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贵港日报
“医生, 我耳朵有东西进去了,还会动,想用耳勺、棉签挖出来,结果疼得更厉害,一个晚上都不能睡觉。”这是一个来门诊就诊的患者的诉说。患者的这种情况,医学临床上叫“外耳道内异物”即异物嵌入耳道内。耳道内异物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急诊疾病,多见于儿童。当异物进入耳朵内时,该怎么处理?下面为大家科普一下各种异物进耳朵应该如何处理。
人的外耳道起自耳甲腔,向内止于鼓膜,由软骨部和骨部组成,略呈“S”形弯曲,长2.5—3.5cm,容易嵌顿异物。
一、外耳道异物常见原因
1.儿童外耳道异物多发生在玩耍时,小儿个人防护意识差,对事物辨识能力不足,喜欢将细小异物塞入外耳道内,不容易引起大人的注意,等出现相关不适症状时,才被家人发现。
2.成人外耳道异物多为挖耳的用物断落后残留,小昆虫爬入外耳道内,也有工作时的颗粒类物体飞溅掉入外耳道内。
二、外耳道异物分类
1.动物性异物:夏季昆虫包括蚊子、蟑螂、飞蛾、蚂蚁等,特别在夜间可爬入或飞入外耳道内。
2.植物性异物:谷类、豆类等植物性异物。
3.非生物体异物:常见于儿童贪玩及好奇,将豆类、瓜子、小珠粒,火柴棒头、小珠子等各种小物件或玩具塞入外耳道。成人自行掏耳时,遗留的棉花、棉签头、牙签头等。
三、外耳道异物的症状
成人一般可以感知耳内异物,儿童则通常在耳鼻喉科就诊时或者家人偶然发现。根据异物形态、性质、大小和所在部位的不同,有不同的症状。
1.体小无刺激性的异物:进入耳中,可长期存留于外耳道,无明显症状。
2.形体较大异物:阻塞于耳道内,可引起耳鸣、听力障碍和反射性咳嗽等。
3.吸水性异物:遇水则膨胀,刺激和压迫耳道,阻塞外耳道,可引起耳闷胀感,常可引起耳道红肿、糜烂、耳痛及听力减退,并可继发外耳道炎。
4.动物性异物:由于在耳内爬行、骚动,使患者烦躁不安,引起剧烈耳痛和噪声,如在鼓膜处活动,或可引起眩晕及耳鸣,甚至出血或损伤耳膜,引起耳膜穿孔。
5.尖锐性异物:因外伤等,如铁皮、玻璃等进入外耳道,可使患者发生难以忍受的疼痛、耳鸣,甚至损伤鼓膜而出血。
四、外耳道异物取出的方法
1.植物性及非生物性异物:用耳钩或耳镊取出。异物位置未越过外耳道峡部,未嵌顿于外耳道时,可用耵聍钩顺耳道与异物的空隙或耳道前下方进入,将异物钩出。
2.活动性昆虫类异物:用植物油、丁卡因、酒精等滴入耳内,将昆虫杀死后用镊子取出或冲洗排出。
3.遇水膨胀或易起化学变化的异物:被水泡胀的豆类异物,可搅成小块分次取出,或用95%酒精滴耳,使其脱水收缩后,再行取出。耳膜有穿孔者,禁用冲洗法。
4.异物较大,且于外耳道深部嵌顿较紧者:须于局麻或全身麻醉下行耳内或耳后切口,必要时还须去除部分骨性外耳道后壁,以取出异物。幼儿患者宜在短暂全麻下取出异物,以免术中不合作造成损伤或将异物推向深处。
5.外耳道有继发感染者:应先行抗感染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取异物;或取出异物后积极治疗外耳道炎。
五、如何防范与注意事项
1.对于年幼儿童,家长应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和儿童监护管理,特别当孩子玩小珠类玩具或周围能接触到谷物、豆类植物时,尤其要加强防范,告诉孩子不要将异物放入耳内。
2.在有粒尘物及昆虫较多的环境工作时,要加强防护,穿戴必要的装备,保护好身体各暴露部位。
3.野外露营时,要做好各类昆虫的防范,休息时配备必要的帐篷或蚊帐。
4.尽量不要自行掏挖耳朵,在耳道内有耵聍(耳屎)时,最好前往医院让专科医生进行处理,不要自行掏挖耳朵,避免耳朵损伤和耳道内异物存留。
由上可知,当我们在不清楚耳朵里的异物是什么的情况下,不要自行处理,及时到医院就诊才是正确的选择。
(贵港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 覃明)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1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