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从急诊病房到网络直播间,莘县人民医院护士张青青用三年时间让11318人掌握急救技能,用专业与热忱在数字时代筑起生命防护网。
临床遗憾催生科普使命:从抢救床到网络讲台的转身
目睹老人因家属错误急救错失生机、学生被异物梗阻却无人敢施救的场景,急诊护士张青青于2022年开启急救科普之路。三年间,她利用业余时间开展63场线下培训,足迹遍布社区、学校与企业。当线下传播受地域限制时,她在抖音、视频号等线上平台以 "临床经验 + 网络传播" 模式破解急救知识普及难题。
三大救命技能科普:把医学术语变成生活口诀
"伤口加压要用力,不要随意去冲洗!" 张青青将止血要点编成朗朗上口的三句诀,在社区广场用快板演绎。她聚焦三大核心技能:创伤救护中演示绷带 8 字包扎法,用矿泉水瓶模拟骨折固定;心肺复苏教学分解"5厘米深度、100-120次/分钟频率" 的操作要领,通过情景剧演示海姆立克急救法;针对溺水急救,她举着水桶纠正 "控水误区",传授 "清口鼻 - 做按压 - 速送医" 三字诀,曾用 "搬擦服掐送" 五字诀成功挽救热射病患者。
两次生死救援见证科普价值:网络传播赋能现场急救
2021 年 7 月 4 日晨跑途中,张青青跪地施救晕厥老人的照片刷屏社区群 —— 她轻拍重呼、掐按人中,2 分钟专业操作让老人恢复意识。她借机在群内科普 "轻拍重呼 - 检查呼吸 - 药物辅助" 流程,直接带动 30 人报名培训。
2024 年冬日,面对骑车重摔致下颌骨疑似骨折的高中生,她徒手实施 "头侧位固定法" 防止舌后坠,用三角巾精准包扎伤口。救援视频因 "下颌角三点固定" 等专业细节获教育类账号转发,触达 5000 余人次,评论区 "原来包扎要避开创口" 的讨论让她坚定网络科普方向。
创新传播让急救教育 "活" 起来:从剧场到地图的立体实践
在社区 "急救剧场",张青青用筷子模拟压舌板、钥匙充当止血带,让居民用日常物品练习急救。她发放 "家庭急救包清单",手把手教家属配置碘伏、三角巾,建立的 "急救微课堂" 微信群已解答 2000 余条实操疑问。与社区合作的 "急救地图" 在手机端标注 AED 位置,生成 "3 分钟急救路线",曾指导居民按图找到设备抢救心梗患者。
参加过培训的王先生至今难忘:"父亲脑梗呛咳时,我用海姆立克法环抱冲击 5 次,咳出的异物救了他命。" 这位父亲自发拍摄 "家庭急救实操视频",带动 20 位亲属学习,形成 "学员变讲师" 的传播裂变。
新媒体矩阵传递硬核正能量:50 万次传播背后的生命承诺
"急救侠青青" 账号的《筷子版海姆立克急救》视频播放量 1.5 万次,260 篇科普作品构建起 "理论讲解 - 情景演示 - 误区纠正" 体系。从 2022 年运营至今,公众号粉丝从最初的寥寥数人增至 2.1 万,《溺水急救误区》被纳入中小学安全教育必看清单。"不追流量,只求每个知识点能在关键时刻救人。" 她的坚持让急救知识成为本地朋友圈的 "硬核正能量"。
未来三年 "星火计划":让急救技能照亮每个村落
"计划三年内开展 100 场培训,覆盖偏远乡村。" 张青青的工作日志里,记着需驱车 3 小时才能到达的村庄名单。她发起的 "急救蒲公英" 志愿计划已吸引 47 名医护加入,带着模拟人在乡村大集开展 "沉浸式教学"。"这 11318 个签名背后,是 11318 个家庭的平安。" 暮色中整理教具的她,正让急救知识如星火般燎原,为健康中国织就更密的生命防护网。
更多报道,请点击以下专题:
责任编辑:李海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5-31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