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大漠深处“鱼菜共生”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6-06 03:2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内蒙古日报

养鱼不换水 种菜不用土

大漠深处“鱼菜共生” □本报记者 王坤 柴思源 伊得力 马骏驰

在干旱少雨的阿拉善,大漠深处有渔家。养鱼不换水,种菜不用土,好不好奇,这鱼到底要怎么养?菜要怎么种?

这不,从成都来的85后大学生创业者陈世东,靠着“鱼菜共生”的想法,不远千里来到了阿拉善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创立渔耕田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陈世东大学本科读的是农旅专业,毕业后就一直立足专业所学创业,是个名副其实的“新农人”。如今,他又有了新身份,成为嘉尔嘎勒赛汉镇塔日阿图嘎查的“嘎查合伙人”,与乡村共致富。

来到嘎查的鱼菜共生永续农业生产基地,养鱼大棚里,鱼池整齐排布。陈世东随手舀了一瓢鱼食撒进去,瞬间活鱼乱蹦,水花四溅。随机打捞起一尾鲟鱼,足有半米多长,十多斤重。

在蔬菜大棚里,西红柿苗并不长在土里,而是用线固定在一块块白色泡沫板上。泡沫板下是水,水里还有泥鳅等。水培小番茄眼下长势正旺,第一批1000多斤已经运往成都的水果超市里。

多年来,塔日阿图嘎查主要种植玉米等作物,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增收乏力,且面临土地倒茬困难、病虫害逐年增多等问题。鱼菜共生种养模式让嘎查看到了转机。可难免又有人疑虑,在干旱少雨的阿拉善,这种模式能行吗?

陈世东给出答案:鱼菜共生模式摆脱了土壤束缚,直接使用鱼粪转化的养分来实现纯水培耕作,变废为宝。鱼菜共生模式不仅不影响产量,还能节约水肥,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由此种出来的蔬菜绿色有机,很受市场欢迎。

目前,鱼菜共生的大棚养殖了鲟鱼、鲤鱼、鲫鱼等5种鱼类,种植了小番茄。无土栽培的蔬菜与普通生产的蔬菜产量相差无几,但价格比普通的贵一倍多,收益十分可观。截至目前,大棚已经卖出鲜鱼3万多斤,莜麦菜、生菜、芹菜等蔬菜5万多斤,产品还销售到了成都、上海、深圳等地。

2020年,陈世东的鱼菜共生项目帮助嘎查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2021年增收8万元,2022年增收10万元……看着大棚里生机勃勃的景象,他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下一步,还打算依靠乡村旅游将‘鱼菜共生’循环养殖与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相结合。在大棚鱼池里建一个垂钓区,打造一个集旅游观光、蔬果采摘、休闲垂钓为一体的休闲娱乐绿色生态庄园。”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06 05: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古日报 □本报记者 刘宏章“五一”假期的这几天,家住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希尼套海嘎查,经营“金色大漠家庭农场”的刘兴国格外忙碌。5月1日一大早,他就早早起床,和家人们在厨房
2023-05-02 03:46:00
驻村书记的8年:留下看得见、守得住的美丽乡村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图为田民兴。受访者供图中新网阿拉善2月20日电 题:驻村书记的8年:留下看得见、守得住的美丽乡村中新网记者 张林虎初春时节,走进阿拉善左旗巴润别立镇阿拉腾塔拉
2023-02-20 17:23:00
阿拉善:努力打造我国北方防沙治沙示范基地
...自:内蒙古日报沙漠增绿 产业增值 企业增效 农牧民增收阿拉善:努力打造我国北方防沙治沙示范基地 □本报记者 刘宏章3月的阿拉善大地春风渐暖、绿意萌生,正是植树造林时。作为国
2024-03-24 05:41:00
书写绿进沙退奇迹 演绎点沙成金传奇
...蒙古日报播撒绿色希望。沙漠锁阳。沙产业企业项目落地阿拉善签约仪式。 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沙产业专业赛决赛在阿拉善盟启动。沙产业创新成果展示会。阿拉善被称为“中国骆驼之乡
2023-10-17 05:52:00
大漠戈壁上的便民“流动窗口”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便民流动服务供销社服务牧民10年——大漠戈壁上的便民“流动窗口”本报记者 张 枨图①:青格乐(右)代送快递和物资。图②:扎雅扣
2025-04-17 05:40:00
...和浩特6月12日电(记者张晟 任彦逸)走进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额尔克哈什哈苏木百万亩花棒基地,一棵棵植根于黄沙之上的花棒绿意盎然。再过一段时间,该苏木乌日图霍勒嘎查种植户白
2024-06-12 18:12:00
【人民日报看内蒙古】内蒙古阿拉善盟科技创新推动农牧民增收:沙地里种出“金果果”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张枨内蒙古阿拉善盟科技创新推动农牧民增收沙地里种出“金果果”本报记者 张 枨 春意融融,万物复苏。家住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巴彦诺日公苏木苏海图嘎查的许
2024-03-27 10:33:00
...能带动产业链上游的合作社、种植户增收致富。”日前,阿拉善盟尚容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王磊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道。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沙生植物,阿拉善的
2024-04-12 04:38:00
现代农业阔步前行 田畴织锦沃野泛金
本文转自:内蒙古日报阿拉善盟:现代农业阔步前行 田畴织锦沃野泛金位于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嘉尔嘎勒赛汉镇的玉米烘干塔下金黄的玉米承载着农民丰收的喜悦。李雅蓉 摄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
2023-09-08 04:25: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妇幼科普 | 共筑宝宝健康未来,科学营养与三级预防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陈甜田 通讯员 王青9月12日是“中国预防出生缺陷日”。2025年的主题——“关注孕期营养,孕育健康未来”
2025-09-11 13:06:00
儿童常“脾常不足”易招来湿气?中医教您这样做
排不完的毒,祛不完的湿;补不完的气血,上不完的火。夏天久居空调房,秋天迎来多雨季,突然发现孩子舌苔厚、大便黏腻不成型,是不是孩子也湿气重
2025-09-11 07:59:00
普通人定期洗牙有必要吗?口腔专家:非常有!
国家卫生健康委9月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主任医师邓旭亮介绍,食物残渣会附着在牙齿表面,如果不能够及时有效的清洁
2025-09-11 07:59:00
请领取您的健康福利:免费筛查5年!贵阳市公卫中心免费宫颈癌筛查项目启动!
为关爱女性健康,提高宫颈癌早期诊断率,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推出免费宫颈癌筛查项目,符合条件的女性可免费接受5年期的多项筛查
2025-09-11 00:17:00
稻香黄河口 | 从一粒大米到一碗好饭的诞生 这里都是满满的学问
大众网记者 李欣 赵奕宁 东营报道米饭,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平凡却最不可或缺的主食。然而,要煮出香气四溢、颗粒分明的米饭,奥秘不仅在于烹煮的技巧
2025-09-10 08:44:00
东城中医院蔡学萌:巧用针药结合,破解耳鸣困扰
出诊时间:周一至周五全天蔡学萌主治医师,毕业于天津中医药大学,有近十年的针灸门诊经验。擅长治疗:耳鸣、耳聋、中风偏瘫、失眠
2025-09-10 09:24:00
东城中医医院张东大夫: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中医治疗
张东,中医执业医师,师从甘肃省第三批名中医魏玉香主任医师,跟随国家级名中医程海英主任临床学习数年。每周二,四,六全天出诊
2025-09-10 09:55:00
手术室为什么会放花生米?
作者:敏敏 加七在手术室里,需要花生米?最近,一张手术室的器材清单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在纱布、针筒、棉球、引流管等一众“正经”的手术器材中
2025-09-10 19:29:00
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中医传承,赋能基层医疗
近日,烟台市2025年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骨干医师培训班在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举行,中医科作为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授课科室
2025-09-10 10:14:00
百姓身边的暖心医护团队 —— 记河南省中医院骨科医护人员
在河南省中医院骨科,有这样一支让人倍感温暖的医疗护理团队。他们不仅在慢性病患者的日常护理中倾注了十足的耐心与温情,更在特殊患者的照护过程中
2025-09-10 11:17:00
尖峰眼科提示:近视手术能摆脱哪些困境?
随着近视人群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人把“摘镜希望”押在近视手术上——看着身边一个个“摘镜成功”的朋友,术后第二天就能清晰看世界
2025-09-10 11:18:00
越来越多结节患者选中医?济南国医堂张青松主任:中医理气散结优势多多
随着体检普及,甲状腺、乳腺、肺部等部位的结节检出率逐年上升,不少患者因担心结节进展,开始倾向于通过中医调理改善。济南国医堂医院中医肿瘤科张青松主任
2025-09-10 11:19:00
关注肿瘤患者康复期:探访四川友谊医院无陪护支持服务
肿瘤治疗是一个漫长过程,尤其在术后或放化疗后,患者虽无需ICU级别的生命支持,但仍需专业、密集的护理,这使得许多无法全程陪护的家庭面临现实困境
2025-09-10 11:20:00
本市拟开展老年人助医陪诊试点
昨日,2025北京养老服务行业发展四季青论坛召开,以“深化养老服务改革探索北京养老服务一揽子解决方案”为主题,系统展示北京养老服务体系改革发展新成果
2025-09-10 11:25:00
全市第三家药品医疗器械创新服务站落地大兴
“有了落地大兴的创新站,我们企业无论是工艺规模扩大还是原料前处理等流程,有了前置沟通渠道,审批效率将大大提高。”北京五和博澳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医药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刘志华如是说
2025-09-10 11: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