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沈阳日报
当金融白领们穿上东北大花袄迎“且”——
工行沈河支行成为“小金豆”旅游打卡地
啥情况,金融白领们穿着东北大花袄迎接南方“小金豆”!还真有这事儿?2月23日上午,记者来到中国工商银行沈河支行(以下简称“工行沈河支行”)一探究竟。
金融白领穿着大花袄迎宾
“欢迎您来到工行沈河支行,请问您是要办理业务还是路过这儿想来看看?”当天上午,记者刚一推开这家单位的旋转门,门口两位身着大花袄的银行工作人员立即热情地迎了上来。
其中,领头的是客户经理崔正旭。说话间,一位外地游客拉着行李箱推门而入,穿着大花袄的崔正旭热情接待。“我看这儿能帮忙寄存行李,是真的吗?”游客小声问。“当然可以,跟我来吧!”崔正旭几步上前,打开大厅左侧“行李寄存处”的门,帮助游客把行李箱放好。
支行副行长张楠告诉记者,他们在春节期间全员换装。脱下了原来金融白领们常穿的白衬衫和西裤,穿上了带有东北地域特色的大花袄。为了突出春节的喜庆氛围,有的还在脖子上系了一条大红围巾。
“真没想到沈阳的银行服务也这么热情!”“门口布置得太有特点了,难怪我们在网上看到不少人在这里拍照留念”……刚刚寄存好行李箱的游客小于和伙伴们被工行沈河支行充满地域特色的热情服务吸引到了。
充满故事的老建筑
要说银行的白领们开门为远方游客服务这件事儿,还得从工行沈河支行这家单位的建筑说起。这个巴洛克建筑风格的建筑,其前身是东三省官银号总号的办公场所。
该建筑从1926年开始筹建,1928年正式投入使用,距今已有将近百年历史。其整体为古典三段式建筑结构,其中也融合了很多中国传统建筑理念。像门口8级台阶被分为两段,即取“四平八稳”之意。
在大楼建成的近百年时间里,它先后被东北银行总行、人民银行东北区行等多家金融机构作为办公场所使用。现在,它是工行沈河支行的办公所在地。它近百年的历史一直与东北地区和沈阳市的金融业发展相伴。作为东北银行总行,它曾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为稳定东北地区金融形势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它也是一栋充满红色金融印记的建筑。目前,这里也是工行12家红色金融基地之一,大厅右侧还建有东三省官银号博物馆。
集思广益建起“工行驿站”
当这样充满历史和故事的建筑与沈阳文旅“冬日雪暖阳”相遇后,就发生了奇妙的“反应”。
大家集思广益,根据行业性质、自身特点及建筑历史,创造性开展工作,想出不少好点子。像大厅左侧的“行李寄存处”,就是员工们站在游客视角想出的。不少南方“小金豆”来沈阳方城逛吃,一路拖着行李特别不方便,把行李寄存在这里,就可以放心地逛吃了。春节期间,这里每天都摆放着来自全国各地的行李箱。而记者了解到:在沈阳,工行一共选取了49个景区周边的网点,都设置了像这样的行李寄存处。
在此基础上,作为工行系统内的学雷锋示范网点,他们还结合自身工作,在每个细节上都体现出雷锋元素。
大年初二,一位穿着汉服的小姐姐走进网点。她本来是要去故宫拍照的,结果走到中街就被这栋老建筑吸引进来。所以,她特意办了笔业务,感受一下这个百年官银号的金融服务,并开心地在这里拍照留念。
记者在网点营业大厅看到,大厅中间有一圈圆形地砖,它的位置就是当时官银号的填单台所在地。只不过当时的填单台是柱状台,四面都放着笔墨和单据样例,而大厅天花板为玻璃材质,这样自然采光可以通过屋顶的玻璃折射到大厅,光线更加自然柔和,方便客户在此填写单据。
同时,一楼的“工行驿站”也处处体现着用心。除了放大镜、便利贴等办公用品外,他们还为游客准备了充电器、暖宝宝等。作为沈阳方城内的金融机构,这里还为南方“小金豆”们准备了方城内的推荐景点和热门打卡地,让游客们“一站式”了解整个方城的好玩之处。大厅内还为游客们准备了八王寺汽水、不老林糖等沈阳特色食品。
“让南方‘小金豆’在沈阳过一个祥和安全的春节,我们感觉特别开心!”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张晶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4 05: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