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追忆“中国质量管理之父”刘源张:他把最好的论文都“写”在企业里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5-01-03 09:35:00 来源:缘之心

“他把最好的论文都‘写’在企业里”

——追忆“中国质量管理之父”刘源张

【科星百年】

◎本报记者 姜 靖

2025年1月1日,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源张诞辰100周年。“刘先生把最好的论文都‘写’在了企业里,他的研究成果与全国各地企业的成长紧密相连。今天中国制造能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刘先生功不可没。”追忆起被誉为“中国质量管理之父”的刘源张,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汪寿阳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距离刘源张辞世已10年有余,但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郞志正仍清楚地记得,在近千人的送行队伍中,来了好多退休厂长、车间主任和普通工人,甚至还有不少老工人派孩子前来。

“刘老在中国大地播下了第一颗质量管理的种子,在他的精心照料和呵护下,质量管理之树茁壮成长,现已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质量管理森林。”中国质量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段永刚说。

与质量管理结缘

1956年8月25日,从日本舞鹤港开来的“兴安丸”轮船停靠天津港。时隔15年,刘源张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在刘源张身边学习和工作了30余年的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佟仁城告诉记者,刘源张自幼命运多舛。他原本姓张,家庭变故,被过继给了外祖母刘氏,这也是他名字的由来。

1941年秋,刘源张考入燕京大学,然而仅读了3个月,太平洋战争就爆发了,学校被迫关闭。次年3月,刘源张赴日留学,辗转长崎、高松、山口等地,于1946年4月考入京都帝国大学(现京都大学)经济学部。在那里,刘源张遇到对他影响深远的导师青山秀夫。

1950年12月,在青山秀夫推荐下,刘源张进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

“你毕业后想干嘛呀?”青山秀夫问。

“我想回家。”刘源张生前接受采访时说,导师原本希望他回到京都大学教书,见他执意回国,迟疑了一下,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为此建议他不要搞纯理论,学点实用的,回国用得上。

于是,刘源张改学运筹学,质量管理正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斯坦福大学教授格兰特是当时国际质量管理界的大师。为了听格兰特的课,连续两个暑假,刘源张索性搬到斯坦福。格兰特学识渊博,上课时引经据典、妙趣横生,使刘源张逐渐对质量管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回国后不久,原本想去长春一汽的刘源张收到时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钱学森的信,力邀其加入运筹学研究室。

当了解到刘源张想从事质量控制工作时,钱学森给他放了1个月的假,让他去各个工厂跑一跑,了解一下情况。

最终,在钱学森的帮助下,刘源张建立起我国第一个质量控制研究组,致力于研究、应用和推广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1957年9月,刘源张与第一机械工业部合办的质量控制讲习班开讲。这是我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质量控制讲习班。随后,他又与纺织工业部、电子工业部等合作办了讲习班,为我国企业撒下了一颗颗质量管理的种子。

做研究室与工厂间的“搬运工”

北京国棉一厂、上海第二纺织机械厂、长春一汽、鞍钢……在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杨翠红印象里,刘源张一年有300多天都泡在企业,跑遍了大江南北的大小工厂,介绍推广质量控制理论和方法。

1960年,冬日的长春一汽车间。彼时,驾驶杆下端的涡轮蜗杆是“解放”牌卡车的关键零部件,废品率颇高。刘源张带着专家小组,一边帮工人扫地、递零件、擦机床,一边观察工人的操作动作。几天记录了500多个测量数据,画成波动图和控制图,计算出统计分析结果。最后他们发现,是机床一端机座里的垫片被磨损3微米导致了高废品率。

从此,刘源张“工厂大夫”的美誉不胫而走。不过,他却戏称自己是“搬运工”:把西方的东西搬到东方来,把东方的东西搬到西方去;把研究室的东西搬到工厂来,把工厂的东西搬到研究室去。

“我不需要你成为大名鼎鼎的科学家,但你一定要把专业做好,成为你这个领域的专家。”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杨晓光对刘源张的这句教导印象颇深。刘源张口中的专家,不能“宅”在研究室,必须泡在车间一线。

“刘先生特别注重将理论与中国企业实际相结合,他强调要‘把自己的变成大家的’‘把复杂的变成简单的’。他不在意自己的管理理论是否变成大部头的著作,而是将它们简化成为工人朗朗上口的口诀。”佟仁城说。

就这样,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渐渐在国内推广开来。1960年,刘源张在试点工作经验基础上,出版《运筹学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一书,开启了我国管理科学理论联系行业实际的先河。

“我不写那些大部头的著作,我就带我编写的这些小册子下工厂,给工人们看。”刘源张生前接受采访时说。

一生追逐质量强国梦

一个偶然的机会,以前在北京国棉一厂的合作伙伴、彼时任北京清河毛纺厂副总工程师的王槐荫邀请刘源张到清河毛纺厂工作。在那里,刘源张开办了第一个全面质量管理讲习班,组建了我国第一个质量管理(QC)小组。

刘源张学生、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仲何回忆说,为解决清河毛纺厂纺织断纱问题,刘源张在车间蹲了3个月。“老头往机器边上一站,就知道声音对不对,最终让成品率从70%提到99%以上,让用了几十年的老设备生产出获国优金奖的产品。”王仲何说。

此后,刘源张又到北京内燃机总厂、二汽等10多个大型企业推广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国家有关部门召开现场会,推广刘源张倡导的全面质量管理做法。1979年,全面质量管理开始在全国企业中推行。为此,刘源张被授予了“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武艰告诉记者,刘源张一生获奖无数,几乎囊括了国际质量管理领域所有大奖,但他最看重“全国劳动模范”这一荣誉,并将其印在自己的名片上。在刘源张看来,这个奖是国家对所有质量工作者的肯定。

随后几年,刘源张以电视讲座为切入口,将全面质量管理由工业企业扩大到服务业。一套名为《服务工作全面质量管理》的电视讲座在中央电视台反复播放,在中国质量管理界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郞志正说:“刘源张先生把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理论和方法引入到中国,结合中国国情,强调以用户为中心、过程控制、PDCA程序应用,以及群众性质量管理小组的活动等,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质量管理。先生亲自讲课培养了一批质量骨干,并辅导了一批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活动。”

年近古稀,刘源张当选“全国质量管理与质证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参与组织了质量管理标准的制定、宣贯和实施。在他和同行们的努力下,国家先后出台了《质量管理体系系列标准(ISO9000族标准)》《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等,这些标准的实施为我国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作出了贡献。

2011年,在《质量发展纲要》发布前的讨论会上,刘源张最后发言:“我只说两句话,一是我干了一辈子质量,实现质量强国是我的梦;二是追求和享受高质量的生活,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梦。不圆这个梦,我死不瞑目!”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刘源张工作到住院前的最后一刻。“刘先生是中国质量管理界的一面旗帜,我们说美国有戴明、朱兰,日本有石川馨,中国有刘源张。”郞志成说,刘先生的辞世,被国际质量科学院原理事长玛丽·简·瑞恩称之为“全球质量进步的一大损失”。

可以告慰的是,刘源张的梦想,正在中国逐渐成为现实。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丁晓蕾、魏蕾、许清对本文亦有贡献)

人物简介

刘源张(1925年1月1日—2014年4月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管理科学和管理工程专家、我国全面质量管理领域开拓者和奠基人,被誉为“中国质量管理之父”。他在国内率先倡导全面质量管理,致力于质量管理标准的制定与推广,身体力行在全国各地工厂进行宣传;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科学院重大科研成果一等奖、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奖、费根堡姆终身成就奖、兰卡斯特奖、石川馨—狩野奖等国内外奖项。

(科技日报)【编辑:张子怡】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1-03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山东立法完善社区矫正工作机制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监督管理和教育帮扶。”山东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刘源介绍说,《条例》细化了社区矫正执行地确定、委托调查评估、社区矫正对象接收、组织宣告、办理解除矫正和矫正终止手续等程序的具
2024-05-30 15:59:00
...,溅起的水珠在阳光下折射出虹彩。农场养殖基地负责人刘源手持渔网探入池中,一条银鳞闪耀的大西洋鲑被捞出水面——鱼身足有成人小臂长,6公斤重的大鱼在网中奋力扭动,引来围观市民阵阵
2025-07-02 07:04:00
...手的论文,被写手用“科技与狠活”轻松拿下。“不用管质量,用AI写,万字论文一下午就搞定了。”一名写手称。据媒体报道,在多个电商、社交平台上,都有论文代写的身影。中介发帖宣传、
2024-05-23 00:31:00
硕士学位论文20%末位红线该不该划
本文转自:中国科学报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本报记者 温才妃不久前,2022年研究生初试落下大幕。“挤破头”依然是考研入口端的现状。从出口端反观,研究生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近日,上海
2023-01-10 04:40:00
...网讯 10月15日,高等教育评价专业机构软科正式发布“2024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榜单包括94个一级学科,涉及486所高校的4924个学位点。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航空宇航科学
2024-10-15 19:19:00
本文转自:中国教育报青岛理工大学提升毕业论文质量 培养优秀本科人才2021年国家教育部门启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工作,旨在督促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培养过程管理,把好
2023-12-22 09:26:00
主持人大赛10,张靓婧输给了冯琳、贺熠坤成黑马
...讲给大家听。本场9位选手为:严尚嘉、何卿、龚韵熹、刘源、冯琳、张靓婧、付琰、孔皓、贺熠坤。他们在燊海井古盐场、西泠印社、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等地方,采访了著名数学家、非遗传承
2023-12-18 14:19:00
图源:pexels撰文|张天祁随着中国科技迅速发展,中国的论文产量和高被引论文占比已经排名第一。今年6月,《经济学人》的封面专题“崛起的中国科学”引起各方关注,专题中一篇文章标题
2024-07-22 08:57:00
本文转自:中国体育报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近3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1.1%。老年人的幸福生活,关乎国家发展、社会稳定、家庭和谐,也是检验国家发展
2024-06-11 04:14: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宏大叙事·早期中国——博物馆策展联盟主题交流暨“吉金·中国”展览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召开
11月8日,由陕西省文物局、四川省文物局主办,陕西历史博物馆、四川博物院承办,博展联盟协办的“宏大叙事·早期中国——博物馆策展联盟主题交流暨‘吉金·中国’展览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召开
2025-11-08 18:51:00
穿梭在城市街巷的“公交急诊医生” —太原公交二公司修保车间马路救援纪实
城市的每一条公交线,都是市民出行的“生命线”。当公交车在运营中突发故障,总有一群身着反光背心的“公交急诊医生”,第一时间奔赴现场
2025-11-08 18:07:00
洪崖山国有林场2个蒙古栎新品种顺利通过国家植物新品种现场审查
近日,由洪崖山国有林场选育的“洪崖山1号”“洪崖山2号”两个蒙古栎新品种顺利通过国家植物新品种现场审查。“洪崖山1号”“洪崖山2号”是洪崖山国有林场新品种培育团队于2020年在蒙古栎收集圃发现
2025-11-08 13:16:00
央媒看太原11月5日,新华社客户端以《特写:17个女孩的3分半钟》为题,报道了太原市聋人学校17个无专业舞蹈基础的女孩
2025-11-08 07:15:00
河南3人入选!2025年第二批“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揭晓
大河网讯 11月6日,由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国家卫生健康委主办的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现场交流活动在湖南省长沙市举行
2025-11-08 07:02:00
央媒看太原11月6日,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以《山西太原男子跌落山沟被困多方合力紧急救援》为题,报道了太原一男子在户外探险时跌落山沟被困
2025-11-08 07:15:00
擦亮文明窗口|崂山区:看派出所民警如何化身“救火队员”化解身边纠纷
鲁网11月7日讯生活中,难免遇到让人“心头一慌”的麻烦事,车辆突然不见、邻里争执不下、家庭矛盾升级……每当这时,他们却一直都在
2025-11-07 11:42:00
中新经纬11月7日电 (李晓萱 郑艺佳)近日,泡泡玛特某平台官方直播间在推广某款IP周边产品时,两名现场工作人员的私下对话被直播间收录
2025-11-07 12:10:00
中新经纬11月7日电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7日消息,为指导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规范开展互联网健康科普,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2025-11-07 12:11:00
近日,一网友通过“四川省网上群众工作平台——问政四川”反映,自己不喜欢名字“丽春”,跑了4次派出所,两次提交申请材料要求改名
2025-11-07 12:28:00
“经纬共生,澜湄艺境”国际艺术展暨学术论坛将于2025年11月29-30日在泰国曼谷举行
——共庆中泰建交50周年,推动区域文化艺术交流为庆祝中泰建交50周年,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中泰两国艺术与人文交流的深入发展
2025-11-07 13:28:00
【名医预约】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院士团队即将莅临泰安市中医医院,开展高水平多学科诊疗及学术交流!
鲁网11月7日讯为了让泰安的肿瘤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顶尖的诊疗服务,11月16日,我们特别请到了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院士旗下的核心医疗团队亲临泰安
2025-11-07 14:06:00
外卖小哥、网络主播集体发声!这份文明宣言请查收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请您珍视职业声誉、请您内容真实守底线、请您自觉抵制低俗虚假内容……”11月5日晚,在2025河南省网络文明大会上
2025-11-07 14:11:00
小叶医探 | 安徽疾控最新研判!手足口病疫情或达近十年高峰
大皖新闻讯 今天是立冬节气,标志着冬季的开始,也意味着进入了呼吸道等传染病的高发季节。11月7日,“小叶医探”从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
2025-11-07 14:42:00
她把“老家”河南讲给世界听,评论区沸腾了
大河网讯(记者 张磊 申华)“爷爷,我们替你回来了。” 今年四月,台湾前电视台主持人翟翾在河南孟州老家土地上刻下一个“家”字
2025-11-07 14: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