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串起产学研用“黄金三角”,疏通全周期服务堵点——
省级服务站落户,栖霞生物医药“雨林”生机勃发
7月12日,江苏省药监局审评核查栖霞工作站揭牌成立,栖霞区生物医药企业自此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省级药监部门的审评核查服务。这一省级专业服务平台的落地,是栖霞区打造一流生物医药产业生态的重要突破。从党建链串联区域各方资源,到依托MAH(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联盟打通产业链条,栖霞区正将科教资源的“密度”转化为创新服务的“温度”。目前,全区已集聚生物医药领域企业近千家,生物医药工业产值位列全市前三,“创新药,栖霞造”的产业名片日益闪亮。
三圈叠加,串起产学研用“黄金三角”
栖霞区坐拥“三圈叠加”的独特禀赋——仙林大学城创新圈、行政区孵化圈、南京经开区产业圈在此交汇,形成了教育链、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的“黄金三角”。那如何能将各方资源汇聚,形成合力呢?一条穿珠引线的党建“红链”,成为破局的关键。
去年11月,栖霞区内6个产业链党组织与驻地16所高校的81个二级学院签署强链兴企校地融合共建协议,正式结成“创新共同体”,“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加速成形。以栖霞高新区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链为例,其围绕27家链上企业,在产业集聚、惠企服务、阵地共建、人才共育等方面持续发力,成效显著。“目前,学院已与栖霞生物医药产业链上的正大天晴、诺唯赞、美药星等10余家重点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周方介绍,学院依托医药生物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这一平台,为疾病诊断、新药研发和临床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支撑。
校地融合的“朋友圈”还在持续扩容。在栖霞高新区召开的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链党组织联席会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党委、南京审计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党委等12家单位新加盟,为生物医药产业协同创新注入更强劲动能。
作为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的主要板块之一,栖霞区科教资源富集、产业基础雄厚、创新活力涌动。近年来,该区积极响应省市战略部署,锚定生物制造、体外诊断、高端制剂等前沿领域深耕细作,生物医药产业集聚效应和发展优势日益凸显。目前,以仙林大学城为创新策源地,江苏生命科技创新园、新港生物医药制造基地为产业承载翼的“一城一园一基地”发展格局正加速成型,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疏通堵点,护航企业跨越“死亡之谷”
生物医药产业研发周期长、投入风险高,企业从研发到上市常常需跨越“死亡之谷”。栖霞区精准聚焦这一痛点,在产业服务的关键环节持续发力,疏通堵点。
7月12日在栖霞高新区揭牌的省级审评核查栖霞工作站,正是疏通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关键堵点”的创新之举。该工作站将充分发挥省级药品监管“前哨”作用,建立多维沟通渠道,聚焦全区生物医药企业在业务指导申报、政策咨询、相关培训、审评核查等关键环节,将“一站式”专业服务窗口直接延伸到企业“家门口”。
“我们把生物医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审评核查需求前置到区里,能为创新药上市节省大量宝贵时间。”栖霞高新区管委会主任黄斌说,药品审评核查是企业产品上市的必经关卡,该工作站的落地,将进一步赋能栖霞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在区内搭建全链条服务平台,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促进更多创新成果在栖霞区落地生根,从而营造更优质的生物医药创新生态。
而这并非栖霞区优化生物医药产业服务的首次探索。在制度创新层面,该区早已先行先试。2023年9月,南京(栖霞)MAH产业联盟正式成立,首批18家持证企业加入,覆盖了生物医药研发、生产、销售等全链条。
对于研发型生物医药企业而言,该联盟的成立恰如一场“及时雨”。南京恒道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穆加兵深有体会。此前,恒道医药成功获得江苏省首张研发型企业的MAH批件,其研发的一款降糖新药得以迅速委托合作企业生产并进入临床试验。“联盟打通了研发与生产的桥梁,新药成果再也不用因找不到合适生产线而‘躺’在实验室里沉睡。”穆加兵感慨。
前瞻布局,产业“雨林”生机勃发
在夯实基础、优化服务的同时,栖霞区还将目光投向代表未来的前沿赛道,积极布局新质生产力,为生物医药产业的“热带雨林”注入勃勃生机。
近日,南京(仙林)合成生物创新谷的建设工地上,塔吊林立,钢结构厂房正快速拔地而起。该创新谷一期占地约15亩,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投资约3亿元,建设江苏省合成生物基础研究中心和南京师范大学国际合成生物学研究中心,旨在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搭建合成生物基础研究平台,目前已完成主体建设工程封顶,预计年底前投用。
与此同时,产业空间的拓展也在紧锣密鼓进行。去年9月,南京经开区新港生物医药产业园(龙潭基地)正式开园。该基地占地40亩,总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北临长江,南依宝华山。园区不仅满足生物医药行业的高标准要求,还配备了污水处理站、甲类危化品库等完善的生产辅助设施,有效解决企业排污难题,降低运营成本。
面向未来,栖霞区将持续发力:全力打造更优产业生态,保障此次落户的省级审评核查工作站及栖霞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服务中心高效运行;尽力提供更全产业服务,加快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政策支持体系,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着力布局更具前景的未来产业,聚焦脑机接口、高端医疗器械等前沿领域,支持重大原创成果攻关,推动“创新药,栖霞造”这张名片在南京、长三角乃至全国产业版图上绽放更璀璨的光芒。栖宣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24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