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生态文明之兴,可及可感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8-15 07:15:00 来源:杭州网

树身高耸入云,树冠如层层华盖,五六名测量人员攀援其上,在巨大树身躯干之中近乎隐没不见——8月13日,中国巨树科考队公布了两张中国百米巨树等身高清照。屏幕之上,随着鼠标下拉,如同通天巨塔的巨树生态系统逐渐显露,非常有视觉冲击力。

最高的这棵树“本尊”是今年5月北京大学牵头的联合调查队在西藏波密县通麦发现并测得的一棵高达102.3米的西藏柏木,相当于36层楼高,当时刷新了亚洲最高树纪录。孕育亚洲第一高树的西藏林芝,是我国第三大林区,在习近平总书记“守护好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要求下,林芝非常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久前,新华社“国道之行从雪山奔向大海”报道中还曾提及,因为生态保护得好,林芝地区最近几年野生动物的数量和种类都大幅增加。

生长1400多年的巨树带来的震撼感,本质上是源于“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智者曾言,人类砍倒第一棵树的时候,文明开始了;人类砍倒最后一棵树的时候,文明结束了。这不是危言耸听,无论多么辉煌一时的文明,在生态灾难面前都不堪一击: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消失于盐碱化,玛雅文明因毁林开荒而衰亡,楼兰古国则被埋于万顷流沙之下。

树的生存状况,某种程度上是人与自然关系的象征。砍倒一棵树,意味着人类具有了改造自然的能力,而失去最后一棵树,人类也就失去了未来。只有超越人类中心主义,控制好人从自然索取的尺度,才能获得文明存续的基础。

不仅是巨树,看到自然胜景会受到震撼,看到濒危野生动物现身会兴奋,看到发现新物种会好奇,看到沙退水清会感到自豪,看到雾霾少了、蓝天多了会忍不住多吸几口新鲜空气……近些年,这类可感可及的生态文明“兴”景确实多起来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空气、水环境、土壤环境质量发生的巨大变化,的的确确和每个个体的生活息息相关。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细节之中的生态个体获得感,具象化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也在汇聚绿色发展的动力。

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这是一个属于全国人民的日子,也是一个为深入思考人和自然关系设立的日子。近二十年来,浙江见证了从安吉余村诞生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写进党的十九大报告、写进党章,成为全党全民全社会的共识。饱览万里河山之变,便会发现这份荣耀从来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就在一个个既富且美的乡村里、一条条从污变清的小河里,在伸手可得的生态产品里。体认到这些年“绿色浙江”“生态浙江”“美丽浙江”建设的成果,就更清楚我们为何要不惜代价坚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为何对打通“两山”转化通道如此执着,为何对那片浓淡有致的绿色如此痴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5 08:45:1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高达102.3米!中国最高树纪录刷新,测量人员:或是树木竞争的结果
...查的参与单位包括北京大学郭庆华与吕植课题组、西子江生态保育中心、北京数字绿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等。5月27日,西子江生态保育中心负责人李成告诉北青报记者,今
2023-05-28 15:28:00
为喜马拉雅山巨树“量身高”
本文转自:广州日报为喜马拉雅山巨树“量身高”专访中国巨树科考队员刘团玺:爬上28层楼高树顶 对“中国第一高树”进行综合科考发现以滇西、藏东南为核心地带的喜马拉雅山麓和横断山区是一
2023-01-01 04:10:00
...始森林的标志。植物类别越多,生物多样性越强,森林的生态平衡就越有保障,可应对自然界的泥石流、雷电、自然火灾、病虫害等。同时,树木平均生长高度越高的原始森林,也更具生物多样性。
2025-03-04 07:39:00
本文转自:西藏日报落实《林芝倡议》,为国际生态合作贡献中国西藏力量—访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厅长李桑本报记者 李梅英10月5日晚,在第三届中国西藏“环喜马拉雅”国际合作论坛新闻发布会上
2023-10-11 08:51:00
从爱护一棵树、一条鱼做起……500余高中生同上一堂生态文明课,人人争当“护绿使者”
本文转自:长江日报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17日讯(记者向洁 通讯员何书杭)“选择低碳,绿色相伴。尊重自然,节约资源……”3月16日下午,武汉市实验学校音乐厅里响起铿锵的誓言,
2023-03-17 18:42:00
市北高中师生携手共赴生态之旅
...今年3月,市北高中生态文明教育团队开设主题为“理解一棵树”的生态文明思政课。从认识一棵树到保护一棵树,从观察校园内的一棵树到理解森林资源的意义和价值,市北高中形成了自己的生态
2023-06-28 06:19:00
...炜本报记者 李梅英“《林芝倡议》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着眼环喜马拉雅地区人口众多、文明多元、生态多样特点,立足地缘相近、人
2023-10-12 16:33:00
超长图!藏南亚洲最高树等身照长出屏幕
来源:四川日报2023年6月7日到6月23日,中国巨树科考队走进林芝市波密县易贡乡等地,顺利完成了藏南柏木巨树群落的综合科考。本次调查发现80米以上巨树不完全统计为260棵以上,
2023-08-13 15:51:00
【蔡甸教育 “廉”续精彩】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第一初级中学:播撒绿色希望之种 收获生态清廉之花
...自律”的环保习惯和廉洁行为,厚植清廉校园文化。认领一棵树 庇荫八方友阳光透过层层绿荫,洒在身着蓝白校服、整齐列队的同学身上,在红色橡胶跑道上,中法城一初的同学开展了一场别开生
2023-08-15 09:53: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记者走基层|移动博物馆 别样大课堂
近日,河北博物院工作人员赴邢台市临城县第二中学开展校园文化服务活动。图为活动现场。 河北日报记者 史晓多摄“大家还记得《哪吒之魔童降世》里的七色宝莲吗
2025-11-13 07:55:00
画里有话|医保卡不能成了购物卡
图、文/曹 一用于就医购药的医保卡,却成了购买其他物品的购物卡。部分药店与生产企业合谋,将牙刷、面膜、防晒冰袖等普通日用品包装成“牙科用毛刷”“医用敷料”“医用隔离垫”等医疗器械
2025-11-13 07:56:00
百姓看日报|这个“双百”,给世界打个样!
总监制:曹阳葵监制:刘成群统筹:王博 赵丽肖文案:李晓宁手绘:石璇出镜:王伟宏编导:高原雪摄像/剪辑:戎晓杰
2025-11-13 07:57:00
“十四五”以来,我省交通运输服务质效大幅提升“六纵六横一环”综合运输通道基本建成河北日报讯(记者曹智)11月12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河北答卷系列主题第九场新闻发布会
2025-11-13 07:57:00
情绪价值,拉高文旅热度的流量密码
你向往怎样的旅行?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显示,2025年国内游客中,将“情感体验”列为出游首要目的的比例为68%,远超“景观观赏”的23%
2025-11-13 07:57:00
“十四五”江西商务发展成绩亮眼
你是否注意到收发快递更快了?便利店离家门口更近了?能买到的进口商品种类更丰富了?其实,你的“购物车”装着江西商务的“十四五”成绩单
2025-11-13 06:45: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陈春伟)如何让居家上门服务更规范?11月11日,由省商务厅主办的江西家政消费扩容升级系列活动在南昌举行
2025-11-13 06:45:00
本报讯(罗玉珍、全媒体记者谢凌瑾)“永修县距离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以下简称海昏侯博物馆)只有十多公里,建议开通城际公交
2025-11-13 06:45:00
今年粮食总产有望突破440亿斤
11月的江西,多地进入晚稻集中收割期。赣鄱大地上金浪翻滚、机器轰鸣,处处呈现秋收的繁忙景象。记者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新闻发布会获悉
2025-11-13 06:46:00
11月12日从阳曲县获悉,今年阳曲农商银行已为该县东黄水镇27名小米种植农户授信286万元,助力小米从“小作物”蝶变为乡村振兴的“金穗子”
2025-11-13 07:09:00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在国家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浪潮中,建立企业首席数据官制度是我市深化数字经济发展
2025-11-13 07:09:00
并州安全行聚焦安全生产 守护美好家园11月11日,娄烦县公安局盖家庄派出所组织警力深入林区及周边村落,开展护林防火巡查与宣传防范行动
2025-11-13 07:09:00
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晋祠博物馆(以下简称“晋祠博物馆”)作为承载千年历史文脉的文化地标,不仅是展示古建艺术与三晋文明的重要窗口
2025-11-13 07:10:00
11月12日,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获悉,目前,市发展改革委就太原市环西山—汾河“骑行+”户外运动目的地项目已构建“多级资金联动+专项政策护航”的全方位支持体系
2025-11-13 07:10:00
11月12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推介太原市环西山—汾河“骑行+”户外运动目的地。该项目成功入选国家首批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地区名单
2025-11-13 0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