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定难军为什么走上了造反之路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24 21:31: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定难军为什么走上了造反之路

西夏

1038年党项拓跋部元昊称帝建国,成为一方独立势力,直到1227年为蒙元所灭,其割据时间近200年。拓跋部并非西北大族,其前身不过是党项族的一支,在民族众多的河西地区并不占优势,河西老牌霸主先有汉人归义军,后有甘州回,鹘,但为何是拓跋部统一了河西?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西夏前身定难军。

一、唐代拓跋部

西夏王朝的建立者是元昊,也叫李元昊,他属于党项族拓跋部。党项在隋唐时活跃于青海、甘南、四川西北一带。《隋书》是最早记载“党项”二字的史书;《旧唐书》中认为“党项,汉西羌之别种也”,因此一种观点认为党项族是羌族的一支。

但是西夏学专家吴天墀认为,党项是鲜卑族的一支。他认为在隋朝以前西北地区有宕昌羌,因此《隋书》《唐书》将之错认为党项。此外,吴天墀认为像元昊拓跋部这种未大规模汉化的民族,对自己的祖先记忆十分深刻,元昊给宋仁宗的表文中说自己的家族出自北魏鲜卑拓跋。今天有观点杂糅两种说法,认为党项族主体是鲜卑人,他们迁到西北后与西北当地羌族、吐谷浑交融,受到羌文化强烈影响,如此才出现党项族。

定难军为什么走上了造反之路

羌族

《新唐书》中说党项以部落为姓名,拓跋部仅是党项族一支,和拓跋部实力相当的还有细封氏、费听氏等所谓的党项八部,因此党项族部落林立。在唐代,八部之间互相争夺,629年,细封氏率众投奔唐朝,唐朝册封其为党项首领,党项诸部顺服,只有拓跋部桀骜不驯。唐朝遂派军进剿,拓跋部取得吐谷浑支持,四处和唐军打游击。到636年,吐谷浑衰弱,拓跋部首领拓跋赤辞率部众归降,唐朝在其部设置羁縻州,任拓跋赤辞为西戎州都督,赐李姓。

定难军为什么走上了造反之路

党项部

开元时期,党项请求内附,唐玄宗让其迁徙至河西地区的陇右,自此党项族开始扎根于河西。此后党项部按居住区分为居住在银州(陕西榆林)、夏州(陕西靖边)的平夏部,居住陇山以东(今甘肃庆阳一带)的东山部,居住绥州(陕西绥德)、延州(延安)一带的六府部。其中平夏部以拓跋氏为首。安史之乱后,趁着中原无力管辖,拓跋部趁机占据了西北的绥州、宥州。881年,拓跋部首领拓跋思恭起兵勤王,协助唐朝镇压黄巢起义。唐朝皇帝授拓跋部军号为定难军,拓跋思恭(李思恭)为定难军节度使,不久再封其为夏国公。

借着唐朝官军身份,拓跋思恭巩固了银、夏、绥、宥四州统治。895年,拓跋思恭之弟拓跋思谏继承定难军节度使职位,这是定难军拓跋家私有化的开始,也标志着拓跋部割据的完成。

定难军为什么走上了造反之路

定难军

二、后梁时定难军做大

897年,岐王李茂贞反叛,唐昭宗让定难军节度使拓跋思谏(李思谏)抵抗李茂贞。李茂贞打败拓跋思谏,兵围定难军核心夏州,拓跋思谏无奈只得求助朱温。朱温派兵救援,李茂贞战败后上表皇帝请罪。自此拓跋思谏开始和朱温合作,定难军成了朱温的小弟,朱温完成了自北面包围长安的举措,这也是后来朱温敢于篡唐的主要原因之一。史书评价此乃“李氏变节之始”。

定难军为什么走上了造反之路

《画江湖》中的李茂贞

907年,朱温篡唐,拉开了五代的序幕,中原陷入大乱,西北也是群雄割据。西北方面以河西走廊为核心,有汉人归义军政权、甘州回。鹘、吐蕃人,北方蒙古草原方向有达靼人(五代达靼而非明朝鞑靼)、契丹人,加上夏州党项定难军,可谓政权林立、吃鸡战场。

909年,拓跋部部将高益昌杀死第三代定难军节度使拓跋彝昌(李彝昌),自立为节度使,但拓跋家在夏州经营多年,党项部大部分人忠于拓跋家,旋即杀死高益昌,拥立拓跋彝昌的族叔拓跋仁福(李仁福)为新节度使。

朱温出身低下,对部下极其苛待,又是造反出身,总担心有刁民会害朕,所以后梁将领多如履薄冰。910年,朱温部下刘知俊担心自己功高震主,为朱温所杀,于是勾结李茂贞反梁。二人一拍即合,旋即起兵。二人首先就要拔除朱温在西北的小弟定难军。拓跋仁福不敌,再次求助朱温,朱温再救夏州,朱温和定难军联合击败了李茂贞、刘知俊。此事之后,定难军对后梁更加恭顺,后梁对此很满意,封拓跋仁福为陇右郡王。《西夏书事》说这是“李氏封王之始”。凭借后梁的册封支持,在西北的定难军有了大义名分和天命BUFF,更加扩充实力。

定难军为什么走上了造反之路

《不良人》中的朱温

三、唐晋汉周时期的定难军

就在定难军广积粮的时候,后梁为后唐所灭。在后梁灭亡过程中,定难军冷眼旁观,丝毫不给昔日的大哥提供援手。因为定难军的中立,后唐册封拓跋仁福为朔方王。拓跋仁福去世,后唐加封其为虢王,让其子拓跋彝超(李彝超)继承定难军节度使、朔方王位。

至后唐明宗李嗣源时期,为解决定难军割据问题,曾和定难军爆发过多次大战,但都无功而返。这也意味着拓跋家对以夏州为核心的绝对控制权,拓跋家成了西北一支强大的割据势力。中央王朝的无力,刺激了拓跋家的野心,拓跋家变得更加肆无忌惮,《西夏书事》说“此李氏显据夏州之始”。

此后后晋取代后唐,后晋对定难军依旧采取招抚策略。后晋二代皇帝石重贵拒不向契丹称臣,结果为契丹所灭。在抵抗契丹南下途中,定难军曾出兵帮助后晋抵抗契丹。

定难军为什么走上了造反之路

契丹贵族

后汉建立后,为了拉拢定难军,后汉皇帝刘知远将静州(今宁夏永宁)划给了拓跋部。至此定难军有了银、夏、绥、宥、静五州之地。后周时期,后周和北汉都在争夺定难军的效忠,双方不断加价,最后后周以西平王称号,终于换来了定难军对后周的臣服。

四、北宋时的定难军

960年,北宋建立。定难军节度使拓跋彝殷(李彝殷)主动上表称臣归附。同年,定难军和宋军一道抵抗北汉军队。967年,拓跋彝殷去世,宋朝追封其为夏王。977年,拓跋继筠(李继筠)时期,定难军和宋军一起攻灭北汉,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之乱。982年,新定难军节度使李继捧向北宋朝廷献出定难军统治下的五州版籍,自己迁居开封,彻底归顺大宋,随后宋朝派官员进驻五州。北宋改封李继捧为彰德军节度使。

定难军为什么走上了造反之路

宋朝皇帝

原本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李继捧的族弟李继迁不服,带领大量拓跋精锐愤而出走,割据在夏州以北,并以民族主义的旗号,忽悠大量羌族部落归附。986年,李继迁联系到辽国,辽国封其为定难军节度使。为和辽国对抗,宋朝在988年又改封李继捧为定难军节度使。这样就出现了两个定难军,一个是宋朝封的,一个是辽国封的。

宋真宗时,宋辽议和,定难军失去援助,穷途末路之下李继迁向北宋称臣归附,北宋授其官职,予以封赏。但积蓄力量后,李继迁旋即又以夏州为起点,攻占灵州(今宁夏银川)反叛。宋军反击失败。宋真宗无奈在1006年签订和约,宋朝将夏、银、绥、宥、静五州官吏撤回,由党项自治,灵州也由党项统治,自此灵州成了党项部的核心。而李继迁则继续称臣,宋朝封其为“持节都督夏州诸军事”。至李元昊时期,党项部已不再是盘踞五州的节度使,而是统治整个西北的一方霸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4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朱温与李克用:唐朝末年的双雄与黄巢起义的终结
...孟楷辱骂、诬陷,一怒之下,在当年9月率部向唐朝河东节度使王重荣投降。朱温是黄巢重将,作战勇猛,屡挫唐军,早已名声在外,他的投降对大齐来说无疑是一重大损失。远在成都的唐僖宗闻讯
2024-01-11 16:45:00
建立西夏的党项族是怎么壮大起来的,为何能建立西夏?
...的起义军,当时在位的唐僖宗,竟然完全调不动那些地方节度使,只能眼睁睁看着黄巢最后攻破长安。就在这个时候,唐僖宗忽然发现,党项族的首领拓跋思恭,竟然带着党项族的军队,前来支援他
2022-12-29 20:12:00
五代十国时期定难军的发展与壮大
定难节度使,又称定难军节度使、夏绥(银)节度使,是唐朝在今西北地区设置的节度使。881年,党项首领拓跋思恭在此割据,是西夏王朝的前身。拓跋思恭因为替唐朝镇压黄巢起义被封为定难军节
2023-11-07 05:23:00
...入长安,拓跋思恭被唐僖宗封为左武卫将军,权知夏绥银节度使。抵达王桥,被黄巢击败,之后与郑畋等四节度同盟,屯兵渭桥。中和二年(882年),皇帝下诏命他为京城西面都统、检校司空、
2023-01-02 14:52:00
李继迁与党项人的复兴:从失地到重新崛起的历程
...的时候,为了保持党项人在夏州地区的统治,当时的夏州节度使都主动向北宋政权示好,并且在几次北宋进攻北汉的战争中都主动出兵支援。但是北宋政府依然担心党项人会对中原政权产生影响,因
2023-12-14 16:08:00
黄巢占领长安,为何不继续追击呢
...藩镇,更是积极准备反攻义军,收复长安。例如,义武军节度使(治在今河北定县)王处存,“世隶神策军,为京师富族。”他的父亲王宗累官至金吾大将军,同时善于经商,家中生活十分奢侈。所
2023-11-08 17:24:00
西夏王朝:少数民族掌权王朝的辉煌与衰落
...族的祖先。他们在青海一带生活,从唐朝末年至北宋,以节度使身份统治夏州。在夏景帝的父辈努力下,党项人向西发展,并夺得河西走廊,为夏景帝建国打下基础。 党项族逐渐强大,形成了诸
2023-12-20 14:23:00
揭秘大唐掘墓人朱温的兴衰之路
...迅速在黄巢的队伍里崭露头角。他先后替黄巢招降了夏州节度使诸葛爽,攻克南阳、左冯翊郡。正值朱温春风得意之际,他的老板黄巢已然出现颓势。攻下京城后的黄巢日子并不好过,逃到四川的唐
2022-12-10 19:39
西夏王朝:历史的波折与民族的辉煌
...年,仆固怀恩起兵反叛,并煽动西北少民叛唐作乱。朔方节度使郭子仪为了防范党项等族受其煽动,建议代宗将居住在静边六府的拓跋羌迁到银州以北、夏州以东居住,从此拓跋羌便有了居庆州的东
2023-11-08 04:0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