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季羡林是国学大师,成就无数,受人尊重,可在感情和家庭生活里,一塌糊涂,他虽有父母、妻子、儿女,却一生孤独。
这一切的根源,都和他小时候的经历有关。
季羡林的父亲,名叫季嗣廉,叔叔叫季嗣诚,生活在一个叫官庄的小村子里,兄弟俩不甘村里的贫穷,跑去城里闯荡,可带出来的钱很快花完了,工作却无着落。眼瞅着就要灰溜溜的回老家了,季嗣诚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用口袋里仅剩的5角钱,买了湖北水灾奖券,没想到,天降馅饼,他中了6000两雪花银。
兄弟俩高兴坏了,他们商量着,要“富贵而归故乡”,立马雇了辆车,把钱运回官庄,成了村里首富。
可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季家要城里、村里两手抓。
于是,季嗣诚拿走一半钱,去城里买家置业,又托人寻了份好工作。
季嗣廉则守着另一半钱,在村里过日子,正常来说,他本可以衣食无忧,奈何,有钱任性的季嗣廉不管不顾的挥霍起来。
他以高出市场价好几倍的价钱,买了60亩带水井的田地。
想盖大房子,偏偏砖瓦紧缺,他便放言:“谁愿意把自己房子拆了,我便用十几倍的价钱,买他的砖瓦。”
就这样,好几家都拆了房子,季嗣廉都把砖瓦买过来,盖了大房子。
村民们一看,季嗣廉花钱这么大方,都追在他身边拍马屁,季嗣廉很受用,经常大摆宴席,请客吃饭。
很快,钱财就被挥霍一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季嗣廉受不了吃糠咽菜的日子,转手就把田地卖了,继续吃吃喝喝。
没几年功夫,家里又变的一穷二白,就连那几间大房子,都被季嗣廉拆成砖瓦卖了。
一朝回到解放前,凄凄惨惨。
偏偏此时,季羡林出生了,这个小子真是没有享福的命啊。
6岁那年,叔叔季嗣诚回家探亲,觉得季羡林是块读书的料,再加上他是家里唯一的男丁,便跟哥嫂商量,把季羡林带到济南去读书,将来做个有出息的人,光宗耀祖。
季羡林就这样,开始了寄人篱下的生活,每天看婶婶的脸色过日子。
12岁时,季羡林父亲去世,他回家奔丧,很快又返回济南读书。
季羡林很努力,只希望将来学成,把母亲接来享福。
18岁那年,叔叔婶婶催着季羡林结婚,结婚对象是与季家门当户对的彭德华。
彭德华比季羡林大4岁,自幼丧母、小学文化、识字不多,但老实宽厚。
季羡林不喜欢彭德华,可寄人篱下的他根本没得选择,只能按照叔叔的意思,娶彭德华进门。
虽然结婚了,但季羡林无心夫妻生活,他一门心思求学,高中毕业后,考进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没想到,大二那年,母亲去世,季羡林哭得不能自已,母亲曾对邻居诉苦:“早知道,季羡林一去不回,当初就不应该把他送出去读书。”
没能给母亲尽孝,成了季羡林一生的遗憾。
世上跟自己血脉相连的父母都走了,季羡林沮丧至极,索性按照叔叔的意思,跟彭德华同房。
1933年,女儿季婉如出生,1935年,儿子季承出生。
季羡林如释重负,儿女双全,传宗接代任务已完成,那就去专心打拼事业吧。
儿子出生3个月后,季羡林远赴德国哥廷根大学,这一走就是10年。
碎嘴子邻居总是跟彭德华念叨:“说不定,过几年,你家老季,就带着洋媳妇,领着一群混血娃娃回来了。”
彭德华从不搭理他们,她只一门心思伺候公婆(季羡林的叔叔婶婶),抚养孩子,等着丈夫回来。
而季羡林在德国,确实跟一个叫伊姆加德的姑娘产生过感情。
姑娘有学问,长得漂亮,还对季羡林一往琴深,季羡林的多篇论文,都是伊姆加德帮他用打字机,打的字。
伊姆加德的父母也有意撮合两人,可季羡林骨子里是个对“责任”二字非常看重的人,他不喜欢彭德华,却也不愿意抛妻弃子。
在爱情和家庭中,季羡林选择了家庭。
1946年5月,季羡林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他匆匆赶到济南去见叔叔婶婶和妻儿。13岁的季婉如和11岁的季承都对眼前这个男人感到陌生,这就是照片里的父亲?
季羡林本应该和家人好好团聚,修补一下亲情,可他很快就接受邀请,去北大做教授去了。
1952年,季承到北京外国语大学读书,即便同处于一个城市,他跟父亲季羡林也很少见面,父子之情少得可怜。
十年后,季嗣诚去世,季羡林把婶婶和妻子接到北京同住,但他拒绝跟彭德华同房,自己独住,让彭德华跟婶婶住一个屋子。
这些事情深深刺激着季承,他跟母亲感情很深,最艰难的日子,都是母亲陪他度过的,父亲呢?空有一个头衔罢了。
可他忘了,季羡林每个月打给家里的工资,靠着这些钱,家里改善了生活,他和姐姐也才能上学读书。
婶婶去世后,彭德华终于住进了季羡林的屋子,季羡林也时常牵着她的手遛弯,也许,没有爱情,但亲情早就根深蒂固了。
有什么比年老时的陪伴更令人心安呢?
随着年纪的增大,彭德华的身体每况愈下,季承找了个年轻的小保姆马晓琴照顾她。
1994年,彭德华去世,季羡林准备把她安葬在父母旁边,再修一下祖坟,等自己百年后,也跟妻子合葬,这需要花4万块钱,季羡林提出,让季承出2万块钱,可季承拒绝了。
在他看来,父亲辜负母亲一生,这4万块钱,应该他出。
季羡林没跟他计较,自己出了这笔钱,没想到一年后,他发现,季承竟然跟保姆马晓琴打得火热。
季羡林警告季承,不要做出伤风败俗的事情,可季承根本不听。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季承妻子听说了这件事,悲痛万分,投奔了在美国读书、工作的儿女。
季羡林气愤至极,开除了马晓琴,并勒令季承跟她断绝来往。
没想到,季承反而表示,自己要跟季羡林断绝父子关系。
自那以后13年,季承真的没再去看望过季羡林,哪怕他生病住院。
2004年,季承和妻子离婚,同年娶了比自己小40岁的保姆马晓琴,四年后,他老来得子,开心至极。
2009年,98岁的季羡林病重,也许是意识到父亲时日无多,季承带着自己的小儿子去医院看望了父亲。
季羡林跟季承和解。
血浓于水,无论什么样的矛盾,终会化解。
季羡林把一生奉献给了事业,却独独冷落了亲情,令人叹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3 12:45:1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