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曾国藩修身十三条,有哪几条是值得后人借鉴的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30 15:43: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对晚清历史有所了解的朋友,想必对曾国藩这个历史人物并不陌生。曾国藩是晚清四大重臣之一。他一生的文学和军事成就,完成了古人对“立德、立名、立功”人生意义的最高追求,又称“三仙”。因此,曾国藩也受到后人的称赞。他是一个“古今半全人”。

曾国藩修身十三条,有哪几条是值得后人借鉴的

曾国藩的读人艺术被记载在《冰鉴》中,成为《相术》的经典。道光二十年至同治十年曾国藩写给家人(祖父母、父母、弟弟、晚辈)的书信,由李翰章、李鸿章兄弟整理成册,史称《曾文正公家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曾国藩的家信中,道光二十二年12月20日,曾国藩在给贤兄弟的信中附上了自己的“课程”,这就是本文所说的“曾国藩修身十三条”。“时至今日,其中哪些值得后人借鉴?

1.尊敬主。

曾国藩修身十三条,有哪几条是值得后人借鉴的

这篇《主尊》的第一篇文章值得借鉴。它的核心精神是保持一丝不苟的生活态度,认真对待每一天。一寸光阴一寸金,完整的人生只有三万多天。不论长短,每一天都值得认真对待,不能马虎对待。

2.安静地坐着。

曾国藩修身十三条,有哪几条是值得后人借鉴的

曾国藩所说的“静坐”到底指了多久?答案是:“每天随时静坐四分钟。”在古代,四时为一时。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很快,每天安静地坐一个小时可以说是一种奢侈。然而,作为退而求其次的选择,您可以选择每月或每天冥想一小时。主要目的是追求内心的平静。

3/4,早起/晚上不要外出

曾国藩修身十三条,有哪几条是值得后人借鉴的

对于这两件事,曾国藩分别留下了几句话。早起时,“黎明即起,醒后勿沉溺于爱情”;晚上外出时,“劳累劳累,小心避免”。曾国藩所说的早起,就是早晨。从四点到六点,晚上之所以不出门,是因为疲劳。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正如曾国藩所说的“早起”、“晚上不出门”,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比较苛刻的。其次就是告诫人们养成合理的作息习惯,避免精神不振、精神错乱。

5/6/7,好好读书/读历史/写日记

曾国藩修身十三条,有哪几条是值得后人借鉴的

曾国藩之所以认为“读书为上”,是因为“东游西游者,皆为外人”。当今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读书并不完全是可取的。它的核心精神就是告诫人们一定要专心学习,不要一心一意地咽下去,也不要自欺欺人。

曾国藩“读历史”,每天不间断地读十页《二十三史》。读历史的意义就是在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中学习古人的教训。

曾国藩“写日记”,反思自己每天的过错(身体、精神和言语)。他每天反省自己三遍。每天反思自己,汲取教训,让自己每天都能有所收获,让每一天都变得有意义。

2010年8月9日,太阳知道什么是死的/月亮忘记了一切/写作

曾国藩修身十三条,有哪几条是值得后人借鉴的

“每天我都知道我失去了什么”和“每个月我都忘记了我能做的一切”更难理解。“每天都知道自己失去了什么”是指“每天的‘茶聊天’日记,分为德性、知识性、经济性、艺术性”。可以简单理解为每天花一部分时间来丰富自己各个领域的知识。

“月忘我能做什么”就是每个月写几首诗,“作词”就是每个字练习书法,把平常的笔墨互动当作练习。曾国藩在诗词、书法方面颇有造诣。这是他所坚持的。无情的结果。这两项可以理解为培养自己的兴趣,或者将自己的兴趣与工作结合起来。

2013年11月12日,养气/保护自己/谨慎

曾国藩修身十三条,有哪几条是值得后人借鉴的

“气”是古人提出的一个神秘而神秘的概念。对于养气,曾国藩说:“一切都可以对别人说。”也就是说,心胸宽广才能养气。

对于自保,曾国藩说:“禁欲、禁劳、禁食”。说到小心说话,曾国藩说:“时刻要小心”。

曾国藩修身十三条,有哪几条是值得后人借鉴的

以上就是曾国藩的修身十三条。您认为哪些值得我们学习?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30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太平天国的兴衰:农民起义的悲剧与历史的真相
...写下了长达六万字的《招供书》,一字一句皆为属实,在曾国藩得到这洋洋洒洒几万字的招供后,竟违背朝廷释放李秀成的命令,就地处死了李秀成。这份招供在1962年,由曾国藩的曾孙曾约农
2023-10-25 15:30:00
曾国藩后人,200多年出了240多位杰出人物
曾国藩是晚清时期一位有权有势的政治人物。作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曾国藩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瑰宝”。这些“宝藏”教会我们如何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情况。曾国藩从一个农民家庭的孩子成长为晚清重
2024-04-14 10:03:00
晚清三杰谁的功绩和历史地位更高
曾国藩、左宗棠和李,鸿章,都是清朝末年非常杰出的汉人士大夫代表人物。其中曾国藩出道最早,是左宗棠和李,鸿章的指路人。左宗棠和曾国藩年纪相仿,可出道时间相对较晚,44岁左右才正式踏
2024-10-07 13:07:00
曾国藩的稿本、抄本,曾氏后人始终秘不示人
曾国藩生前有稿本、抄本的奏折、批牍、诗文、读书录、日记、书信,约2000万字,都集中收藏于富厚堂。富厚堂又曰八本堂,位于湘乡荷叶镇富托村曾国藩故里,系曾国藩修建专门用来收藏手稿和
2023-08-31 17:41:00
曾国藩悟出了什么“天机”,传给了后代子孙
晚清时期,清朝出现了中兴四大名臣,曾国藩就是其中一位。晚清是一个多事之秋,帝国主义列强的疯狂侵略,加之国内已成燎原之势的农民起义,这种情形下,让满清是风雨飘摇。这种情况下,曾国藩
2024-07-08 15:54:00
曾国藩劝告后人遇到哪3类人,一定要避开
作为一个草根出身,曾国藩从小就发奋学习,凭着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功名利禄。他在咸丰年间所创立的湘军,有力的打击太平天国。之后又成为了洋务运动的核心人物,为国家的现代化也奠定了发展的基
2024-06-07 16:11:00
曾国藩家书含有什么道理
作为清朝末年的一位封建王朝的卫道者,出身农门的曾国藩凭着克己修身的毅力,从科举落地变成国人之典范的大人物。曾国藩是当时文韬武略的代表人物,他以文人学士的身份,投笔从戎,组建了当时
2023-05-15 11:39:00
历史上曾氏家族百年来为何从未出现过“败家子”
...会安定,只有千家万户好国家才会好。在我国的历史上,曾国藩可谓是一名说不完道不尽的人物。他大胆承认自己不聪明,非常愚钝,参加7次科举考试才考中进士,典型的“大器晚成”,曾国藩在
2023-05-12 09:32:00
曾国潘一向慧眼识人,可却看错了一个人,结果把女儿害死了
曾经有人说曾国藩有慧眼识英才的能力,但很快就被打脸了。因为从曾国藩为自己的大女儿找真命天子这一件事上面,足以看出这个人是徒有虚名,甚至接近愚昧无情。然而令人感觉比较讽刺的是,曾国
2023-01-12 20:1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太原地区反顽斗争从这里开始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古交市南头村“抗战一面旗 红色堡垒村”红旗雕塑。张澍宏 摄 清晨,微风徐来。81岁的古交市南头村村民郝太平
2025-08-28 07:20:00
信念坚如磐 驱寇复河山——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四)“爹!您耐心的(地)等着吧!胜利的日子就快来了……明年就要反攻日本,那时候才是咱们团圆的时候
2025-08-28 07:48: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黔北老兵张振鑫的烽火与平凡
115地质队老宿舍区位于清镇市东北,低矮的红砖房整齐排列,院落纵横。岁月浸染下,砖色深沉。狭窄的巷道,如时光的脉络,连接着过往与当下
2025-08-28 05:00: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张龙海:我在息烽守护年轻的“七烈士”
清晨,息烽县阳朗村薄雾未散,59岁的张龙海已握着扫帚清扫147级台阶上的落叶。这里是张露萍等七烈士纪念碑。每一级台阶都分为七步
2025-08-28 05:01:00
文物出道计划 | 莽嘟嘟的贵州汉代袖珍孤品
编者按:文物很i(内向),文创帮它“开麦”!《文物出道计划》以贵州省博物馆上新的文创为引,通过文创复刻的文物细节,从“年轻化
2025-08-27 10:23:00
近日,“鲁迅故里景墙画面是否误导青少年”一事引发热议。孙姓女士在社交平台发帖,认为景墙中鲁迅吸烟画面可能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
2025-08-27 11:34:00
胜战·2025丨佛堂变战场!别再说福州没硬仗!162名普通警察以命护城,这段记忆,我们从未忘记。
2025-08-27 11:38:00
父辈的抗战丨微山老兵李延广身藏麦田,躲过日军小队搜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褚思雨 康岩 通讯员 刘冲 从微山湖畔扛着红缨枪的儿童团团长,到战火中穿梭送信的少年通信兵;从解放战争里冲锋的战士
2025-08-27 13:24:00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医知学社”三下乡队伍参观胶东革命纪念馆
近日,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医知学社”三下乡实践团队怀着崇敬的心情,前往烟台市的胶东革命纪念馆开展参观学习活动。通过深入了解胶东地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革命历史
2025-08-27 16:58:00
筝鸣时评丨一位守陵人,一座忠义城
大众网评论员 姚双玉8月27日,2025年第二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举行
2025-08-27 17:25:00
隐秘战线上的无声丰碑——探访威海贝草夼地下交通站纪念馆
齐鲁晚报 齐鲁壹点 潘佳蓬 李孟霏 实习生 沈语侬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里
2025-08-27 17:26:00
“中国好人”杨智忠:24年,720名烈士,56次“回家”!
大众网记者 梁小童 潍坊报道8月27日下午,2025年第二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举行
2025-08-27 17:35:00
台湾青年巩义行:触摸千年文脉,沉浸体验中原文化魅力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8月24日,台湾青年“品读郑州”交流活动走进巩义市,二十余位来自台湾的青年先后造访石窟寺、杜甫故里与永昭陵
2025-08-27 18:43:00
用24载光阴换56次团圆——记“中国好人”杨智忠
大众网记者 郑健 潍坊报道在山东潍坊有一位老人,用人生最宝贵的24年,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守望。他不是英雄,却守护着700多位英灵
2025-08-27 19: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