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2024年,Xiaomi SU7系列交付量达136854辆。同时小米将扩充产能,保障交付,全力冲刺2025年小米汽车交付35万台的目标。
3月18日,小米集团在港交所公告,2024年营收3659.06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35%;经调整净利润为272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41.3%,其中包括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经调整净亏损62亿元。
18日下午,雷军在微博称之为 “史上最强年报” 。
3月18日,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在微博发文称,刚刚交付了第20万辆小米汽车。同时,雷军在评论区留言表示,“首发不到一年时间。”
随后,雷军表示,小米汽车2025年全年交付目标提升至35万台。
小米集团2024年年报深度解读(文末附长图)
01 整体业绩:史上最强年报, 营收与利润双创新高
2024年,小米集团以3659亿元的营收和272亿元的经调整净利润,创下历史新高,同比增速分别达35%和41.3%。
其中,第四季度单季营收首次突破千亿,达1090亿元,同比增长48.8%,净利润83亿元,同比激增69.4%。
这一成绩标志着小米在复杂市场环境下的强劲韧性与战略转型的成功。
核心驱动因素:
智能手机高端化:高端机型(4000-6000元价位段)市占率提升至**24.3%(4000-5000元)和9.7%**(5000-6000元),带动毛利率从11.8%升至12.6%。
IoT规模化效应:智能家电(空调、冰箱、洗衣机)出货量增速超30%-50%,推动IoT业务收入首破千亿,达1041亿元。
互联网服务高毛利:境外收入占比提升至32.2%,毛利率高达76.6%,成为利润增长的重要支柱。
02 分业务线表现:三大增长曲线协同发力
智能 手机:稳居全球前三,高端化成效显著 出货量与收入:全球出货量 1.69亿台,同比增长15.7%,市占率13.8%(第三),连续18个季度稳居前三。 高端化突破:中国大陆4000-5000元价位段市占率第一,小米15 Ultra等旗舰机型推动品牌认知升级,带动用户结构向高端化倾斜。 渠道布局:中国区线下门店超1.5万家,未来5年计划新增海外门店约1万家。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生态协同效应显现
智能家电爆发:空调出货量680万台(+50%),冰箱270万台(+30%),洗衣机190万台(+45%),均创历史新高。
AIoT生态深化:连接设备数超9亿,小爱同学月活用户达1.37亿,智能家居场景渗透率持续提升。
技术赋能:自研空调压缩机、智能互联协议等技术降低供应链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
智能电动汽车:首年交付超预期,第二增长曲线确立
交付与收入:全年交付13.69万辆,收入328亿元,毛利率18.5%(Q4达20.4%),亏损收窄至7亿元。
产品力突破:SU7系列上市9个月即成现象级产品,SU7 Ultra开售3天大定订单超1.9万台,定位超高端市场(起售价52.99万元)。
产能与战略:2025年交付目标提升至35万辆,加速布局欧洲、东南亚市场,计划2026年推出第三款车型。
互联网服务:全球化与生态化双驱动
收入结构优化:广告收入247亿元(+20.5%),境外互联网收入93亿元(+30%),占整体收入比例提升至27%。
技术融合:AI大模型赋能端侧应用,提升用户体验与广告精准度,推动ARPU值增长至13.4元(Q4)。
03 研发投入与技术壁垒:构建长期竞争力
2024年,小米研发支出241亿元(+25.9%),研发人员占比达**48.5%**(2.1万人),聚焦智能驾驶、AI大模型与操作系统三大领域。
智能驾驶:专利授权超1000项,自研Xiaomi HAD系统实现高速领航辅助驾驶,计划2025年推出城市NOA功能。
AI与生态:HyperOS系统开源吸引超500家合作伙伴,大模型技术覆盖手机、汽车、IoT设备,提升跨端协同能力。
全球化研发:深圳、北京、上海及欧洲、东南亚设立研发中心,加速技术本地化落地。
04 未来展望:挑战与机遇并存
积极因素 汽车业务放量:2025年交付目标35万辆(+156%),若达成将贡献超800亿元收入,亏损或进一步收窄。 技术商业化:AI大模型与机器人业务进入验证期,可能成为新增长点。 生态协同:“人车家全生态”战略下,用户粘性增强(全球月活7.02亿),交叉销售潜力巨大。
风险与挑战
市场竞争加剧:特斯拉计划推出平价车型,比亚迪等车企加速布局,汽车业务面临价格战压力。
宏观经济波动:消费电子需求受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影响,可能抑制手机与IoT增长。
技术商业化不确定性:自动驾驶与机器人业务尚需时间验证,研发投入或持续拖累利润。
05 资本市场表现与估值逻辑
截至2025年3月18日,小米市值约1.45万亿港元,对应动态PE约20-25倍。机构普遍看好其“手机+汽车+AIoT”生态的长期价值:
主业估值:剔除汽车业务后,手机与IoT业务利润约334亿元,给予20倍PE对应约6700亿元。
汽车业务估值:参考新势力车企(如理想20%毛利率),若2025年交付35万辆,收入或超800亿元,按1.5倍PS估值约1200亿元。
技术溢价:全球专利超4.2万件,AI与自动驾驶技术或带来估值增量。
06 结语
小米2024年财报展现了其从硬件制造商向“生态科技巨头”转型的成功,智能手机高端化、IoT规模化与汽车业务爆发三大增长曲线协同并进。尽管面临市场竞争与技术商业化挑战,但其全球化布局、技术壁垒与生态协同效应为未来增长提供了坚实基础。2025年,随着汽车产能释放与AI技术突破,小米有望在超高端市场与智能化领域进一步打开空间。
接下来,一张图带你速览小米史上最强年报:
杰克•韦尔奇说:“你可以拒绝学习,但你的竞争对手不会!”
欢迎点击链接,了解2025年我们将走进哪些知名企业参访交流学习。
企业参观考察游学预约咨询电话:18511456825(同微信)马博老师/阅读下一篇/返回网易首页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19 05: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