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闽南日报
前山村的 “田草”记忆
▱慧 心
周末黄昏,与朋友逛街,少不了一碗“田草”。或到名闻遐迩的“鲜芋仙草”,临窗而坐,吃一碗台湾风情的烧仙草。当碗里的烧仙草,在甜蜜的红糖冰中与被熬得软糯的芋头块、加了木薯粉的芋圆、浸润过糖水的红豆薏米邂逅,就形成了一种不可抗拒的诱惑,那是夏天的一份清凉,冬天的一份暖意;或者到古城“古早味”小店,当街而立,点一份仙草冻。看着店主从冰水中捞出爽滑的“仙草冻”,再用竹刀飞快地切好盛入碗中,加蜂蜜牛奶,一种清冽、恬适之感油然而生……“田草”是以仙草为原料制作出来的漳州传统特色小吃,又名烧仙草、仙草冻。吃“田草”,也能吃得这么诗意,这会不会让曾为了维持生计而卖“田草”的前山村人感慨呢?
芝山街道前山村地处漳州市芗城区西郊城乡结合部,距镇区不到3公里,过去村的背后有一带青山。说“一带”,是因为那山并不高峻,而是延绵舒缓,起起伏伏,似一条抖动着的绸带。在青山向阳的山坡上、水沟边、草丛中生长着草本宿根植物——仙草,这是一种药食两用植物,又称凉粉草、仙人草、仙人冻、薪草,属唇形科一年生植物。《中国医学大词典》记载,仙人草“茎叶秀丽,香犹藿檀,夏日取汁,凝坚成冰”,有“泽颜、疗饥”之功效。早在明清时期,劳作在乡间的村民就利用仙草茎加水熬煮,加米汤制成“田草”,或用茎叶熬成仙草茶,作为盛夏解暑的清凉食品、饮料。后来,“田草”竟成为村民维持生计的来源之一。
今年74岁的前山村老村长胡心,见证了村里“田草”的兴衰。他回忆,前山村有农历入伏吃仙草冻的习俗,据说这天吃了,整个夏天就不会长痱子。当地有“入伏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的民谚。那凉凉的“田草”,更是对烈日下劳作的村民最好的慰藉。为了贴补家用,村民做起了“田草”生意,卖到附近村庄、卖到天宝墟、卖到漳州市区,一时,“前山田草”似乎成了品牌。越来越多的村民从事“田草”行当,可以说,那时有80%的村民都曾卖过“田草”。由于卖的人多了,村里的仙草渐渐少了,于是,村民就到附近村庄去寻求。老村长说,他曾经骑自行车到长泰坂里买,路途遥远,记得还要经过一个渡口。有一次还买回100多斤,而做成的“田草”,就载到漳州市区新华东市场卖……卖“田草”很辛苦,利润又低,渐渐的,卖的人就少了。老村长娓娓道来,撩起我的回忆。记得当老师那会儿,批改学生作业时看到一篇《割仙草》作文,从作文中了解到,为赚学费,这个学生的母亲农闲时就出门卖“田草”。她是家里老大,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到山坡上去割20斤左右的仙草……有一天放学,我随学生去家访。走进庭院,一眼看到晒着的草,那些虽干枯却还透着绿意、散发清香的干草,便是仙草。屋里正在烧煮,一股股清冽的香气,沁入我的肺腑,心里荡起了喜滋滋的热流。“烧仙草”的“烧”正是仙草的正宗古法,闽南话的“烧”是热的意思。随后我随学生来到村后山坡。正是秋天,只见齐腰深的仙草蓬蓬勃勃,叶子很像薄荷,稠枝密杈上托着轮伞花序,花冠有白色的,还有微红的,它们挨挨挤挤,都那么茂盛。她满把攥,“噌噌”地割,还嫌太慢,索性放下小镰刀,用两手一齐采起来。不一会儿工夫,大筐就冒了尖。我拿起一株闻,有那么点淡香味儿。记得那时学生一边干活一边告诉我,仙草体内蕴满香味,含有很丰富的胶质物,经冬不死;制作烧仙草的程序也很简单,只需对其加水烧煮一段时间就可以……
仙草名称最早出现在《中国药植图鉴》,在“职方典”中称之为“仙人草”。仙人草全草干样含有约7%的碳水化合物,少量蛋白质、脂肪、色素等,还含有较多的矿物元素,这看似寻常的植物却有不凡之处:
清赵其光撰写的《本草求原》里介绍“清暑热,解脏腑结热毒,治酒风”;
《中国药植图鉴》称“为清凉解渴除暑剂,全草煎服治糖尿病”;《中药大辞典》记载“仙草具有清热、解暑,除热毒之功,治中暑、消渴、高血压、肌肉及关节疼痛”……
仙草,它实际上不是草,而是山野里的无边灵性。
小时候经常扁桃体发炎,外婆经常买给我吃,据说有辅助治疗作用。不承想,那时半推半就的味蕾,后来却匪夷所思地成了我的最爱。可以说,在众多漳州小吃里,我最喜欢“田草”。一个人若喜欢一件事,一大明显特征,就是愿意为这件事花心思。有一次休假,想起“田草”,想着自己动手做。于是网购了干仙草,微信联系到当年前山村的那位学生,让她贡献秘方。她介绍道,做仙草冻一般是用晒干的仙草制作,成品黑色不透明;而新鲜仙草制作的仙草则呈绿色的。具体步骤是干仙草或新鲜仙草加水煮成汤,去渣;加入米浆或者地瓜粉混合煮熟;冷却后即凝固成胶状……在她指导下,成果很快就呈现出来了。赶紧用青花小瓷碗盛一碗,狼吞虎咽起来,一时脾胃得到最温柔的抚慰。剩下的放入冰箱,次日便成冰镇的了,十分惬意。
前山村村民早已不再做“田草”,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前山村基本被征迁,很快就要搬入新村居住了。“田草”对于前山村来说,是一种情怀,一种经历,也是一种回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1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