西方对话——

敦煌历史:中原王朝与西域关系史

郑炳林

敦煌历史:中原王朝与西域关系史

《敦煌通史》郑炳林 著 甘肃教育出版社

古代敦煌是中西交通的枢纽、民族交融的乐园、多元文化汇聚的舞台。《敦煌通史》对敦煌地区漫长历史时期民族状况的考察,证明了敦煌是“华戎所交”诸民族竞相绽放的都会,这一历史定位自汉以降,始终不曾动摇,并在不同历史阶段呈现出鲜明特色。

“敦煌成为华戎交汇之都会并非只是形容东汉时期的情况,早在西汉经敦煌开辟西域南北道后,敦煌已经开始逐渐成为东西方交流通道——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中华文明的向西探索以及寻求与西方对话,不仅体现在西汉时设置敦煌郡并将西域纳入治理,还表现在中西使客经由敦煌频繁往来。无论魏晋,抑或隋唐,无不通过敦煌经营西域,东西方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不绝。

对于敦煌历史开始的时间,我们都会想到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匈奴浑邪王杀休屠王后投降汉朝,自金城、河西,西并南山至盐泽,空无匈奴,西汉政府在河西敦煌驻军屯田;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又置敦煌郡,并移民实边。实际上敦煌的历史要比这早很多,敦煌与中原王朝的交往应当始于西周穆王(穆天子)时期,根据《穆天子传》的记载,周穆王即位十五年来到今敦煌和罗布泊一带。《山海经》记载敦薨之山出敦薨之水,敦薨之水西流进入盐泽,盐泽即罗布泊。这些都是关于敦煌最早的记载,就是说敦煌在先秦已经被中原王朝所了解和认识。关于敦煌名称的来源,有多种说法,一直争论不休,莫衷一是,有认为是外来语言的音译,也有认为敦煌和武威、张掖一样,名称来自西汉政府的美好愿望。总而言之,关于敦煌的历史还有很多谜团需要我们去研究。因此我们将《敦煌通史》的上限确定在西汉,兼及先秦敦煌历史;下限以清末为界,部分内容兼及近代。

敦煌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中国西北史的缩影,也是中原王朝与西域的关系史。因为从西汉开始到唐代,中原王朝经营西域的基地就是敦煌,敦煌的历史与中原王朝对西域的经营关系密切。西汉敦煌郡有西域都护的军备物资存储仓库——居卢訾仓城,西域诸城邦入贡皆经由敦煌进入中原,中原派遣到西域的官吏驻军也都经由敦煌送往迎来,因此东汉敦煌有华戎所交之都会之称。曹魏时期有仓慈、皇甫隆等担任敦煌太守,发展敦煌郡并维护陆上丝绸之路的畅通。十六国时西凉建都敦煌,后北凉消灭西凉占据敦煌。北魏灭北凉后,设敦煌镇。隋代的敦煌依旧是通使西域的咽喉之地,有三条道路从敦煌出发前往鄯善、高昌和伊吾。唐代前期以敦煌作为经略西域的基地,安史之乱爆发后,河西精兵东调,吐蕃趁机进攻,河西节度使在吐蕃的打击之下,从凉州迁徙到敦煌,最后在敦煌以“勿徙他境”为条件被迫投降。唐大中二年(848年)张议潮起兵赶走盘踞敦煌六十余年的吐蕃官吏,敦煌进入了张氏归义军时期,敦煌在脱离中原王朝管辖六十余年后再次归附唐朝,成为唐朝管辖的一部分。后梁乾化四年(914年)曹议金代替自立为“西汉金山白衣帝”的张承奉成为归义军节度使,敦煌进入了曹氏归义军时期。敦煌文献中保存了大量归义军时期的档案资料,使这个时期敦煌的精彩历史展现在世人面前。宋景祐三年(1036年)西夏占领敦煌,敦煌进入西夏统治时期,此后又经历了元明清时期,这个时期相关文献资料记载都比较少,也是敦煌历史研究的空白。敦煌从西汉到清代历经将近两千年的风风雨雨,最繁荣的时期又尤以西汉、十六国、归义军时期最为精彩。其他时段如曹魏、隋、唐前期和吐蕃时期的敦煌历史也呈现出风云变幻、波澜壮阔的画面,牵动着当时整个西北历史的发展。我们力图用自己的研究将各个时段敦煌历史的面貌重现出来,这就是撰写《敦煌通史》的目的。

根据敦煌历史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将敦煌的历史划分为两汉、魏晋北朝、隋及唐前期、吐蕃占领时期、张氏归义军时期、曹氏归义军时期、西夏元明清等七个阶段,分七卷撰写。

自西汉始,中原移民就将汉地文化风俗和生活习惯带到敦煌,与当地月氏、羌等民族的传统习俗相结合,兼受西域文化影响,使敦煌文化自诞生之始就带有显著的多元文化特色。杜海《敦煌通史·魏晋北朝卷》从儒、释、道三个层面探讨了此时期敦煌多元文化的蓬勃发展。多元文化在敦煌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书中介绍“敦煌文化兼收并蓄,佛教文化亦渐趋繁荣,与之相关的造像、石窟、壁画,乃至有关的习俗节日、思想文化观念等都表现出文化融合的特点”。而道教文化进入河西后,“为迎合河西民众祈祷祭祀来消弭灾祸心理,吸收术数文化,将推算、谶言等方式贯穿至教义中,推动其知识与逻辑近于一般常识与普遍理念”。

(作者为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6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看见“不一样”的敦煌
...右风华□《敦煌通史》(七卷本) 20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一路穿过河西走廊抵达敦薨之山,他将“敦薨”记为“敦煌”,汉武帝征讨匈奴,占领河西地区,“列四郡,据两关”。从此
2024-04-02 04:21:00
匈奴:古代中原的威胁与变迁
...和北方各族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民族史和民族关系史上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随着时间的流逝,匈奴这一游牧民族逐渐消失在史册当中,那么,这个曾经令古人头疼的胡人部落,到了今
2023-10-20 22:01:00
中国唯一延续了1200年的王朝,从战国到北宋
大唐高僧玄奘曾在《大唐西域记》中提到一个小国:“中叙述于阗:“自兹已降,奕世相承,传国君临,不失其绪。”这个国家就是于阗国,是古代有名的西域佛教王国,当年玄奘西行传播佛教时,曾途
2023-02-18 15:43:00
前凉是如何经营西域的
西域作为中国领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受到了中国古代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其中十六国时期的前凉就是其中经营西域的佼佼者,前凉经营西域的这一时期在西域发展的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那么,
2023-05-17 14:05:00
烽火映山河: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883件文书还原唐代戍边生活
...学、历史学等方面的这些重大收获外,还大大丰富了民族关系史、社会生活史、交通史、文献学、书法艺术史等诸多领域的研究。与谈环节,焦天然结合自身研究谈了关于汉唐烽燧的一些思考。她以
2023-11-03 15:57:00
它有助于廓清历史上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大唐天竺使出铭》管见
...历史环境中,但和睦友好仍然是主流。这为研究早期唐蕃关系史提供了重要史料。吉隆唐碑中所提到的王玄策,是唐代出使印度的官方使节,也是一个传奇人物。他曾3次(也有人认为是4次)由唐
2023-09-27 09:32:00
...不同时期佛教、摩尼教、景教的兴衰历程。对于关注中外关系史的笔者来说,吐鲁番盆地本应有更多的有关西域(大体相当于今天的中亚)地区的记录,但相对来说,我们过去从吐鲁番文书中得到的
2024-05-17 19:36:00
古代屯垦戍边为啥不成功
...征失败的教训,开始“置校尉,屯田渠犁”,为汉朝统一西域创造条件。公元前60年统一西域后,西汉在西域的屯田又进一步扩大,屯田士卒亦兵亦农,亦耕亦战,不仅为军队提供了粮草,保障了
2024-06-02 16:37:00
为什么古代帝王都拼命要拿下西域
在我没来新疆之前西域一词只是在同历史相关的一些书中看到过,也没有想过要多去了解西域对中国的重要性。来到新疆几个月之后慢慢的才发现西域对古代的中国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失去西域对古代中
2023-05-16 21:4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