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刘备的一生可谓是传奇的一生,从一无所有,到最后成为了汉末年最大的三家诸侯之一。除了他的个人魅力外,还少不了他那独特的识人之明,为此不惜礼贤下士。
但刘备这一生在识人上也有过重大失误,这个失误就是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反而错过了一绝世大才,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蜀汉的结局或许会大有不同,那么这个人究竟是谁呢?我们一起来看下。
三顾茅庐
当时的刘备刚经历徐州战场上的大败,丢弃妻子,独自南逃,一路来到了荆州牧刘表的麾下,和刘表一顿攀亲戚,最终谋得一个小城新野。
其实刘表把刘备放在新野也是有想法的。因为当时的曹操声势浩大,再发展就是南下或者北上。南下的话新野就是北方的一道天然防线,有刘备顶着,自己能省不少的力。
可也就是因为这次南逃,直接影响了刘备后半生的命运,刘备前期之所以屡战屡败,就是因为吃了没有谋士的亏。在荆州刘备结识了许多荆州名士,其中就有大才徐庶,两人交谈之后徐庶选择主动投奔,徐庶的到来也为刘备方带来了一场大胜,一切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但是同时曹操发现了徐庶的存在,想要断刘备臂膀,于是就以徐庶母亲为要挟,迫使徐庶离开刘备,去往了曹营,这也被后人戏称为“人在曹营心在汉”。
因此刘备刚感受到顶级谋士的重要性,徐庶就要离开了,刘备对此很是失落。徐庶也知道此举对不起刘备,但是为了母亲还是要走,最后在临行之际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告诉刘备这是比自己还厉害的人。
刘备依依不舍的和徐庶告了别,同时心中也升起对诸葛亮的渴望。徐庶的厉害他是见证过的,能让徐庶这种大才都自愧不如的人该有多厉害,想着自己能得到这种大才,自己的皇图霸业就有机会了,于是就踏上了寻找诸葛亮之路。
第一次刘备领着关羽和张飞,带着礼物去卧龙岗请诸葛亮,没曾想家里只有一个书童在,说诸葛亮出门了。就这样刘备败兴而归。
第二次距离第一次拜访也不过几天时间,听闻诸葛亮回归的消息就急忙拉着关羽和张飞前去,这时屋外还下着大雪,就这样顶着风雪,三人来到了诸葛亮房前,哪知道诸葛亮恰巧又出门了,刘备没办法也得留下一封书信就这样回去了。
两次碰壁让关张兄弟二人极为不满,认为诸葛亮是个虚有其表之人,刘备听闻这话连忙制止了二人,尽管他心里也有疑问,但他还是选择了相信徐庶,他推荐的人一定没错。
就这样三人又踏上了三访诸葛亮之路。这次诸葛亮没出门,但是睡着了,刘备不想给诸葛亮留下不好的印象就一直等到诸葛亮睡醒,两人这才交谈了起来。
就在这个草庐中,双方谈论起了天下大势,这时的刘备也已经看出眼前人是不输徐庶的大才,就这样刘备恭请诸葛亮出山,拜其为军师辅佐自己。如此才有了“三顾茅庐”和“隆中对”这样的千古佳话。
诸葛亮也尽心尽力辅佐了蜀汉两代君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对诸葛亮最好的评价。尽管最后诸葛亮没能助蜀汉统一三国,但也是付出颇多,那为什么说刘备这是刘备最大的错误呢?他又错过了哪个绝世高人?崔钧崔州平
这个绝世高人就是崔钧崔州平,有不熟悉的兄弟们就问了,崔州平是何许人也,他又凭什么能被称为绝世高人。
崔钧出身于名门望族博陵崔氏,父亲是当初当朝司徒,后又转为太尉,不过这个官职不是靠本身来的,是花钱买来的。因此崔钧对其极为不喜,很讨厌这种行为,他从小就是一个颇为才气,兼具勇武之人。
崔钧早年间就做到了太守一职,成为了地方大员,后来还曾击败过来犯匈奴,后来董卓作乱之际,崔钧还曾领兵跟随袁绍参加过讨伐董卓一战。董卓死后,各地枭雄争相割据,崔钧选择了辞官归隐。
后来游历到了荆州,和诸葛亮、徐庶等人互为挚友。据《三国志·董和传》记载:“诸葛亮视其为镜子,可以正得失。”能被诸葛亮如此看待之人定非凡人。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早年未成名之际,曾多次自比有管仲之才,众人都以为他在夸大其词,只有徐庶和崔钧对此深信不疑。”
《九州春秋》记载:“崔钧不喜其父买官,觉得此举让天下失望,不配做三公,称其父一身铜臭味,看不起他买官一事,崔烈大怒,举杖就要教训于他,崔钧没有立正挨打,他躲开了,崔烈说他不孝,崔钧以上古舜之事来告诉其父,这不是不孝。”
就是一个如此大才之人,还曾与刘备有过一面之缘,可刘备却失之交臂,没能将其收复,这也被示为刘备识人路上的一巨大失误,如果能将诸葛亮收为麾下的同时,再把崔钧也招到身旁,那天下大势可能会有变化。
当初刘备等人二请诸葛亮的时候,曾遇见了崔钧,还曾误把他当成诸葛亮,后来发现是误会后,只简单的交谈了几句,便离开去找诸葛亮了,如果他能拿出对诸葛亮这种态度,或许崔钧也归于其麾下了。
后来崔钧在得知诸葛亮要出山的时候,发生过这样一声感叹:“虽得其主,不得其时,顺天者易,逆天者劳。”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他觉得虽然刘备是个明主,可以一展抱负,但是时机却不对,如今天下大乱,曹操平定北方,占据绝对优势,如果不是乱世的话刘备或许还有机会,现在这乱世,有成就但是不会有太大成就,先是断言诸葛亮会有一番作为,但是作为也有限。这正对应了天下三分,却无力一统。
后面那句就是说诸葛亮此举乃是逆天而行,这一去注定是个劳累命,后来也验证了,诸葛亮就是一个劳苦命,刘备在夷陵把家业败光大半后,剩下的蜀汉只能靠着诸葛亮苟延残喘,一生致力于北伐,却始终没有什么进展。最后更是活活被拖垮了身体。诸葛亮和崔钧对比
诸葛亮和崔钧的才华差不多,但是两人的想法观念却大相径庭,甚至可以说是两个极端也不为过。
诸葛亮属于那种我知天意,但我要逆天而行。他出山前也预料到了自己的结局,但他还是去了,因为他有不得不去的理由。其一是诸葛亮时常自比管仲和乐毅,认为自己的才华不输这两位名将,他想证明自己,如此就需要一个能施展抱负,大展拳脚的地方。
当时曹操的大势已成,麾下更有着荀攸、荀彧、程昱、贾诩等大才,自己去了不会得到太大的机会。孙权的东吴已经统一,利益也被四大家族瓜分的差不多了,大权在孙权手,兵权在周瑜手,显然东吴也没有他施展拳脚的地方。
所以只有一无所有的刘备才适合他,可以让他大展拳脚,一旦刘备得势,那他就将是最大功臣,属于从龙之功,正所谓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诸葛亮和刘备是属于双向选择,但是诸葛亮他可以有别的选择,不过对于一心想要成就霸业的刘备来说他别无选择,所以这对诸葛亮来说这是场豪赌,赌赢就是从龙之功,肩比管仲、乐毅。赌输就输了,他也认了。
但是崔钧不同,从他辞官就可以看出他没有那么看重权势名利,所以就没有要证明自己的迫切感。在大势面前他选择了归隐,谁也不投奔,做一个隐士,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结语
如果说刘备在用对待诸葛亮的态度对待崔钧,有了这两人的联手,蜀汉的结局或许会有不同的变化。
但是一切都没有重来的机会,蜀汉的失败,乃至东吴和曹魏的失败都是一种大势,以正好对应那句“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不是单凭某一个人就可以改变的,当时的魏蜀吴三国还不具备一统的条件,最后成全了司马家族,也是时期到了,最终晋朝完成一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11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