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北京晚报
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助推本市“硬科技”
目前已孵化30余家硬科技企业
本报讯(记者刘苏雅)北京率先在量子科学、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人工智能、应用数学等关键领域布局了一批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目前,这些新型研发机构持续探索科技成果转化实践路径,已孵化30余家硬科技企业。
2018年,聚焦脑科学相关研究的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成立。在推动尖端科研成果产出的同时,让成果尽快走向市场、造福公众,是同等重要的工作。北京脑所采用了“两条腿走路”的转化模式,当具备转化潜力的科技成果产出后,研究所会赋予科学家70%至100%的转化收益,鼓励科学家利用前期技术积累创业,孵化出专攻神经系统疾病创新疗法的健达九州公司;同时,聚焦北京市脑机接口重大科技战略,研究所接下了“命题作文”,组建了芯智达公司,以目标为导向推动成果研发。
传统药物研发存在“双十定律”——投资要达到10亿美元,研发周期长达10年以上。健达九州公司则大幅提速,1年内就生产出了符合质量管理规范的药物,并在今年1月24日完成了首例全盲患者给药。“到现在4个多月了,患者的眼睛已经恢复了一定的感光功能,大脑对视觉刺激出现了反应。”健达九州公司副总经理于涛的话语中透着兴奋,“我们成果转化的‘从0到1’完成了!”
在北京脑所,一批科学家医生的身影,正有效推动科研成果走向应用。“我们与北京多家医院紧密合作,临床医生来到研究所建立实验室,以临床应用场景为导向、以临床验证为准入,形成闭环。”北京脑所行政副所长张泽工说,依托高水平研究成果,以及一批专业工程师的参与,研究所孵化的两家公司成立仅1年多,均已取得了重大突破。“这种颠覆性技术应用到临床上,能够极大提升治疗效果,起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芯智达公司面向当前侵入式脑机接口的两条主流技术路线,分别研发了“北脑一号”“北脑二号”,并各自取得阶段性突破。该公司业务发展总监李园曾是北京市科技项目经理人,在她看来,科技成果转化一定要站在产业化的应用视角展开,新型研发机构的灵活机制,让科学家能与临床医生展开更密切的互动,让产品更符合市场需求,“这就像是提供了一片良好的土壤,未来一定会育出很多好苗子、结出很多好果子。”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31 1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