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哪6种病更适合看中医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7-14 20:05:00 来源:康之道

你去看中医,问完诊后如果大夫对你说,“你还是去看看西医吧。”那说明你是真的有病了。你去看西医,问完诊后如果大夫对你说,“你还是去看看中医吧。”那说明你的病真没救了。

这是网上流传的一则关于“中医不治病”的笑话。作为我国的传统瑰宝,中医能治病,这是经过几千年实证检验过的。

医疗界常这样比喻,如果把看病比作观察一棵大树,西医重视树木本身的变化,中医看的是大树所处的周遭环境,很注重动态平衡。可见中西医各有所长,轻易否定任何一方都不科学。

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一生病就犯了难:我是该看西医呢还是该看中医呢?为你解答“究竟哪些病适合看中医”,并总结出中医在应对一些急症上的看家本领。

哪6种病更适合看中医

6种情况更适合看中医

中医和西医可谓各有所长,如果盲目地只认准一种疗法,就有可能耽误病情。但在一些常见疾病中,有几种更适合看中医。

1. 过敏性疾病

湿疹、荨麻疹、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一般属于免疫功能紊乱。由于免疫系统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用西药很难找到针对性,往往只能抑制免疫功能,停药后容易反复。

而中医是跳出局部从整体来调节,认为过敏是由于正气相对不足,邪气入侵造成的,治疗无非是辅助正气,排出邪气,简单治疗即收到良好的效果。

2.妇科疾病

妇科疾病常属于激素分泌紊乱,如果单纯调节某种激素,不但不好掌控剂量,还容易引发体内一系列激素变化。中医从整体调节妇科也是一门强项。中医认为,妇科疾病大多是体内有瘀滞或血虚,采取疏肝补肾、养血活血等方法治疗,效果很好。

3.脾胃病

如慢性胃炎、腹胀便溏等,一般病程较长,机理比较复杂。西药多为单成分,不如中药个体化治疗(一人一方)更容易贴近病情。

中医认为脾主升,胃主降,用中药帮助调节脾胃升降,必要时配合疏肝,能很好地调节消化系统疾病。

4.呼吸系统疾病

现在流行一种说法:“感冒了不用治,治和不治都是七天痊愈”。之所以很多医生这么说,是因为西医对治疗感冒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手段。如果是细菌造成的,可以用抗生素;如果是病毒性感染,基本上就靠等待了。但如果用中药辨证治疗,可能一两天就会痊愈。另外,咳嗽、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等疾病也适合中医治疗,可以避免使用抗生素。

5.复杂慢性病

如慢性肾炎、风湿病、中风后遗症、肿瘤等,西医可能会采取激素治疗,有一定的副作用。中医通过辨证选方,喝汤药或扎针灸,效果不错,对肝肾功能的损害也小,肿瘤患者配合内服中药还可以缓解化疗的毒副作用。

6.非器质性疾病

有些人平时容易出现疲劳乏力、精力不足、头晕目眩、口臭、便秘、心情烦躁等症状,虽然精神上很不舒服,但是经西医化验、拍片检查却发现不了明显的器质性异常,这些也是中医擅长的领域,可以针对这些症状选药,做到提早治疗,防止病情加重。

中医看急症也是个好手

提到急症,很多人会先想到看西医,潜意识觉得中医就是个“慢郎中”,事实上中医在看急症上也有自己的看家本领。

1. 发热

由病毒、细菌感染所致的急性发热,中医称为“外感高热”。可根据症状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张仲景《伤寒论》中的麻黄汤,出汗后可退热。

姚卫海建议,家里可以备些中成药,如莲花清瘟胶囊、金花清感颗粒、疏风解毒胶囊、双黄连口服液等,对肺炎、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等引起的发热具有较好的疗效。

如果体温持续增高(超过38摄氏度,或体温低于38摄氏度但持续6天以上),则不宜继续自行用药,应及时就医。

2.骨折

在户外出现骨折,也可通过中医的手段进行应急处理。如果伤口有出血,要先清除可见的污物,再用干净的棉花或毛巾等加压包扎。

随后可就地取材,将木板、竹片等粗略加工成长宽适宜的夹板,用绷带或布条固定骨折部位,能有效防止就医前骨折部位出现进一步损伤。夹板与皮肤之间最好垫些棉花等柔软透气的织物。

还可内服七厘散、云南白药等中成药,用以止血和减轻疼痛,同时要尽快送往医院,交由医生处理。

3.脓毒症

人体对外部感染做出伤害自身组织与器官的反应时,便会引发脓毒症。

中医认为“腑气不通”是脓毒症的症状之一,故以“通腑攻下法”来治疗,常用方剂为承气汤,主要成分有大黄、枳实等,能够改善腹腔内脏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除,排出细菌和毒素。

此外,“通腑”对动力性肠梗阻也有一定的疗效,患者可在医生排除狭窄、套叠等肠道病变后,选用通腑益气类汤药来促进肠动力的恢复。

4.肠道传染病

中医在治疗痢疾等肠道传染病方面也有一定特色。痢疾是由“外感时邪疫毒,内伤饮食不洁”所引起,意思是由于饮食不卫生,吃进了引起痢疾的病原。

中成药可选择葛根芩连颗粒、古方葛根芩连汤、白头翁汤等,都是治疗痢疾非常有效的方剂。

5.眩晕

对于高血压引起的眩晕,可针灸攒竹穴(眉头内侧边缘凹陷处)、百会穴(头顶正中央)与三阴交穴(足内踝尖向上四横指宽),或遵医嘱服用眩晕宁片

看中医前有6个不要

1.不要化妆

“望诊”对诊断非常重要,一定要让中医师看到你的“本来面目”。

2.不要吃容易染舌苔的食物或药物

牛奶、花生等含脂肪多的食品容易使你的舌苔变得白腻;杨梅、乌梅等,容易使舌苔变黑;咖啡、橘子以及维生素B2等,可能使舌苔变黄;就诊前刚喝热饮,可使舌质变红。

3.不要使用或食用气味浓烈的东西

不要使用气味浓烈的香水或护肤品;不要吃气味浓烈的食物,如葱、蒜等,以免影响闻诊的准确性。

4.不做剧烈运动

脉诊是中医诊病的重要手段,就诊前应尽量保持心情平静,避免情绪急躁和剧烈运动等因素,对诊断造成影响。

5.不要频繁更换医生

很多疾病的治疗需要一定时间,而频繁更换医生只会造成治疗的重复。一般的慢性疾病,如果治疗1—2个月后仍无明显效果,可以考虑另选大夫,但一定要将以往的病历或处方保存好,以便让医生了解您的治疗情况。

6.不要沿用过去的处方或别人的处方

有些人认为,这次病好了,可以把方子留着,以备将来症状再次出现时使用,或者看到别人跟自己的病情类似,便将别人的处方拿来自己用。这是不正确的。

中医在诊病治病过程中,非常重视个体的体质差异,患病的原因、时间、地点、表现不同,方药都会不同。除非医生允许,请不要沿用以前的处方,或他人处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5 0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大增,中成药断货频频登上热搜。治疗新冠,大家追寻的中医药是特效药吗?中医药治疗新冠究竟有怎样的临床价值?在日前举行的“中西医联合防治慢性气道疾病中国行”公益直播访谈节目“中西
2022-12-30 13:55:00
基金支持、对澳合作……鼻咽癌中西医结合治疗前景广阔
...:人民日报客户端贺林平鼻咽癌治疗与康复如何更好引入中医药力量?日前,来自全国的3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齐聚“首届粤港澳大湾区鼻咽癌中西医治疗新进展高峰会议”,围绕中西医结合治疗鼻
2023-02-25 16:02:00
许云:中医西医相互融合 更好服务肿瘤患者
本文转自:人民网近日,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主任许云在做客人民健康“中医有良‘方’”系列科普栏目时提出,中医辨证论治的观念与现代精准医学“不谋而合”,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式,
2023-08-04 15:52:00
补肺丸被列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西医结合管理专家共识》治疗用药
...”历年来中、西医利用优势互补结合诊治慢阻肺,尤其是中医药对于慢阻肺的防控和治疗,创建中国特色的慢阻肺防治模式,进一步提高我国慢阻肺的诊治和管理水平。本《共识》中显示:“针对慢
2023-11-15 11:43:00
专家访谈:从中西医结合视角探讨冠心病的发病现状、危害及治疗挑战
鲁网5月31日讯近日,山东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2024年学术会议在济南成功召开。会议间隙,围绕以冠心病为主的心血管疾病,采访了山东络病专委会主任委员薛一涛,泰安市中医医院中医
2024-05-31 13:46:00
...结合肿瘤病区王文龙副主任医师为患者支招,防治新冠,中医“有方”。问:中药对防治新冠病毒有效吗?答:有效。早在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钟南山院士团队就发表了文章《71例SARS
2022-12-30 06:10:00
让患者得实惠 上海多点发力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本文转自:央视网央视网消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调研行活动日前走进上海。今天(10月12日)上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上海市建设国家
2023-10-12 20:06:00
...转自:新华网新华社北京1月20日电 题:康复期如何用好中医药?中医药在重症救治中如何更好发挥作用?——权威专家解答防疫热点问题新华社记者国家卫生健康委最新信息显示,当前新冠病
2023-01-20 20:33:00
中医治疗慢性病比西医更有效吗?
中医与西医在慢性病治疗中各有特色,二者并非简单的优劣关系,而是互补的医疗体系。现代医学界普遍认为,中西医结合的模式更能发挥慢性病管理的优势。中医以“整体观”为核心,通过望闻问切判
2025-02-19 16:20: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健康科普 | 脑卒中“黄金4.5小时”:早期症状判断与紧急送医要点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在我国,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脑卒中
2025-09-20 17:09:00
健康科普 |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心脏疾病有何关联?改善睡眠习惯对心脏护理有帮助吗?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藏在鼾声里的心脏危机当家人深夜被你震耳的鼾声惊醒,甚至发现你睡觉时突然停止呼吸十几秒,这绝不是简单的“睡得香”
2025-09-20 17:17:00
健康科普 | 不开刀也能治动脉瘤?介入栓塞术vs开颅夹闭术怎么选
颅内动脉瘤就像脑内一颗“不定时炸弹”,一旦破裂,后果不堪设想。过去,开颅夹闭术是治疗动脉瘤的主要方法,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
2025-09-20 17:24:00
陕西举办医疗器械企业专题培训班
9月19日,在我省“宣传周”活动持续推进之际,由省药监局主办、省医疗器械协会协办的全省医疗器械企业专题培训班在西安举办
2025-09-20 19:26:00
小叶医探 | “老掉牙”不用管?小心连锁反应
大皖新闻讯 9月20日是“全国爱牙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很多人认为,到了年纪后“老掉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
2025-09-20 14:01:00
芝麻大小的癌也会转移!这些高危信号你知道吗?
大众网记者 刘慧慧 通讯员 孙雨晴 烟台报道“甲状腺癌很小,才5mm,应该是安全的吧?”这是许多患者的共同误区!近日,烟台业达医院连续收治两名年轻甲状腺癌患者
2025-09-20 10:00:00
享受奔跑的乐趣 健康完赛指南 助力安全冲线
聚焦2025太原马拉松赛2025太原马拉松即将开赛,9月19日,北大医院太原医院的医疗专家团队为跑者送上一份贯穿备赛、参赛
2025-09-20 07:24:00
东城中医医院蔡学萌大夫:以银针为媒,重织失眠者的安眠锦缎
蔡学萌毕业于天津中医药大学,有近十年的针灸门诊经验。擅长石学敏院士创立的“醒脑开窍”疗法,针灸治疗中风偏瘫、耳鸣、耳聋
2025-09-19 10:00:00
专利款儿童豆乳果蔬面上市,香精、色素和防腐剂“零添加”
济南广御公司研制的专利产品儿童豆乳果蔬面正式上市,这是一款专为儿童匠心打造的美食,不添加任何香精、色素和防腐剂,孩子喜欢吃
2025-09-19 11:31:00
当 “暑光” 漫过屋檐:一座医院的人文坐标
当第一缕晨光掠过巴中城的屋檐,巴中暑光医院的玻璃幕墙上便漾起温柔的光晕。这里不是冰冷的医疗空间,而是用专业与温度交织成的健康栖息地
2025-09-19 14:14:00
兴园社区开展健康讲座 关注老人认知健康
为提高老年人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有效预防和应对这一威胁老年人健康的疾病,在9月21日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来临前夕,高新区兴园社区服务中心的朱新维医生于2025年9月17日
2025-09-19 14:14:00
贵州省委老干部局印发《关于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联络员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
近日,贵州省委老干部局印发《关于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联络员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全省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2025-09-19 14:43:00
微视频|这美食,很保定
微视频|这美食,很保定
2025-09-19 14:50:00
白云区委老干部局开展2025年第三期“淬火计划”暨“双学双讲”学习活动
近日,贵阳市白云区委老干部局开展2025年第三期“淬火计划”暨“双学双讲”学习活动,局办公室宋丽以《办公室如何高效办文办会办事》为题进行分享
2025-09-19 15:13:00
农发行长顺县支行开展“金融教育宣传周”活动
为提升社会公众金融素养,筑牢金融安全防线,近日,农发行长顺县支行组织开展金融教育宣传周活动。活动期间,该行精准触达群众需求
2025-09-19 15: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