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浙江首颗海洋卫星研制成功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3-21 06:46:00 来源:杭州网

科技兴海战略再添精彩一笔

分辨率全国第一 完全由“浙江制造”

杭州日报讯 向海而行、奋楫逐浪,浙江省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再添精彩一笔。

记者日前从省海洋经济发展厅获悉,浙江首颗海洋卫星已研制成功,将于下半年发射升空。

一颗完全由“浙江制造”的海洋卫星

这颗70kg级高分辨率光学卫星由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牵头,联合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海洋二所”)、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浙江大学、星空智联(吉利卫星工厂)等单位共同研制,预计发射时间为今年9月。

这颗海洋卫星由海洋二所论证关键参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大学联合吉利卫星工厂共同设计和制造卫星平台及通信系统,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研制卫星载荷,所有工作均在省内完成。浙江省科技厅“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则分别支持了卫星平台、遥感载荷研制等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

卫星联合工作组负责人之一、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教授胡淼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微纳卫星技术的蓬勃发展,采用工业化器件制造的小卫星具有制造成本低、研制周期短、易于组群组网的优点,非常适合中小区域海洋遥感、观测与动态监测的需求。这颗小卫星相较于传统的国家卫星,制造成本大幅降低至原先的1/10,研发制造时间也大大缩短,仅两年时间便研制成功。

卫星联合工作组专家、海洋二所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何贤强说,由于水体的反射率低,海洋在太空观测属于暗物质,因此海洋卫星需要很高的探测灵敏度才能分辨水体中的物质组分和浓度。此外,海洋卫星还要能准确校正大气层影响,才能精确获得水体中的物质信息。这些核心技术目前已经实现自主可控。

浙江为什么要造自己的海洋卫星?

卫星海洋观测系统是海洋立体观测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全天时、全天候、大范围、长时序观测的独特优势,可以广泛应用于海洋生态与资源监测调查、海洋灾害监测、海洋权益维护、海洋环境预报和安全保障等领域。

那么,现有国家层面的海洋卫星以及国际卫星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能,但也存在很多问题。”胡淼说,大型海洋卫星观察覆盖的范围往往很大,无法长时间定位在一个区域,“它是国家层面的卫星,不可能一直盯着浙江沿海。另外,目前我国在轨海洋卫星的最高分辨率为20米,也就是说如果物体尺寸不到20米,卫星就分辨不了它。”

除了上述问题,还有一个问题是受制于人。国际上有些卫星数据是对外开放的,且精准度很高,但从提出申请到拿到数据,需要一定的时间。

这次浙江省研发的海洋卫星,设计分辨率为10米、幅宽200公里,观测范围可覆盖全省,拥有8通道可见光和2通道短波红外的光谱覆盖。

值得一提的是,该卫星智能载荷信息处理模块部分,支持多种算法框架,在算力上领先全国,且兼容多种载荷设备接口,有助于下一步多源异构海洋大数据信息的智能融合。

浙江这颗海洋卫星将发挥哪些作用?

遥感、通讯、导航,这是卫星的主要用途,海洋卫星也无外乎以上几点。从科研到应用,从观测到管理,有了卫星技术的加持,很多复杂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浙江是全国海岛最多的省份,但却没有在轨运行的海洋卫星。

2021年7月,浙江省生态环境厅曾借用国家卫星GF-1号进行遥感环保督察,发现有公司利用暗管将工业废水偷偷排入海,红棕色的污水带绵延在海中。此次督察中还发现一些沿江生产企业侵占河道岸线,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建筑垃圾侵占滩涂湿地,大量砂石码头和造船厂污染治理设施形同虚设等问题。

胡淼说,浙江省岛屿众多,渔业经济较为发达,未来这颗卫星将重点在岛礁遥感研究、生态环境监测、海洋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遥感作为远距离观测技术,空间覆盖广、获取周期短,是观测情况多变的海岸带及可达性差的海岛礁的重要监测手段。浙江省有众多入海水系,有了自己的卫星,也能满足我省重点沿海水域赤潮、溢油、石油烃等污染监测需求,同时也能提高观测范围和频率,将观测网织得更密。”

“再举个简单的例子:以往渔民出海捕鱼靠的是经验,但卫星能监测叶绿素浓度,而叶绿素浓度高的地方浮游生物丰富,浮游生物多往往意味着鱼多。这些数据对出海捕捞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胡淼说。

第二颗和第三颗卫星预计2025年-2026年交付

从1985年至今,我国海洋卫星发展经历了七个“五年计划”,目前有在轨海洋卫星20颗,其中国家层面9颗,各省份11颗。

近年来,高分辨率光学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海洋卫星商用业务的发展。2021年6月,厦门大学成功发射由厦门大学和航天东方红有限公司共同研制的“海丝二号”微纳光学遥感卫星,是我国首颗以海洋近岸、浅海岛礁及内陆水体生态环境为观测目标的微纳光学遥感卫星。目前该卫星已为厦门湾等福建近海及境内外的多个热点区域获取了大量海洋数据,很好地应用于海洋行政执法、海洋防灾减灾、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等多个方面。

胡淼透露,浙江的海洋卫星将组网建设,在研制第一颗海洋卫星的同时,联合工作组同期已经开展了第二颗、第三颗海洋卫星的规划和相关应用前期研究,并开展了高分辨率红外光谱成像、智能实时处理器、高分辨率水质与海洋碳通量遥感监测、高频次低重访间隔全天时遥感混合星座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第二颗和第三颗浙江海洋卫星预计2025年-2026年交付。

第一颗海洋卫星升空后能实现全省15天一次的遥感巡查。未来三颗海洋卫星星座组网后,则能对我国沿海省市海岸带进行10米分辨率、5天一次的遥感巡查。

“未来如果我们能实现第四颗、第五颗卫星的升空,就能将5天一次缩短到3天一次。”胡淼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1 08:45:2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威海壹号”卫星成功入轨!
...06分,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牵头研制的通遥一体化卫星系统“威海壹号”01/02星搭乘捷龙三号运载火箭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这是国内首个面向海洋目标探测识别的通遥一体化卫星星座
2024-02-04 16:47:00
生态环境部:我国海洋环境监管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及陆源入海污染物进行监测,及时将有关问题推送处理;浙江省建设实施数字鸟岛智慧监测体系,远程实时监测中华凤头燕鸥等鸟类。8月9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环境减灾二号F星
2023-08-28 21:33:00
卫星成功发射!“威海壹号”技术团队这样说
...星搭乘捷龙三号运载火箭在广东阳江附近海域点火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2月4日上午10时从卫星地面站传来消息,“威海壹号”01星/02星遥测遥控正常,
2024-02-06 20:12:00
世界首颗!长二丙/远征一号S成功发射新一代海洋水色观测卫星
11月16日11时55分,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丙/远征一号S运载火箭托举新一代海洋水色观测卫星直冲云霄,随后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意味着我国海
2023-11-16 13:43:00
美国航天局新的地球观测卫星成功发射入轨旨在监测海洋生态健康
美国航天局新的地球观测卫星当地时间8日凌晨成功发射入轨,旨在监测海洋生态健康、空气质量以及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这一卫星项目全称为“浮游生物、气溶胶、云层和海洋生态系统”(简称P
2024-02-09 18:37:00
...客户端报道 北京时间2023年11月16日11时55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新一代海洋水色观测卫星01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
2023-11-16 13:27:00
俯瞰沧海的海洋二号系列卫星 “千里眼、金手指、顺风耳”全为“西安造”
近日,“海洋二号系列卫星数据在国家级数值天气预报系统中的业务化应用技术”通过技术评审。专家组高度评价了该技术取得的成果并一致认为,海洋二号系列卫星数据融入中国气象局全球中期数值天
2023-11-21 19:54:00
...产品正式业务化运行“全国防灾减灾日”海洋主场活动在浙江普陀举行本报讯(记者 郭雀屏)昨天是我国第16个“全国防灾减灾日”,记者从在舟山市普陀区举行的全国防灾减灾日海洋主场活动
2024-05-13 06:19:00
吉利真的上天了,首颗以“亚运”命名的卫星发射成功
...眼看亚运等特色服务。此次发射的卫星,由吉利科技集团浙江时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制,旗下台州卫星工厂生产,设计寿命5年。大家比较熟悉的吉利品牌大概主要是汽车,其实在2021年
2023-09-22 18:29: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