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旖旎 通讯员朱利虎陈菲菲
7月26日早上六时许,栖霞区龙潭街道陈店村,晨光熹微。71岁的陈德洋半身没入荷塘,拨开层层叠叠的荷叶,目光专注地搜寻着目标。他一手攥着麻袋口,一手麻利地探向立在水面上的莲蓬茎秆,用力一折,一枚青翠饱满的莲蓬便落入袋中。水波轻荡,映着他布满汗珠的脸庞。
“早上四点半就下来了,趁着不热,能多采点。”陈德洋抹了把顺着脸颊流下的汗水,笑着望向荷塘。他的一天,被高温精准切割:凌晨四时半到七时,是宝贵的“黄金时间”;中午酷暑难耐,必须休息;下午四时半到六七时暮色渐合,是水中采摘的“下半场”。即便这样避开最毒的日头,他一天在水里“泡”的时间,也至少五个小时。
早上七时将至,陈德洋拖着沉甸甸的麻袋蹚水上岸。这袋刚采的莲蓬,足有三四十公斤。他将麻袋和其他“家伙事儿”,包括几个水盆、桶、小板凳、水杯等,一一搬上三轮车。“当日采当日卖,新鲜才甜。”这是他坚持多年的规矩。蹬上三轮,他直奔水一方生态休闲旅游区,在熟悉的路口处摆开摊子。“新鲜的莲蓬,一元一个!个头大的卖两元,剥好的莲子六元一公斤!”伴随着陈德洋的吆喝,莲蓬特有的清香吸引不少游客。
下午四时半,暑气依旧蒸腾。陈德洋套上那身密不透风的黑色皮裤,再次踏入荷塘。此时的水面被晒得温热,但深陷在塘泥里的双腿,却传来丝丝凉意。这“冰火两重天”的感受,加上皮裤严丝合缝的包裹,让他仿佛置身蒸笼。汗水从全身毛孔涌出,迅速浸透衣衫,紧贴在身上。每在水中挪动一步,皮裤就紧紧裹着腿,泥泞的塘底吸着脚,格外吃力。“皮裤闷得很,身体里面全是水,汗出不去。”陈德洋说,尤其下午这趟,湿热之气全闷在里面,汗水顺着皮裤内壁往下淌,手套里也全是湿漉漉的汗水。
最耗力气的时刻,是劳作结束上岸时。装满莲蓬的麻袋变得异常沉重,需要他独自背回家。“在水里漂着、拖着还好,一上岸要背,那才真叫累。”汗水早已糊住眼睛,湿透的衣服紧贴着后背,沉重的麻袋压弯了他的腰,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难。
这片荷塘,陈德洋已承包了六年。15亩荷塘,10亩专产莲蓬的红莲,5亩产莲藕,此外他还承包了35亩鱼塘和2亩菱角塘。他精心侍弄着这片水乡生计。红莲莲蓬是他的“招牌”,自6月10日左右就早早上市,比市场上常见的白莲早了近半个月,采摘期能持续到9月中旬。民间称红莲为“养生雪莲”,其莲子脆甜无涩,籽粒饱满。陈德洋随手掰开一个刚采的莲蓬,粉红的内皮包裹着玉白的莲子,清香扑鼻。“采的时候有讲究,要一个个仔细看,太嫩的不能摘,不然空瘪的多,又要饱满又要鲜嫩。”多年的经验,练就了他一双“火眼金睛”。
记者从攀谈中得知,一季莲蓬采下来,能给陈德洋带来大约8000元的收入。这每一分钱,都浸透了汗水。“一开始天不热的时候,采莲蓬挺有成就感。”陈德洋坦言:“现在高温天,累的时候,心情就不同了。”这份“不同”,是汗水在皮裤里流淌的黏腻,是背着三四十公斤莲蓬上岸时的腿脚酸沉,是日复一日与高温较劲的艰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28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