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小小一枚邮票,却蕴藏巨大魔力,让夏虎情有独钟。
他10岁起就从家里的信件上揭下邮票,工作后第一份工资拿来买邮票,并倾心挖掘邮票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如今早已是重庆集邮界响当当的人物。
这位78岁的“集邮爷爷”在闲暇之余,最喜欢翻开家里小山一般高的邮册,静静欣赏邮票展现的重庆之美和中国之美。同时,也希望带着更多人领略这方寸间的魅力。
与邮票一同成长
夏虎从10岁起就与邮票结缘。
“那时候啊,严格来说还不算集邮,只觉得邮票花花绿绿很好看,忍不住想攒起来。”夏虎笑言。
家里有人收到信件,是小男孩最开心的时刻,他会小心翼翼地把邮票揭下来,夹在本子里。还会去找邻居叔叔阿姨询问,征得他们的同意后,兴高采烈地带回家。
那时纸质读物很少,邮票上最常见的花鸟鱼虫、工农商学兵,都成为夏虎反复入神欣赏的图案,常常一看就是一下午。
遗憾的是,童年时收集的数百张邮票在1961年搬家时丢失,他伤心地哭了一场。
在万州参加工作后,夏虎拿到第一个月工资后就跑去邮局购买邮册。“当时还不够了解邮票,碰到什么就买什么。”
当时寄信的邮票8分钱,明信片4分钱。
邮票的一大功能自然是用于寄信。他有一帮志趣相投的“邮友”,分布在天南海北,收到信的快乐和从信件上取下各式邮票的快乐相当。当时,炼钢工人、拖拉机手、首都十大建筑等都是热门的邮票主题。
后来,夏虎才知道邮票还具有商品价值,加之自身审美的提升,邮票发行种类越来越多,他不再“照单全收”,而是根据喜好、需求收集邮票。
每到一个城市出差,他最爱逛的就是当地的邮票市场,北京月坛邮票市场、广州人民公园邮票市场、上海徐汇邮票市场、成都暑袜街邮市,都留下了他的身影,每淘到一枚心仪的邮票就像过节一样高兴。
夏虎渐渐发现,邮票之美,不止在于表面,更多的是需要探寻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
寻找“成渝铁路”邮票铁路桥原型
1952年,国家发行了一套《伟大的祖国——建设(第二组)》邮票。在其中一枚“成渝铁路”邮票上,一列火车通过煤窑桥,展示了中国铁路的发展。
当年正是这条我国自主修建的首条铁路通车,这枚邮票有着相当重要的分量。
而这座煤窑桥的原型在哪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众说纷纭,有人说在隆昌,有人认为在资阳,也有人说在重庆,却始终没有定论。
2017年,夏虎花费了数月时间,对“成渝铁路”邮票的发行经过、邮票设计和有关成渝铁路报道等资料进行了收集、分析和研究,希望揭开这个谜团。
他寻思着,成渝铁路通车是当年重大事件,各大报纸都会浓墨重彩报道。在走遍档案馆、图书馆查询未果后,他花了500多元在网上买到1952年《人民日报》合订本,果然,在6月30日那一期里看到了林里所拍摄的一张照片,跟邮票图案相似度非常高,连火车上方的蒸汽都一样!
然而,报纸并没有标注拍摄地点。
为了确证邮票图案所表现的位置,夏虎与邮友来到被疑似为重庆“煤窑桥”的地段进行实地考证。
在江津白沙沱,他们沿着废弃的老成渝铁路路基前行,穿过隧道,来到这座疑似邮票上“煤窑桥”的废弃桥,寻找林里当年拍摄照片的位置。但由于修建长江三峡工程后,水位提高,加之江边树木茂密,找不到完全一致的角度。
经过观察,夏虎发现,只有在汤家沱隧道附近的一个泵站是最佳观察位置。他们又一路来到泵站眺望,发现离泵站一公里左右,疑是“煤窑桥”的地理环境,与林里拍摄的照片十分相似。
夏虎赶紧用长焦镜头拍下了照片。
拿着这张现场照片,跟邮票图案以及人民日报所刊登的照片一对比,完全吻合!
他终于以事实和论据证实,“成渝铁路”邮票设计时参考了《人民日报》发表的照片,而这座“煤窑桥”就在重庆!
怀着激动的心情,夏虎写下了《“成渝铁路”邮票上的火车行驶在重庆的“煤窑桥”上》一文,发表后引起集邮界的轰动,受到集邮界一致认同。
从那时起,夏虎就把成渝铁路作为收集的专题。
2022年,在成渝铁路通车70周年,也是“成渝铁路”邮票发行70周年之际,重庆邮政分公司在7月1日启用了“成渝铁路通车70周年”邮资机宣传戳。
夏虎在寄给邮友的自制封上设计了封图,由1952年毛泽东祝贺成渝铁路通车的题词、特5邮票中的“成渝铁路”图稿和成渝铁路的终始站之一“重庆站”景观组合而成。
7月1日当天,夏虎将这些封在重庆解放碑主题邮局过了邮资机宣传戳,又赶到重庆站附近的菜园坝邮政所将它们寄出,用邮品记载下这个特殊日子。
今年国庆期间,夏虎还前往邮局,排队3个小时,盖到了精美的国庆纪念邮戳,寄给自己。
收藏有130年前的邮票
夏虎特别钟爱收集与重庆有关的邮票。
他收藏有重庆最早的邮票——这是英国商人立德乐在重庆开办的“重庆信局”私自印的,发行于1893年重庆开埠后,也是最早以重庆为题材内容的邮票,图案是帆船穿行的江面,江边矗立着一座宝塔。
但邮票上究竟是重庆哪里的风光,目前还无定论,有人说此塔可能是文峰塔,有人认为是报恩塔。夏虎认为,邮票上的风景可能为泛指,不一定是具体哪一座塔。“因为邮票的设计风格并非写实,塔的高度跟山一样高。”
说到这套邮票,夏虎表情复杂。“它既是邮票,却非邮政发行,是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的一个见证。但从集邮史上来说,同样也是重要的一部分。”
130多年前的邮票上,背后是一段辛酸的历史。而时间轴越往后,邮票上记载的,则是日新月异的新天地。
邮票见证重庆的巨变
1986年,邮电部发行的《民居》系列邮票中,第11枚《四川民居》描绘了充满巴渝特色的重庆原生态民居——吊脚楼。“这套邮票在当时很流行。有说法称这座吊脚楼的原型正是取自渝中区临江门附近。”
1998年6月18日,为纪念重庆直辖市成立一周年,邮电部发行了《重庆风貌》邮票,共两枚,图案分别是重庆市人民大礼堂和“重庆港”朝天门港。
“朝天门港曾留下无数名人俊杰的足迹,在这枚邮票上,当时朝天门地标性建筑重庆港客运大楼矗立在两江汇合处,周边也是现代化的高楼林立。”
2002年4月19日,国家邮政局发行的《重庆夜景》普通邮资信封,邮资图案以重庆“渝中半岛夜景”为主图,万家灯火引人入胜。
在重庆直辖十周年之际,国家邮政局又发行了《重庆建设》特种邮票,图案主题为重庆新貌和重庆交通网络。邮票上呈现出渝中半岛和高新区二郎立交桥,方寸之间展现出直辖十年重庆日新月异的变化。
在 《中欧班列(渝新欧)开行十周年》纪念邮资明信片中,也有夏虎的一份功劳!
原来,《渝新欧》邮资片上的两处列车的图案,是根据夏虎拍摄的照片所设计。他与兴隆场车站联系,连续现场蹲守了两天,分别抓拍到中欧班列(渝新欧)两个方向开行的场景。
为了不错过班列,他提前了5、6个小时到达,在草丛间耐心守候。
在他看来,为了心爱的邮票,这些付出不值得一提。
筹备重庆集邮史
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邮政共发行了重庆题材邮票30余套50余枚、邮资封片20余套50余枚,其它涉及重庆元素或与重庆相关联的邮资票品则更多,其中展现重庆自然风光、人文风物的占到85%以上。
据了解,国家每年总共只发行30套左右编年邮票,必须是非常重大、有纪念意义的事件和人、物,经过精挑细选才能入选。地方性题材先是由省市级邮政公司梳理选题,上报给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入储备库,集团公司也成立有专门的设计、编审组,每一年要进行层层筛选,通过九次审核,才能最终登上邮票。
因此,能上邮票的重庆山水文化风光,自然是具有相当重要的分量。
夏虎的邮册里,也记录了重庆这些旖旎风光。
1988年,我国发行的《中国石窟艺术》普通邮票,其中第4枚20元的邮票是大足石刻中的“养鸡女”,取自大足宝顶山大佛湾第20号窟,“这是一件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石刻艺术珍品,也是与重庆题材相关的面值最大的邮票。”
2002年6月18日,为庆祝重庆直辖5周年,国家邮政局又发行了《大足石刻》特种邮票,全套4枚,把大足石刻中的“日月观音”“普贤菩萨”“华严三圣”“三皇洞造像”搬上邮票,同时还发行了1枚“千手观音”小型张。
1994年,邮电部发行了1994-18《长江三峡》邮票全套6枚,其中“白帝城”“瞿塘峡”“巫峡”“神女峰”四枚邮票上的景观均在重庆境内。“这条优美的自然山水长廊吸引了世界关注的目光!”
2007年,国家邮政局发行《长江三峡库区古迹》邮票全套4枚,其中前3枚上面的张飞庙、石宝寨、大昌古镇都位于重庆境内。
2014年,中国邮政发行《长江》特种邮票一套9枚,采用的是袁运甫先生绘制的《长江万里图》巨作,根据长江沿岸新风貌设计而成,由北京邮票厂采用超高网线影写版印制,其中第二枚“山水重庆”反映了重庆渝中半岛及两江四岸的景观,第三枚“三峡奇观”是白帝城、巫峡、瞿塘峡,值得在邮票上细细品味,美不胜收的重庆风光。
翻阅着多年来自己收集的邮票,夏虎非常自豪。作为一名资深集邮人,他也萌生了做一部完整的重庆集邮史的想法,目前在重庆集邮协会的支持下正在筹备当中。
他希望与更多人分享集邮的乐趣,让方寸间的重庆之美、祖国之美为更多人知晓。
上游新闻记者 纪文伶 视频编辑 陶临
编辑:饶治美责编:吴忠兰,林祺 审核:冯飞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06 11: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