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3月17日,文化和旅游部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公布,来自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陈永霞入选。
酉阳土家面具阳戏可追溯到殷商时期,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最早广泛流传于酉阳县铜鼓镇、小河镇、丁市镇、李溪镇、宜居乡等乡镇,系酉阳土生土长的地方剧种,因独具特色而“一枝独秀”,先后被录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陈永霞是酉阳土家面具阳戏的代表性传承人,据他介绍,阳戏最早信奉关云长,因此戏坛又称“白马坛”,坛上供奉着关云长的木脸面具。木脸面具一般用柳木、白杨木雕刻而成,面具在造型上注重人物性格的精细刻画,做工精致,表情夸张,让人感受到一种神秘的力量和粗犷的美。
面具阳戏分为生旦净丑四种人物扮相,特点是所有角色均用白布包裹面部,只露出一双眼睛,旦角头戴盔头,其余角色斜戴木质面具,主要通过肢体语言和念唱对白塑造人物,演绎剧情。
陈永霞从小得益于祖辈和父辈的熏陶,打心底里热爱面具阳戏。1990年,陈永霞正式拜樊绍宣为师,20多岁时就接过了面具阳戏传承的重任,唱、念、做、打样样精通,生、旦、净、丑4种角色任意切换,又是雕刻阳戏面具的能工巧匠。2012年,陈永霞被认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上游新闻 谭柯 实习生 殷珺 通讯员 白凤英
编辑:岑欣颖责编:郭承斌 审核:赵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18 05: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