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呲!呲呲……”伴随着一阵声响,马大平弓着身子半蹲在水中。他穿着笨重的橡胶防水服,一边用脚缓缓地向前蹚水,一边用手往藕田里不断摸索。他的脸颊几乎与水面贴平,皱起的眉头透露出专注。只见水面被高压水枪冲起浪花,马大平从水下掏出一根“白胖子”,黝黑的脸上写满了丰收的喜悦。不一会儿,一根根新鲜的莲藕就漂满了他身后的水面。
马大平向前“泥里淘金”,后方多名小工带着漂浮的木板来到藕田中央,将刚刚收获的莲藕从水面捞起,堆满一木板后轻轻推着朝岸边走去,动作娴熟,配合默契。藕塘深处,初秋的微风吹过错落有致、疏密相间的荷叶,发出了“簌簌”的声音。
今年55岁的马大平在龙潭水一方生态休闲旅游区承包了900多亩荷塘,是栖霞区龙潭街道陈店村最大的莲藕种植户。9月11日上午10点,当记者来到陈店村时,马大平的荷塘正一片繁忙。十多名采藕人分散在藕田里分工有序,有人负责挖,有人负责清洗搜集、分拣装车,个个动作娴熟自如。
“都说酷暑的映日荷花有多美,金秋的莲藕就有多白胖。看!我今年这莲藕,卖相好吧……”马大平手捧一段粗壮白嫩的莲藕节子向记者介绍,“这是鄂莲6号莲藕,生吃口感甜又脆;用来煲汤,汤汁又稠又糯。”他说,这么好吃的莲藕,是校地共建的产物。近年来,栖霞区不断深入推进校地融合,龙潭街道与南京农业大学携手,在水一方景区内共建荷花基地,而马大平的荷塘正位于景区中。在他的荷塘内,鄂莲6号莲藕占比达80%,今年亩产量超2500斤,每斤能比往年多卖0.2至0.3元。
“藕”遇大丰收,“莲”通好“钱”景。其背后,还有着常人所不知的辛苦与劳累。从交谈中记者得知,陈店村莲藕每年约在7月—10月上市,丰收期间,挖藕的劳作开始于每日清晨5点,藕农身着连体防水裤、手持一把高压水枪,弯腰在荷塘间忙碌,再起身通常已是六七个小时后。
“辛苦不谈,采收莲藕还是门技术活儿!”马大平说,挖藕纯粹靠人工,采藕新人如果不掌握诀窍,往往还找不到藕。他解释,一般从生长着荷叶的地方往下挖,就可有收获,莲藕都埋在此处淤泥下面约30厘米处,摸到它就要费点劲。手要先摸清楚整根藕的走势和长度,再逐段地清除淤泥。同时,为了让莲藕的卖相好些、价格高些,在用高压水枪冲击淤泥时,也要格外小心,从而确保每根莲藕挖上来都是完整的,不能断裂。
在传授完采藕经验后,马大平上了岸,他洗去身上的淤泥,又开始帮忙给莲藕称重。白色的大盆里,莲藕被垒得很高。“这一盆差不多有180斤,分量很实在,莲藕的个头大小也很均匀。”马大平感慨,陈店村水系好,种出来的莲藕都格外香甜,“我们的莲藕在天猫、京东,包括南京市中心的金鹰都有销售,销量不愁的。忙的时候雇十来个小工,平时嘛,夫妻俩忙活忙活,一年能卖掉差不多3000吨莲藕。”
为了进一步丰富业态,扩大产业规模,4年前,马大平还在荷塘内开辟了抓鱼捉虾的浅塘水滩,将观光游玩和农业生产有机结合,形成农商文体旅融合发展格局,在做大做强集体经济的同时,让村民也能共享发展红利。“这个‘玩法’上线之后,游客越来越多,特别是小‘哪吒’们,一群接着一群,节假日已经无法接待,都要提前预约。”提到这里,马大平幸福感满满。
临近中午12点,来自南京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众彩物流)的货车停在了荷塘边,马大平和小工们将称重后的莲藕整齐摆放在货车后架上,又接上水管对新鲜的莲藕进行冲洗。见记者不解,他解释说:“这个步骤不可少,一个是因为冲洗完莲藕更干净,另一个是今天气温比较高,这样也能给莲藕补充点水分。”
“这一车能拉走多少斤?”记者问。
“一车2000斤,直接发往众彩!”阳光下,马大平看着丰收的莲藕笑眯了眼。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4 12: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