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豆科植物能量和共生固氮调节之谜破解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2-12-23 08:10: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科学报

本报讯(记者陈彬)日前,河南大学省部共建作物逆境适应与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学路团队揭示了豆科植物根瘤固氮能力调节的分子机制。在研究中,该团队发现一种新的能量感受器蛋白可以通过重新调整根瘤内部碳源的分配,调节豆科植物共生固氮能力。相关研究论文发表于《科学》。

胱硫醚β合成酶(CBS)结构域是一类具有结合腺苷酸及其衍生物(包括AMP、ADP和ATP等)能力的保守功能域,CBS家族蛋白具有作为细胞能量感受器的潜力。王学路团队在大豆根瘤中鉴定了一对高表达的CBS家族同源蛋白GmNAS1和GmNAP1。通过遗传分析,团队发现GmNAS1和GmNAP1的功能缺失没有影响根瘤的形成和发育,但是完全抑制了根瘤碳源供应增加导致的固氮能力上升。

进一步的分子和生化实验表明,GmNAS1和GmNAP1定位于根瘤细胞线粒体膜上,GmNAS1可以直接结合AMP从而与GmNAP1形成异源二聚体,在碳源供应增加导致根瘤能量状态上升时,AMP含量的减少会促使GmNAS1-GmNAP1异源二聚体解离,从而形成更多的GmNAS1-GmNAS1和GmNAP1-GmNAP1同源二聚体,将一个细胞核因子YC亚基GmNFYC10a锚定到线粒体上,减少GmNFYC10a的细胞核积累。

进一步的转录组和代谢分析表明,GmNFYC10a细胞核水平的降低会抑制丙酮酸激酶基因表达,进而减少糖酵解途径中间产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向丙酮酸的转化,使更多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化为草酰乙酸和苹果酸,从而增强固氮场所类菌体的碳源供应和生物固氮能力。

这项突破性进展为发掘自主产生碳源的植物中更多的能量感受器并建立其信号通路提供了范例,将极大促进对细胞和个体水平碳源分配与代谢调控的进化及分子机制的解析。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23 09: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更多关于固氮,豆科,能量,调节,植物的资讯:
ARC技术:守护“油瓶子”安全
...克两个难题,一是黄曲霉毒素的污染阻控,二是花生结瘤固氮的效率提升。”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李培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历经20多年的研究,他
2024-05-29 02:17:00
专家解析大豆根瘤成熟过程中    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
...的根瘤侵染细胞中成功鉴定到了一组参与根瘤成熟和根瘤固氮的细胞亚型。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植物》上。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互做形成根瘤组织,可以固定大气中的氮气供宿主植物利用
2023-04-25 01:26:00
我国科学家开辟油料量质提升新途径,解决世界前沿难题
...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襄阳市举办“花生控毒固氮提质增产关键技术”现场观摩研讨会。 长江云新闻 图近日,在湖北省襄阳市召开的花生ARC控毒固氮提质增产关键技术现场观摩与
2023-08-25 15:34:00
...是多年生栽培草地不但具有很高的饲草生产能力,在固碳固氮、防风固沙、减少环境生态资源消耗、保持水土和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方面还发挥着十分重要的生态和环境价值。”辛晓平介绍。规模化苜
2023-01-09 04:50:00
黄芪:中医宝藏的神奇植物
...黄芪起源于中国,被视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豆科植物中的一员,常见于山区和草原地区。黄芪的根部富含多种活性成分,包括黄酮类化合物、多糖、氨基酸等。这些成分赋予了黄芪许多
2023-12-27 17:27:00
新技术破解花生施肥难题 助力增产增收
...肥。大量试验证明,氮肥过量,会严重抑制花生根瘤菌的固氮作用,易引起花生前期徒长、倒伏以及肥料的浪费和土壤酸化、生态环境污染。这是因为具有固氮功能的豆科花生,在不同生长发育期固
2024-12-01 10:41:00
科学家研发大豆基因编辑技术,可同步提高大豆产量与蛋白含量
...整整三年,终于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成功优化了大豆的生物固氮能力,并将这项技术形象地比喻为“育种界的 5G”。通过此,他们找到了既能多长根瘤、少施化肥、又能增加产量的方法,将大豆产
2024-06-03 14:58:00
海岱镇:首尝“稻豆轮作”之甜
...经达到800多人次。”据悉,豆科植物根中的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能够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为来年生产打下坚实基础,同时“稻蚕轮作”的方式也能有效解决田地闲置的问题,切实做到“
2023-12-25 01:19:00
“治石”“治贫”更致富
...被修复模式。团队选择经多年研究筛选出来的高价值豆科固氮树种——顶果木、降香黄檀(俗称黄花梨)等启动岩溶山地植被生态修复。固氮树种落地生根后,专家在其生长关键节点培训指导农户细
2023-02-13 07:22: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掌握这份健康指南,跑马后“少疼3天”
掌握这份健康指南,跑马后“少疼3天”专家详解马拉松赛前赛后注意点□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婕妤今天,备受期待的2025南京马拉松鸣枪开跑
2025-11-16 08:43:00
脊柱微创手术优缺点一次说清楚
随着脊柱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腰椎管狭窄)发病率升高,手术治疗需求逐年增加。传统开放手术因切口大、创伤重、恢复慢
2025-11-17 04:59:00
早产儿救治的关键是什么?
早产儿是指胎龄不足37周(小于259天)出生的新生儿,他们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生存能力较弱,需要特殊的医疗干预和护理。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
2025-11-17 04:59:00
年年体检正常 为什么癌症发现就是晚期
提起癌症,不少人都觉得“只要年年体检都正常,就不用担心”。可在肺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5大主要癌症中,我国患者确诊时处于Ⅰ
2025-11-16 07:58:00
胎动异常的信号及紧急处理
近期,我遇到了一个孕妇,产检过程很顺利,她也很高兴地等着“瓜熟蒂落”,可是有一夜,肚子却忽然很频繁地动起来,有时还伴有轻微的收缩
2025-11-15 05:22:00
肝癌介入治疗全解析:微创“精准打击”如何为患者赢得生机?
提到肝癌治疗,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开腹手术切除”,但对晚期患者或身体虚弱的老人来说,大手术风险难以逾越。如今,肝癌介入治疗这一“精准打击”的微创技术
2025-11-15 05:22:00
0-6岁体检时间表:关键检查别错过
0到6岁是宝宝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各个微小的变化都牵动着家长的心,也会影响着宝宝的健康。为了保障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定期体检十分重要
2025-11-15 05:22:00
儿童扁桃体炎高发期,家长须知的饮食与护理禁忌
每年春秋季是儿童扁桃体炎的高发期,门诊中因咽痛、发热就诊的患儿占比显著上升。作为人体第一道免疫防线,扁桃体在儿童期因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善
2025-11-15 05:22:00
化疗后没胃口? 3招让消化道肿瘤患者吃得香
在消化道肿瘤治疗过程中,化疗为重要方式,可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但会产生较多消化道不良反应,其中食欲不振为典型性影响,如何让消化道肿瘤患者吃得香
2025-11-15 05:22:00
直面灾难性抗磷脂综合征带来的“血栓风暴”
你能想象吗?一次普通的感染、一次常规的手术,甚至一次小小的创伤,都可能成为引爆身体的“开关”,在数日内导致全身器官接连衰竭
2025-11-15 05:22:00
什么是肩周炎?如何科学锻炼康复?
肩周炎,全称肩关节周围炎,俗称“冻结肩”“五十肩”,是一种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它好发于50岁左右人群
2025-11-15 05:22:00
子宫内膜上的“小疙瘩”——子宫内膜息肉需要治疗吗?
子宫内膜息肉(EPs)是女性子宫局部内膜过度生长形成的一种常见宫腔病变,好发于育龄期妇女,且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上升
2025-11-15 05:22:00
反复感冒是不是免疫力低?儿童呼吸道反复感染的真相与应对策
孩子三天两头流鼻涕、咳嗽,家长们常常焦虑不已,第一反应往往是“孩子免疫力太差了”,但儿童反复感冒、呼吸道反复感染的背后
2025-11-15 05:22:00
颈椎病手麻:西药营养神经+针灸选穴,循证依据在哪?
手麻像过电、像戴了“隐形手套”,夜里常被“麻醒”——这是神经根型颈椎病最常见的反应。不少患者跑遍骨科、神经内科,拿到两袋药
2025-11-15 05:22:00
甲亢和甲减症状相反,治疗核心在平衡
甲状腺是人体颈部的“内分泌发动机”,负责分泌甲状腺激素,调节新陈代谢、能量产生和器官功能。甲亢(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甲减(甲状腺功能减退)是甲状腺常见的两种疾病
2025-11-15 05: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