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汉高祖刘邦是我的偶像,以至于上一篇中文献尽量参考到,故事写得尽量全,但是写来写去已经到了两万多字,又不忍心删掉,只有放到这一节里了。
刘邦自从被封为汉王(前206年)到建立汉朝(前202年)再到去世(前195年),时间并不长。他不但生前会用人,身后事也安排得妥妥当当的,即便有意外,也竟然安然无恙,大汉的发展越变越好,这与刘邦的基本盘布局有很大的关系。
纵观历史,又有那么多身后事安排失败的例子,齐桓公失败了、赵武灵王失败了、秦始皇失败了、刘裕失败了、杨坚失败了、朱元璋失败了。。。
刘邦为什么能成功呢?我们一块来看看刘邦的用人之道。
刘邦曾经悠闲地和韩信谈论各位将军才能的高下,认为各有长短。刘邦问韩信:“像我的才能能统率多少兵马?”韩信说:“陛下不过能统率十万。”刘邦说:“你怎么样?”回答说:“我是越多越好。”刘邦笑着说:“您越多越好,为什么还被我管?”韩信说:“陛下不善于带兵但是善于带将,这就是我被陛下管的原因。况且陛下是上天赐予的,不是人力能做到的。”刘邦的军事才能比项羽差得很多,但是他能够将合适的人才放到合适的位置,他的后勤有萧何、阳谋有张良、阴谋有陈平,统帅有韩信、核心将领有曹参、樊哙、周勃等,外援有彭越和英布,形成了最强的优化组合,从而能够战胜项羽,走向胜利。
1.刘邦的基本盘之——汉初三杰
刘邦又曾经曰过:“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语言很好理解,翻译过来就是高祖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不断绝粮道,我比不上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就一定胜利,攻就一定攻取,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俊杰,我却能够使用他们,这就是我能够取得天下的原因所在。项羽虽然有一位范增却不信用,这就是他被我打败的原因。”
萧何、张良、韩信,以上三人,便是汉初三杰。构成了刘邦功臣集团的第一个基本盘。
1.1萧何
萧何是沛县丰邑人。他通晓律令,执法公平,没人能比得上,被任命为沛县主吏掾(相当于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兼县委办主任)。刘邦还是平民的时候,萧何屡次利用自己的职权保护他、帮助他。萧何曾在考核中列为同行第一,秦朝要征调他,他坚决辞谢,最终没去。
后来追随刘邦起兵,进入咸阳,将领们都争先奔向储藏金帛财物的仓库去分东西,唯独萧何先去把秦朝的法律诏令以及各种图书文献收藏起来。而刘邦后来之所以能详细地知道全国各处的险关要塞,户口多少,兵力强弱,百姓们的疾苦,都是因为萧何完整地得到了秦朝的文献档案。萧何又向刘邦推荐韩信,任命为大将军,平定天下。
刘邦带兵东出,萧何负责后勤,镇守安抚,发布政令,告谕百姓。
刘邦在战场上打了败仗输光了,萧何征发关中的士卒将兵员给刘邦补上;刘邦又输光了,萧何又补上;刘邦又。。。输光了,萧何又补上。。。
萧何是刘邦打赢项羽的超级无敌提款机+输血机。
萧何太牛了,牛到了刘邦内心都忌惮,于是刘邦向曾经的上级、好友,现在的丞相、战友萧何搞起了小动作。
前204年,刘邦与项羽对峙,刘邦多次派遣使者到关中去慰劳萧何。萧何人很实诚,没看出是什么意思。鲍生对丞相说:“君王在外,风餐露宿,却屡屡派人来慰劳您,这是起了怀疑您的心思。为您打算,您不如把自己子孙兄弟中能够作战的都派到前线军队中去,这样君王一定会更信任您。”于是萧何听从了他的计策,刘邦大为高兴。
前202年,刘邦消灭项羽平定天下,刘邦要评定功劳,进行封赏。群臣争功,过了一年多仍然没把功劳的大小决定下来。刘邦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列为第一。功臣们都说:“我们披坚执锐,立下了赫赫战功汗马功劳。萧何不过舞文弄墨,从不上战场,却反而位居我们之上,这是什么道理?”刘邦说:“你们知道打猎吗?”功臣们回答:“知道。”刘邦又问:“你们知道猎狗的作用吗?”答道:“知道。”刘邦说:“打猎的时候,追赶扑杀野兽兔子的是猎狗,能够发现踪迹向猎狗指示野兽所在之处的是猎人。现在你们只能追野兽,是有功的猎狗。萧何,他能发现踪迹,指示方向,是有功的猎人。何况你们只是自己追随我,而萧何全部宗族几十人都跟随我,他的功劳是很大的。”群臣听了,都不敢再说什么。
1.2张良
张良是贵族出身,他的祖父、父亲任过五代韩王的相。后来秦国灭亡了韩国。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用全部财产寻求勇士谋刺秦王,找到了一个大力士,造了一个129斤重的铁锤。秦始皇到东方巡游,张良与大力士在博浪沙袭击秦始皇,误中了副车。秦始皇大怒,在全国大肆搜捕,张良于是改名换姓,逃到下邳躲藏起来。
张良闲暇时徜徉于下邳桥上,有一个老人,穿着粗布衣裳,走到张良跟前,故意把他的鞋甩到桥下,看着张良对他说:“小子,下去把鞋捡上来!”张良有些惊讶,想打他,因为见他年老,勉强地忍了下来,下去捡来了鞋。老人说:“给我把鞋穿上!”张良既然已经替他把鞋捡了上来,就跪着替他穿上。老人把脚伸出来穿上鞋,笑着离去了。张良十分惊讶,随着老人的身影注视着他。老人离开了约有一里路,又返回来,说:“你这个孩子可以教导教导。五天以后天刚亮时,跟我在这里相会。”张良觉得这件事很奇怪,跪下来说:“嗯。”五天后的拂晓,张良去到那里。老人已先在那里,生气地说:“跟老年人约会,反而后到,为什么呢?”老人离去,并说:“五天以后早早来会面。”五天后鸡一叫,张良就去了。老人又先在那里,又生气地说:“又来晚了,这是为什么?”老人离开说:“五天后再早点儿来。”五天后,张良不到半夜就去了。过了一会儿,老人也来了,高兴地说:“应当像这样才好。”老人拿出一部书,说:“读了这部书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师了。10年以后就会发迹。13年后小伙子你到济北见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说完便走了,从此也没有见到这位老人。天明时一看老人送的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因而觉得这部书非同寻常,经常学习它。
张良住在下邳时,行侠仗义。项伯曾经杀了人,跟随张良躲藏起来。
前209年,陈胜起义,张良带人投奔景驹,路遇刘邦,张良多次根据《太公兵法》向刘邦献策,刘邦很赏识他,经常采用他的计谋。张良对别人讲这些,别人都不能领悟。张良说:“刘邦大概是天授予人间的。”所以张良就跟随了刘邦。
张良寻找到韩国后人韩成,把他立为韩王。
刘邦从洛阳向南攻打,张良率兵跟从刘邦攻下韩地十余座城邑。刘邦于是让韩王成在阳翟留守,自己和张良一起进入武关。刘邦想用两万人的兵力攻打秦朝峣关的军队,张良劝告说:“秦军还很强大,不可轻视。我听说峣关的守将是屠户的儿子,市侩容易以利相诱。希望刘邦暂且留守军营,派人先去,给五万人预备吃的东西,在各个山头上多增挂旗帜,作为疑兵,叫郦食其带着贵重的宝物利诱秦军的将领。”秦军的将领果然背叛秦朝,打算跟刘邦联合一起向西袭击咸阳,刘邦想听从秦将的计划。张良说:“这只是峣关的守将想反叛罢了,恐怕部下的士兵们不听从。士兵不从必定带来危害,不如趁着他们懈怠时攻打他们。”刘邦于是率兵攻打秦军,大败敌兵。然后追击败军到蓝田,第二次交战,秦兵终于崩溃。刘邦于是到了咸阳,秦王子婴投降了刘邦。
刘邦进入秦宫,那里的宫室、帐幕、狗马、贵重的宝物、美女数以千计,刘邦的意图是想留下住在宫里。樊哙劝谏刘邦出去居住,刘邦不听。张良说:“秦朝正因暴虐无道,所以刘邦才能够来到这里。替天下铲除凶残的暴政,应该以清廉朴素为本。现在刚刚攻入秦都,就要安享其乐,这正是人们说的‘助桀为虐’。况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希望刘邦能够听进樊哙的意见。”刘邦这才回军驻在霸上。
项羽来到鸿门下,想要攻打刘邦,项伯于是连夜急驰到刘邦的军营,私下里会见张良,想让张良跟他一起离开。张良说:“我是替韩王伴送刘邦的,如今情况紧急,逃离而去是不合道义的。”于是就将情况全都告诉了刘邦。刘邦非常吃惊,说:“对此将怎么办呢?”张良说:“刘邦果真想背叛项羽吗?”刘邦说:“浅薄无知的小人教我封锁函谷关不要让诸侯们进来,说这样秦朝的土地就可以全部主宰了,所以就听从了这种意见。”张良说:“刘邦自己揣度一下能够打退项羽吗?”刘邦沉默了好一会儿,说:“本来是不能够的。现在该怎么办呢?”张良于是坚决邀请项伯见刘邦。项伯会见了刘邦。刘邦与项伯同饮,为他敬酒祝福,并结为亲家。刘邦说:“我进驻函谷关以后,秋毫无犯,登记户口,查封府库,只等着项将军到来。我所以派将领守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和意外。我们日夜盼着项将军到来,哪里敢谋反啊!希望您详细转告项将军,我是绝不敢忘恩负义的。”项伯答应了,对刘邦说:“明天可千万要早点来向项羽道歉。”刘邦说:“好。”于是项伯乘夜离开,回到军营中,把刘邦的话一一报告了项羽。接着又说:“如果不是刘邦先攻破关中,您怎么敢进关呢?如今人家有大功反而要攻打人家,这是不符合道义的,不如就此好好对待他。”项羽答应了。
第二天一早,刘邦来见项羽,到达鸿门,向项羽赔罪说:“我跟将军合力攻秦,将军在黄河之北作战,我在黄河之南作战。却没想到我能先入关攻破秦国,能够在这里又见到您。现在是有小人说了什么坏话,才使得将军和我之间产生了嫌隙。”项羽说:“是您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项羽当日就让刘邦留下一起喝酒。项羽、项伯面朝东坐,亚父范增面朝南坐,刘邦面朝北坐,张良面朝西陪侍。范增好几次给项羽递眼色,又好几次举起身上佩戴的玉块向他示意杀掉刘备,项羽只是沉默没有反应。范增起身出去,叫来项庄,对他说:“君王为人心肠太软,你进去上前献酒祝寿,然后请求舞剑,趁机刺杀刘邦。不然的话,你们这些人都将成为他的俘虏。”项庄进来,上前献酒祝寿。祝酒完毕,对项羽说:“君王和刘邦饮酒,军营中没有什么可以娱乐的,就让我来舞剑吧。”项羽说:“好。”项庄就拔剑起舞,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用身体掩护刘邦,项庄没有办法刺击刘邦。见此情景,张良走到军门,找来樊哙。樊哙问道:“今天的事情怎么样?”张良说:“很危急!现在项庄正在舞剑,他一直在打刘邦的主意呀!”樊哙说:“这么说太危险啦!让我进去,我要跟刘邦同生死!”樊哙带着宝剑拿着盾牌就往军门里闯。交叉持戟的卫士想挡住不让他进去,樊哙侧过盾牌往前一撞,卫士们仆倒在地,樊哙于是闯进军门,挑开帷帐面朝西站定,睁圆眼睛怒视项羽,头发根根竖起,两边眼角都要睁裂了。项羽伸手握住宝剑,挺直身子,问:“这位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是刘邦的护卫樊哙。”项羽说:“真是位壮士!赐他一杯酒!”手下的人给他递上来一大杯酒。樊哙拜谢,起身站着喝了。项羽说:“赐他一只猪肘!”手下的人递过来一只生的整猪肘。樊哙把盾牌反扣在地上,把猪肘放在上面,拔出剑来边切边吃。项羽说:“好一位壮士!还能再喝吗?”樊哙说:“我连死都不在乎,一杯酒又有什么可推辞的!那秦王有虎狼一样凶狠之心,杀人无数,好象唯恐杀不完;给人加刑,好象唯恐用不尽,天下人都叛离了他。怀王曾经和诸将约定说‘先击败秦军进入咸阳,让他在关中为王。’如今刘邦先击败秦军进入咸阳,连毫毛那么细小的财物都没敢动,封闭秦王宫室,把军队撤回到霸上,等待大王您的到来。特地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为的是防备其他盗贼窜入和意外的变故。刘邦如此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您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要杀害有功之人。这只能是走秦朝灭亡的老路,我私下认为大王您不会采取这种做法!”一番话说得项羽无话回答,只是说:“坐!坐!”樊哙挨着张良坐下来。坐了一会儿,刘邦起身上厕所,顺便把樊哙叫了出来。
刘邦出来后,项羽派都尉陈平来叫刘邦。刘邦对樊哙说:“现在我出来,没有来得及告辞,怎么办?”樊哙说:“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还告辞干什么!”于是一行人离开那里,让张良留下来向项羽致歉。张良问:“大王来的时候带了什么礼物?”刘邦说:“我拿来白璧一双,准备献给项羽;玉斗一对,准备献给亚父。正赶上他们发怒,没敢献上。您替我献上吧。”张良说:“遵命。”这个时候,项羽部队驻扎在鸿门一带,刘邦的部队驻扎在霸上,相距四十里。刘邦扔下车马、侍从,脱身而走,他独自一人骑马,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手持剑盾,跟在后面徒步奔跑,抄小路而行。刘邦临行前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们军营,超不过20里。估计我们到了军营,您就进去。”刘邦等一行离开鸿门,抄小路回到军营,张良进去致歉,说道:“刘邦酒量不大,喝得多了点,不能跟大王告辞了。谨让臣下张良捧上白璧一双,恭敬地献给大王;玉斗一对,恭敬地献给大将军。”项羽问道:“刘邦在什么地方?”张良答道:“听说大王有意责怪他,他就脱身走了,现在已经回到军营。”项羽接过白璧,放在座位上;亚父接过玉斗,扔在地上,拔出剑来撞碎了,说:“唉!这班小子没法跟他们共谋大事,夺取天下的,一定是刘邦了。我们就要成为俘虏了!”刘邦回到军中,立即杀了曹无伤。
前206年,刘邦做了汉王,统治巴蜀地区。刘邦赏赐张良黄金百镒,珍珠二斗,张良把它们都赠送给了项伯。刘邦也因此让张良厚赠项伯,使项伯代他请求汉中地区。项羽应允了刘邦的请求,刘邦于是得到了汉中地区。刘邦到封国去,张良送到褒中,刘邦让张良返回韩国。张良便劝告刘邦说:“大王为何不烧断所经过的栈道,向天下表示不再回来的决心,以此稳住项羽的内心。”刘邦便让张良返回韩国。刘邦行进中,烧断了所经过的的栈道。
一个毁家纾难,有情有义的君子是不会多在乎功名利禄的。况且文种辅佐勾践灭吴后被杀,范蠡功成身退、三散家财、奥游天下的故事张良很清楚。张良说:“当初我在留县见到陛下,我只愿受封留县就足够了,不敢承受三万户。”张良的功劳太大,刘邦不封是不行的,这样既保住了刘邦的面子,给刘邦以辞让的好印象(当然自己也不看重封地),也留住了刘邦的恩情。于是封张良为留侯,同萧何等人一起受封。
刘邦已经封赏大功臣二十多人,其余的人日夜争功,不能决定高下,未能进行封赏。刘邦在洛阳南宫桥上望见一些将领常常议论。刘邦说:“这些人在说什么?”张良说:“陛下不知道吗?这是在商议反叛呀。”刘邦说:“天下已接近安定,为什么还要谋反呢?”张良说:“陛下做了天子,而所封赏的都是萧何、曹参这些老友,所诛杀的都是仇人。如今他们计算功劳,,怕陛下不能全部封到,又怕被怀疑而被杀,所以就图谋造反了。”刘邦于是忧心忡忡地说:“怎么办呢?”张良说:“您平生最憎恨的人是谁?”刘邦说:“雍齿。”张良说:“现在赶紧封赏雍齿,群臣见雍齿都被封赏,那么自己受封就就不担忧了。”于是刘邦封雍齿为什方侯,催促丞相、御史评定功劳,施行封赏。群臣安定。
刘敬劝告刘邦说:“要以关中为都城。”刘邦对此心有疑虑。大臣们都是关东人,多数劝刘邦定都洛阳,张良说:“洛阳虽然有这样险固,但它中间的境域狭小,不过几百里方圆,土地贫瘠,四面受敌,这里不是用武之地。关中东面有崤山、函谷关,西面有陇山、岷山,肥沃的土地方圆千里,南面有富饶的巴、蜀两郡,北面有胡苑,依靠三面的险阻来固守,只用东方一面控制诸侯。刘敬的建议是对的。”于是定都关中。
刘邦想废掉太子,立戚夫人生的儿子赵王如意。很多大臣进谏劝阻,都没能改变刘邦的想法。吕后很惊恐,不知该怎么办。有人对吕后说:“张良善于出谋划策,刘邦信任他。”吕后就派建成侯吕泽胁迫张良说:“您一直是刘邦的谋臣,现在刘邦打算更换太子,您怎么能垫高枕头睡大觉呢?”张良说:“皇帝不能招致而来的,天下有四个人。这四个人已经年老了,都认为皇帝对人傲慢,所以逃避躲藏不肯做汉朝的臣子。但是皇帝很敬重这四个人。如果能不惜金玉壁帛,将商山四皓请来辅佐太子,把他们当作贵宾时常跟着入朝,皇帝见到,那么这对太子是一种帮助。”于是吕后派人携带太子的书信,用谦恭的言辞和丰厚的礼品,迎请这四个人。
前195年,刘邦击败黥布回来,病势沉重,愈想更换太子。张良劝谏,刘邦不听,张良就托病不再理事。刘邦安闲的时候,设置酒席,太子在旁侍侯。商山四皓跟着太子,刘邦感到奇怪,问:“他们是干什么的?”四个人向前对答,各自说出姓名,叫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刘邦于是大惊说:“我访求各位好几年了,各位都逃避着我,现在你们为何自愿跟随我儿交往呢?”四人都说:“陛下轻慢士人,喜欢骂人,我们讲求义理,不愿受辱,所以惶恐地逃躲。我们听说太子为人仁义孝顺,谦恭有礼。因此我们就来了。”最终没更换太子。
萧何与张良,都是德才兼备的人。而韩信就不同了,韩信有巨大的缺陷,我们来看看韩信吧。
1.3韩信
韩信是淮阴的一个破落贵族,家里很贫穷,经常在别人家吃闲饭,人们大多厌恶他。曾经多次在南昌亭亭长家吃闲饭,接连数月,亭长的妻子嫌恶他,于是一早把饭煮好,在床上就吃掉了。开饭的时候,韩信去了,却没有饭了。韩信一怒之下离去不再回来。
韩信在城下钓鱼,有几位老大娘漂洗涤丝棉,其中一位大娘看见韩信饿了,就给韩信吃饭。几十天都如此,直到漂洗完毕。韩信很高兴,对那位大娘说:“我一定会有重重地报答您的时候。”大娘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难道是希望你报答吗?”
淮阴有个屠户欺侮韩信说:“你虽然喜欢带刀佩剑,其实是个胆小鬼,你能杀死我,就拿剑刺我;如果杀不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于是韩信用眼睛盯着他很久,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两腿之间爬了过去。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
后来韩信投奔了项梁和项羽,一直默默无闻,他好几次向项羽献计策,都没有被采纳。刘邦率军入蜀,韩信投奔。有一次,韩信犯了案,被判了死刑,和他同案的13个人都依次被杀,轮到杀他的时候,他抬起头来,正好看到夏侯婴,就说:“汉王不打算得天下吗?为什么杀掉壮士?”夏侯婴听他的口气不凡,见他的状貌威武,就放了他。同他谈话,更加佩服得了不得,便把他推荐给刘邦。刘邦派他做管理粮饷的治粟都尉,还是不认为他是个奇才。
韩信又多次和萧何谈天,萧何也很佩服他。刘邦的部下多半是东方人,都想回到故乡去,半路上跑掉几十个。韩信想刘邦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刘邦,就去追赶。有人报告刘邦说:“丞相萧何逃跑了。”刘邦极为生气,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
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见刘邦,刘邦一边生气一边欢喜,骂道:“你逃跑,是为什么?”萧何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你去追回来的是谁?”萧何说:“韩信啊。”刘邦又骂道:“军官跑掉的有好几十,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萧何说:“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大王假如只想老做汉中王,当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罢了。”刘邦说:“我也打算回东方去呀,哪里能够老闷在这个鬼地方呢?”萧何说:“大王如果决计打回东方去,能够重用韩信,他就会留下来;假如不能重用他,那么,韩信终究还是要跑掉的。”刘邦说:“我看你的面子,派他做个将军吧。”萧何说:“即使让他做将军,韩信也一定不肯留下来的。”刘邦说:“那么,让他做大将。”萧何说:“太好了。”当下刘邦就想叫韩信来拜将。萧何说:“大王一向傲慢无礼,如果任命一位大将,就象是呼唤一个小孩子一样,这就是韩信离去的原因。大王如果诚心拜他做大将,就该拣个好日子,自己事先斋戒,搭起一座高坛,按照任命大将的仪式办理,那才行啊!”刘邦答应了。那些军官们听说了,个个暗自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会被任命为大将,等到举行仪式的时候,才知道是韩信,全军上下都大吃一惊。
项羽部下逃亡的将领钟离昧一向与韩信友好。项羽死后,他逃出来归附韩信。刘邦怨恨钟离昧,听说他在楚国,诏令楚国逮捕钟离昧。
刘邦从平叛陈豨的军中回到京城,见韩信已死,又高兴又怜悯他,问:“韩信临死时说过什么话?”吕后说:“韩信说悔恨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刘邦说:“那人是齐国的说客。”就诏令齐国捕捉蒯通。蒯通被带到,刘邦说:“你唆使淮阴侯反叛吗?”回答说:“是。我的确教过他,那小子不采纳我的计策,所以有自取灭亡的下场。假如那小子采纳我的计策,陛下怎能够灭掉他呢?”刘邦生气地说:“煮了他。”蒯通说:“哎呀,煮死我,冤枉啊!”刘邦说:“你唆使韩信造反,有什么冤枉?”蒯通说:“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我当时只知道有个韩信,并不知道有陛下,各为其主啊。况且天下想当皇帝的人多了,只是力不从心罢了。您怎么能够把他们都煮死呢?”高祖说:“放掉吧。”就赦免了蒯通的罪过。
有德无才是君子,有才无德是小人,有德有才是圣人,无德无才是蠢人。萧何和张良都是德才兼备,可谓是接近于圣人的人,刘邦用,就用德才兼备的人,可以说这是大混混刘邦的底牌。韩信是一个才华出众而非常自负的人,人们都很不喜欢他,韩信完全是通过自己个人的能力晋升为汉初三杰,能力越大,死得越快。
2.刘邦的基本盘之——身后布局
刘邦攻打黥布时,被流矢射中,病情严重,吕后问刘邦:“陛下百年以后,萧相国如果去世,让谁接替他?”刘邦说:“曹参可以。”又问曹参之后呢,刘邦说:“王陵可以。然而王陵憨直,陈平可以帮助他。陈平智慧有余,然而难以独任。周勃稳重厚道,缺少文才,但能安定刘氏天下的一定是周勃,可以让他做太尉。”吕后又问然后呢,刘邦说:“这以后也不是你所能知道的。”
此时,冒出了几个人名,一个是曹参,一个王陵,一个是陈平,一个是周勃,与未提到的灌婴撑起了吕后一朝的基本盘。而陈平、周勃、灌婴又是吕后去世后诛灭诸吕的核心三人组。我们将在下集讲述。
这几个人有共同的特点:
首先,他们都是刘邦曾经的好哥们(陈平除外)。
第二,他们都是品德高尚的人(陈平除外)。
第三,他们的才能都比汉初三杰要差一个档次(陈平除外)。
陈平是谁?陈平是汉初最聪明的人。
2.1陈平
陈平年轻时家中贫穷,喜欢读书,有田地30亩,与哥哥陈伯住在一起。陈伯平常在家种地,听任陈平出外求学。陈平长得身材高大,相貌堂堂。有人故意对陈平说:“你家里那么穷,吃了什么长得这么魁梧?”陈平的嫂子恼恨陈平不顾家,不劳动,说:“也不过吃糠咽菜罢了,有这样的小叔子,还不如没有。”陈伯听到这些话,赶走了他的妻子并休弃了她。
等到陈平长大成人该娶媳妇了,富有的人家没有谁肯把女儿嫁给他,娶穷人家的媳妇陈平又感到羞耻。过了好长时间,家乡户牖县有个叫张负的富人,他的孙女嫁了5次人,丈夫都死了,没有人再敢娶她。陈平却想娶她。乡镇中有人办丧事,陈平因为家贫,就去帮忙料理丧事,靠着早去晚归多得些报酬以贴补家用。张负在丧家见到他,相中了这个高大魁梧的陈平;陈平也因为这个缘故,很晚才离开丧家。一次,张负跟着陈平到了陈家,陈家意在靠近外城城墙的偏僻小巷子里,拿一领破席就当门了,但门外却有很多贵人留下的车轮印迹。张负回家后,对他的儿子张仲说:“我打算把孙女嫁给陈平。”张仲说:“陈平又穷又不从事生产劳动,全县的人都耻笑他的所作所为,为什么偏把女儿嫁给他?”张负说:“哪有仪表堂堂像陈平这样的人会长久贫寒卑贱呢?”终于将孙女嫁给了陈平。因为陈平穷,张家就借钱给他行聘,还给他置办酒宴的钱来娶亲。张负告诫他的孙女说:“不要因为陈家穷的缘故,侍奉人家就不小心。侍奉兄长陈伯要像侍奉父亲一样,侍奉嫂嫂要像侍奉母亲一样。”陈平娶了张家女子以后,资财日益宽裕,交游也越来越广(和张耳一样的路子)。
刘邦的谋士之中,阳谋有张良,阴谋有陈平。如果没有陈平出奇计,刘邦不仅得不了天下,而且不知道死了几回了,可能更没有大汉朝了。但是阴谋不能摆上台面,所以陈平没有被列为汉初N杰。
刘邦说:“安刘氏者,周勃也。”其实在吕后去世后,以周勃的憨直还真不一定能顺利的安定刘氏。智囊陈平才是是大汉的定海神针。
请看下一集:吕后当朝。我们看一下刘邦的基本盘之吕后集团、刘氏诸王集团;我们看一下吕后、曹参、王陵、陈平、周勃、灌婴是怎样共同治理天下的;陈平、周勃、灌婴又是怎样安定刘氏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2 00:45:2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