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情感

无声守护《新周刊》16年的你,一路走好 | 告别玉燕

类别:情感 发布时间:2025-02-15 09:55:00 来源:新周刊
无声守护《新周刊》16年的你,一路走好 | 告别玉燕

2025年2月4日,新周刊永远地失去了一位亲爱的同事、朋友。

她叫吴玉燕,大家都叫她“玉燕”或“阿燕”。她是新周刊审校室副主任,担任新周刊校对近16年。

她生于1984年,广东茂名化州人,是家中的长女、两个孩子的妈妈。

很多同事记得她的笑容、她皱起的眉头、她改过的文稿。我们想念她。

作者 | 詹腾宇

编辑 | 朱人奉

校对不是每个人都能做的,良好的文字不会理所应当地出现在读者眼前。这是玉燕在新周刊花了16年时间给出的结论。

2009年,刚毕业的玉燕进入新周刊,一直从事校对工作。校对是座无声的桥,桥的这头是新周刊的采编,那头是千千万万的读者。她早已习惯忙碌,也习惯了孤独。

去年玉燕刚生了二胎,8月休完产假后恢复工作。2025年1月,一场毫无征兆的流感打断了她如常的生活。她起初打算吃药缓解,后来反复高烧不退,只能住进医院。10天后,她被确诊为严重的甲流合并乙流,转到ICU。

玉燕的先生说,她每天在病房醒来,都会问同一句话:“我什么时候能回家?”

进入ICU第三天,玉燕的病情迅速恶化,身体指标骤降。还没来得及留下什么言语,她便与所有关心她的人匆匆作别。

春节后上班第一天,消息传来,同事们无法接受:明明年前我们还在讨论专题稿件,她还在给最新一期杂志做校对……

无声守护《新周刊》16年的你,一路走好 | 告别玉燕

守护者

玉燕陪伴新周刊16年,已经成了这家杂志社最让大家熟悉的面孔之一。多年来,新周刊有人离开、有人回来,她一直在这里,埋头于文字间。

她大概是新周刊阅读量最大的人,经手的文字以千万计。一家杂志社里,记者和编辑交稿后能暂时解脱,但校对得随时待命,把好内容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关。而玉燕永远是站在最后一道关,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那个人。

在办公室,玉燕总是伏在案前,被一沓又一沓的A4纸淹没。她戴着降噪耳机(她让我推荐耳机时没别的要求,说能隔音就行),安静地、持续地、不妥协地和海量文字、密集信息较劲。

无声守护《新周刊》16年的你,一路走好 | 告别玉燕

她和编辑讨论句子怎么修改,和设计讨论版面怎么排布,留意数据出自哪儿、观点是否可靠、版面是否妥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对工作,她有极强烈的责任感:晚上在公司加班与孩子视频,她既放不下手里的稿子,也放不下屏幕那头不到1岁的、正在哭泣的孩子。

她陪伴杂志社走过了许多具有纪念意义的时刻,与不同风格的编辑、记者合作无间。老同事提起她,都会忆起同一个情景:

杂志下厂日,玉燕和记者、编辑、设计同事一起熬夜,夜风里有外卖的味道,夹杂着争论和玩笑。一个又一个漫长的夜晚,一期又一期大小专题,大家酝酿出战友情谊。

作为校对,玉燕有一股不卑不亢的倔劲。

这么多年来,新周刊有两类特别典型的人:一是古灵精怪、机杼百出的怪才,一是“大人生活里的孩子”。后者在复杂社会里保留了纯真的心性和“精神内守”的习惯,一心钻研技术,不事讨好,笃定地践行自己的信仰。

玉燕是后者,她从来都是这样:正直得有些固执,工作原则问题从不含糊退让,不因关系亲疏而改变标准,多小的问题都要查证清楚。

作为新周刊审校室副主任,玉燕经常严格得让不熟悉她的编辑记者们感到诧异。她大概从来没想过要做榜样,但她的言行总在为这个岗位订立标准。

《新周刊》每年24期杂志,每期杂志十数万字;微信公众号每天共计推送近20篇文章。在如此大的工作量前,玉燕依然保持严格要求。很多编辑、记者都曾经被她追着问过话,核对内容细节、讨论词句使用,但凡有一点疑问,她都要抓到人问到底,没有例外。她就这样日复一日地带着审校室的新人们,将差错率压在一个远远低于控制标准的超高水平。

她对新周刊的情感,藏在一份千锤百炼的手艺里。她珍惜所有对得住这份手艺的同僚,珍惜每一篇值得留下的文章。

因此,她从不看人下菜碟,她会跟最熟的人在工作上较劲,也给交集不多的人以真诚的善意。熟悉玉燕的同事都知道,她有一种与年龄无关的赤诚和率真。

与那些风格强烈的采编、怪作者相比,玉燕显得太正常了。当他们提出一个很抽象的选题时,玉燕有时get不到;当他们在文章里展开天马行空的表达时,她坚持改成通俗的、读者能看懂的语句。双方为此没少争执,但最后都是以作品效果为准,各退一步。玉燕给作者的个性多留了一些空间,作者也领教了玉燕工作的专业性与韧性。

在一家媒体机构里,需要有人充分施展才情,也要有人把好信息来源、通篇逻辑、字句规范等细节。说玉燕和她带领的审校室是《新周刊》“守护者”一样的存在,并不为过。

无声守护《新周刊》16年的你,一路走好 | 告别玉燕

朴素的英雄主义

玉燕突然离开后,与她共事过的人被震惊和悲伤笼罩。大家一起努力拼接着她短暂人生的碎片,试图抓住一些:

“下午手机传来消息时,第一反应是确认,再来才是难以平复的难受和遗憾。这种对文字传达准确性的下意识反应,可能是和玉燕认识交往中学到的第一课。”

“我甚至没怎么见过她真人,但她会严格到直接打我电话跟我沟通。作为一个‘社恐’,我会很疑惑:至于这么较真吗?”

“我今天才意识到,在很多关系里,她都扮演着那个充满稳定感和安全感的氛围本身,一直在透支自己。”

“她是个很好、很正直的明白人。当我陷入至暗时刻时,她真诚地鼓励过我。”

“(她)年前跟我说好累,我还跟她讲,忙完就是春节了,没想到是这样的春节。”

“我很遗憾提起她时说的是‘专业’‘负责’,我觉得不该用工作的尺度,去跟她的广阔人生道别。”

玉燕总是像姐姐一样看着一群闹腾的编辑、记者疯玩。旧人离开、新人入职,她在文字里默默地给他们修改不严谨的表达,补上他们疏忽了的东西,让本来优秀的人更优秀。

无声守护《新周刊》16年的你,一路走好 | 告别玉燕

大家感激她的用心和辛苦,而她心里也如明镜一般。看了那么多文章,谁花了心思、为此付出了多少时间、字里行间凸显的细节,她都知道。

她平常话不多,性格也很平和,但在与文字发生碰撞的某些时刻,会突然夸张地提高声量:“对啊!这个一看就是下了苦功的。”“对啊!怎么能犯这种错呢?”

一位前同事提到了一个细节:2018年年会,玉燕在上台前掏出一支口红,说是朋友送的,挺贵,犹豫要不要用。她像一个很少化妆的小女孩,担心涂口红显得太隆重,或让她看起来与平时太不一样,会被大家笑话。

她从来衣着朴素,很少捯饬自己,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工作和照顾家庭上。只是一个较真且负责的好人,注定要吞下更多来自生活的苦楚和委屈;一个事事负责到底但缺乏足够支援的职业女性,活得实在太累。

玉燕似乎早有把责任扛于一身的自觉,无论是作为女儿、长姐、妻子、母亲还是校对,都是如此。

玉燕曾经说,她没有特别的人生规划,碰到什么就认定什么:考上大学就上,怀了女儿就生,做了校对就一直做下去。她从不谈论太遥远的以后,尽力应对好每一件迎面而来的事情。

有同事形容,玉燕身上有一种当下少见的“朴素的英雄主义”。她不讲大道理,只是以日复一日的行动,维护校对这份职业的尊严。

在最后的时光里,玉燕谢绝了所有同事甚至亲人的探望。她给最亲近的同事最后留下的话是:

“无论是哪种病,我其实不想让同事看到我这么狼狈的样子。”

“刚确诊了,严重的甲流+乙流。千万别来。”

“反复发烧,还没找到原因,新年快乐!勿回。”

她从来这么倔强。审校室获评公司2024年度优秀团队,同事问她是否方便回来拍张合影,正在休养的她拒绝了,生怕传染其他人:

“我不能回去。万一我们部门其他同事也倒下了,还有谁干活啊?”

无声守护《新周刊》16年的你,一路走好 | 告别玉燕

“我喜欢每个

早早乘上回家地铁的傍晚”

2月5日,我们到广州银河园,与玉燕的亲人一同送别她。

仪式只有10分钟,短得没办法消化这份悲伤。为她送行的同事都恍惚了,有种强烈的不真实感:大家都以为她只是得了一场普通的感冒,趁过年可以好好休息,回家陪陪家人;大家都等着年后一起领红包,一起完成未完成的专题……

仪式尾声,同事们在她的棺木旁绕行作别,尽可能多地鞠躬。有人握紧拳头,四周是低声的啜泣。她的遗容安静,如同沉沉睡去。

从殡仪馆出来,我们按这里的规矩洗了手、吃了糖、烧掉符纸并跨过去。我用红包里的硬币买了打火机,为她点亮一束光,愿她路上走得平坦。

为玉燕写这篇文章前,有朋友说:如果她还在,会认真帮你审校的。

我想,作为同事,纪念玉燕最好的办法,是以她的标准认真对待每一个交出去的字,为她手把手带出来的新校对们分担压力。如果她知道,应该会认同吧。

她亲手带出来的校对说:“让我来校这篇,用她教我的手艺。”

玉燕的职业生涯,由确凿的一个字一个字构成。她逐字逐句地细细校过,不容错漏,问心无愧。

漫长的时间里,许多人改变想法、中途离开,许多人并不是那么严格地对待工作、用力地抓紧生活。而她一直在这里,从不降低标准,只是埋头于段落之间排查隐患,让一字一句皆有凭依,不管人们怎么议论,潮水正向何处流。

当人们抱怨世事多变、生活泥泞时,她像听不见一样继续埋头犁了过去,于是地上长出新的作物,还有生命存活。

2020年年会,杂志编辑部表演了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的《我喜欢》。我挨个问大家喜欢什么,改成歌词。玉燕写的是:“我喜欢每个早早乘上回家地铁的傍晚。”

她从来都如此善良又真诚,负责且专业,我们都非常怀念她。愿她一路走好,来生得其所愿,轻松安乐。

校对:邹蔚昀;运营:嘻嘻;排版:方糕

无声守护《新周刊》16年的你,一路走好 | 告别玉燕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2-15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传媒湃︱41岁新周刊审校室副主任吴玉燕因严重流感离世
2月15日,《新周刊》官网等平台发布《无声守护<新周刊>16年的你,一路走好 | 告别玉燕》一文,披露了现年41岁的新周刊审校室副主任吴玉燕近日患上严重的甲流合并乙流
2025-02-15 20:09:00
本文转自:云南日报接警员曾玉燕:青春唱响最美“警声”“110”是公安机关保障人民群众安全、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连心线”,接警员就是这条线上最忠诚的守护者。在弥勒市公安局情指中心,
2023-01-29 07:05:00
再也看不到满月的坂本龙一,我很想念他
...我的伙伴们都离开了,唯独剩下我一个人了。”以下是《新周刊》对坂本龙一传记《我还能看到多少次满月升起》采访者铃木正文的专访。他说,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如何死去”的问题。“当你意
2023-09-07 16:11:00
当上女高管后,她开始“整顿职场”
...顿”建议,这关乎每一个打工人,也关乎每一个管理者。新周刊采访了金·斯科特,谈谈她书中所写的理念。金·斯科特,绝对坦率公司联合创始人
2023-07-24 10:10:00
农村老家也开始“阳”了,我们能做什么
...医应该也‘阳’了,因为他声音特别沙哑。”温琳告诉《新周刊》。几日后,一家人也就差不多痊愈了。自始至终,他们都没有确认过自己是否真的感染了新冠。不过,此前曾和他们一起吃饭的温琳
2022-12-30 23:51:00
罗振宇:没人能贩卖知识焦虑
...本刊记者和罗振宇聊了聊。知识已经不是唯一的命运变量新周刊:去年的跨年演讲让你突发性耳聋,现在你的耳朵怎么样了?罗振宇:左耳还是没好,住院后左眼又有了飞蚊症。上半年觉得就快活不
2023-01-07 14:05:00
江玉燕:疯批恶女天花板,凭一己之力将全剧杀得只剩片名了
...我居然在《大唐狄公案》中见到杨雪。久违了,我们的江玉燕。只是,她已经不复当年的美艳。须知道,当年的她美得令人惊心动魄。 贰.还记得,那部叫《小鱼儿与花无缺》的电视剧吗?最难
2025-03-16 00:17:00
北上广的打工人,被爱上AI的老板折磨疯了
...是否能产出好的成果全靠运气。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新周刊”(ID:new-weekly)原标题 | 北上广的打工人
2023-07-24 05:37:00
“江玉燕”时隔八年复出,更新动态拍照卖萌,却被指疑似变脸
...熟悉,但是一提到谢霆锋版《小鱼儿与花无缺》中的“江玉燕”,是不是就有点印象了呢?当时这部剧播出的时候,杨雪都还只有25岁,那个时候的她就已经有一线女星的潜质了。在“江玉燕”角
2024-03-25 19:09:00
更多关于情感的资讯:
细致服务筑防线,暖心守护客户“钱袋子”
东南网龙岩9月18日讯(通讯员 吴凡 黄国栋)近日,农业银行龙岩金融中心支行的柜台前,一场无声的“资金守护战”悄然展开
2025-09-19 12:27:00
小叶医探 | 外国友人突发脑梗在合肥“零障碍”获救
大皖新闻讯 突发中风,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十分危急凶险的情况,更何况是身处异乡、语言不通的外国人。近日,72岁来自南非的John(化名)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言语含糊
2025-09-18 16:06:00
道德榜样在行动|张金兰:无怨无悔照顾姐姐40余年
张金兰,女,汉族,群众,1961年9月出生,兰陵县长城镇西王庄村村民。姐姐出嫁后因患病生活不能自理,妹妹张金兰毅然承担起照顾姐姐的重担
2025-09-18 17:27:00
蚌埠一女子悉心守护患病哥哥:亲情不会因为任何事情改变
大皖新闻讯 9月17日下午,蚌埠市金色晚年养护中心三楼陪护室内,36岁的吴双妹坐在哥哥吴双喜的床边,剥开一根香蕉,轻轻递到他手中
2025-09-18 12:01:00
爱情与自我成长共舞 珍爱网谈恋爱中的智慧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情侣之间关于“爱情和爱好哪个更重要”的讨论屡见不鲜。有人认为,恋爱就意味着更多的陪伴与投入,兴趣爱好理应为感情让路
2025-09-17 08:21:00
我是一棵国槐
2025-09-17 12:09:00
小伙在火锅店给父亲庆生 讲话、磕头引关注 回应质疑:没有提前策划
大皖新闻讯 在火锅店里给父亲庆生,小伙子面向店里其他的陌生客人讲述家庭情况,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并向父母下跪磕头。近日
2025-09-17 16:52:00
女孩被虐致死引发重组家庭儿童保护讨论:不能等呼救声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苗 刘志坤16日,“莆田12岁女孩琪琪被继母和生父虐待致死”案由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在莆田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二审
2025-09-17 20:24:00
剑河法院发出首份《诚信履约人》荣誉证书
9月16日,剑河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杨彬来到岑松镇暗拱村,向青年农民姜鹏授予该院首份《诚信履约人》荣誉证书,褒奖姜鹏八年如一日履约执行的诚信品德
2025-09-17 21:29:00
一段濒临破碎的 “珍珠婚”,在司法调解下重焕新生
大皖新闻讯 一段濒临破碎的“珍珠婚”,在司法调解下重焕新生。一束精心挑选的鲜花,带来笨拙却真挚的浪漫。这是日前发生在六安市金安区人民法院张店法庭内的温情一幕
2025-09-16 11:51:00
八岁男童闹市走失 警民联动两小时寻回
近日,西安市公安局莲湖分局劳动南路派出所接到一位焦急父亲的报警,他年仅8岁的儿子约两个小时前在热闹的大唐西市与其走散。家人自行寻找未果
2025-09-16 21:22:00
诗笺 | 夕阳山外山
(一)我准备好悲喜交加的眼泪也准备好一件阳关酒记得小时候一起背诵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准备好给同学聚会十年、二十年前情不自禁表达好像也是这样一转眼好多年前尘往事经不住遥望回
2025-09-16 23:03:00
【健康】心理学上的“冒充者综合征”怎样解读和调整
鲁网9月15日讯(记者 齐征 通讯员 翟淑华)“冒充者综合征”(Impostor Syndrome)是一种心理现象,又名“冒名顶替综合征”
2025-09-15 14: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