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河池日报
耳石症的科学防治
韦春婵
“医生,我几个月来总是反复出现眩晕,这几天更是觉得天旋地转的,还感觉恶心,翻身或移动时又加重,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近期,患者覃女士饱受眩晕的困扰,不得已到医院就诊,经过医生详细询问病情、病史,综合检查、分析,考虑患者一系列症状为“耳石症”所致眩晕可能性较大,遂结合眼球震颤描记仪为覃女士进行前庭功能检查,最终确诊为“耳石症”引起的眩晕。医生随后给覃女士进行手法耳石复位治疗。通过几分钟治疗,覃女士的头晕、天旋地转症状消失。
一、什么是“耳石”?
这里所说的“耳石”,是石头的石,不是耳垢。耳垢是长在人体外耳道的,而这个石头则长在我们的内耳,两者相差甚远。“耳石”每个人都有,自出生时它就伴随着我们,准确的说它是一种碳酸钙结晶。耳石非常微小,是直径只有3—30微米的六边形结晶体。耳石的作用很大,耳石长在我们的内耳,附着在椭圆囊斑和球囊斑,众多的耳石排列成队,如平铺的“鹅卵石道”。运动时的神经冲动通过这些“鹅卵石”传递到中枢,再由中枢来调整人的眼动、姿势等达到维持平衡的作用。如果没有这些耳石的作用,我们就不能维持身体平衡,无法行走。
二、什么是耳石症?
耳石症的耳石长在内耳,附着在椭圆囊斑和球囊斑,如果它们从椭圆囊或球囊脱落,就会掉入充满淋巴液的半规管中。当头部运动时,耳石就在半规管的淋巴液中翻滚,带动内淋巴液的流动,造成两侧前庭张力失衡,从而引发眩晕,这时患者一动就晕,而且天旋地转,这就是耳石症。耳石症是一种疾病的名字,一般只会在改变体位时出现,每次持续时间1分钟左右,是一种良性疾病,所以称之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三、耳石症症状表现
耳石症最典型的症状为眩晕,其眩晕的特点可以有整个房子都旋转的感觉,或者说是天旋地转也不为过,而这种旋转通常由头部位置变化引起。当我们的头部转动到某一特定位置的时候,就会出现上诉的眩晕或头晕,眩晕的持续时间通常比较短暂,同时还伴有特征表现:眼球震颤。另外还有其他症状,包括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症状,头晕、头重脚轻、漂浮感、平衡不稳感以及振动幻视等。
四、哪些因素会诱发耳石症?
目前明确的继发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一)头部外伤、头部加速运动:车祸、高空意外等原因导致头部外伤、汽车突然加速、坐过山车、剧烈运动等都可能导致耳石脱落,引发耳石症。
(二)耳部疾病:梅尼埃病、中耳炎、前庭神经炎、病毒性迷路炎等耳部疾病也可能会诱发耳石脱落,继发耳石症。
(三)耳部手术或大型手术:手术麻醉会使血压降压,影响内耳血运,而术后长时间仰卧又为耳石脱落进入半规管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四)内耳供血不足: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导致内耳供血不足,囊斑的胶质膜因缺血而逐渐变薄,最终耳石脱落引起耳石症。
(五)骨质疏松、钙代谢异常:耳石是碳酸钙盐结晶,所以当人体骨质疏松或钙代谢异常时,会导致耳石局部结构变化使耳石脱落。
其他诱因:感冒,发烧,劳累,失眠,情绪波动等也有可能导致耳石脱落。
五、“耳石症”的预防
头部外伤、病毒感染、疲劳、睡眠差、情绪波动、骨质疏松和供血不足、老化等都可能引起发病。所以我们要做好以下几点,对疾病进行预防。
(一)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生活,规律作息,劳逸结合,尽量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疲劳和失眠。
(二)合理膳食,老年及绝经后女性注意补钙。
(三)合理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头部或做头部加速运动,如拳击、快速甩头、坐过山车等。
(四)积极治疗中耳炎等耳部疾病,以及骨质疏松等相关疾病,避免疾病进一步发展引发耳石症。
(五)合理搭配饮食,均衡营养。可适当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清淡饮食,少吃重盐重油、辛辣刺激性食物,少抽烟,少喝酒。
(六)高空作业人群以及骑车时一定要戴好安全帽,做好头部防护,以免发生意外时导致头部外伤。
另外注意避免同一个体位尤其低头时间过长、远离噪声、禁止长时间玩手机及看电视等等。
(作者单位:河池市中医医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6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