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西安用“园”动力和内“区”力点燃发展新引擎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11-22 03:28: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西安日报

西安用“园”动力和内“区”力点燃发展新引擎

秦创原·氢合湾-氢能产业两链融合科创区。 (受访单位供图)

■记者 郭旭 见习记者 李欣怡

企业入园了!

入园,对于企业来说,不但可以因共享生产要素而降低成本,更可以因产业链聚集而增效,足不出园实现上中下游的配套、服务、合作,从“1+1>2”的加法跨越到“乘数效应”。

产业园区是工业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从“搭框架”到“精装修”,从“有”到“特”,西安产业园区提档升级,正在向特色化、产业化、差异化和集群化方向演变。

西安,正以特色产业园区为载体,高效配置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生产要素,让重点特色产业在园区布局,产业链条在园区延伸,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产业强市提供越来越强大的“园”动力和内“区”力。

探秘“泾河模式”的奥妙

“我们正在生产的产品叫空压机。如果把氢燃料电池系统比作人体,电堆就是 ‘心脏’,空压机就是‘肺’。”在秦创原·氢合湾-氢能产业两链融合科创区,秦氢元(陕西)能源科技公司创始人杨柏松指着刚下线的产品介绍说,他们已经开始为园区氢燃料电池生产企业定制空压机。

作为去年10月才成立的公司,秦氢元(陕西)能源科技公司最近获得了近千万元的天使轮融资,预计明年实现量产,2025年实现1000万元-3000万元的正向营收。

企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特色产业园区这片沃土。

特色产业园区基于特定产业资源的高密集度,有上下游的交易便利、有集成的供应链需求、有流动的人才资源、有接力的技术研发等等,将形成区域内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

日前,记者来到泾河新城,了解这里如何通过特色产业园区高效配置生产要素、推动形成产业集群,探索“泾河模式”的奥妙。

集聚厂房空间——秦创原·氢合湾-氢能产业两链融合科创区,按照集约用地的思路,实行集中连片开发,通过标准厂房、厂房联建等形式,占地约120亩的一期项目聚集了十余家氢能产业链项目,既改善了企业的生产和配套条件,也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提升了“亩均效益”。

集聚生产环节——不久前,在秦创原·氢合湾-氢能产业两链融合科创区,一个为园区燃料电池生产企业量身打造的秦创原·氢合湾燃料电池共性测试平台竣工。测试平台内部设有多个共享测试实验室,供园区企业共享共用,改变了企业的自行小量检测模式,节省了运输时间,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集聚公共设施——特色产业园区按照“管委会+园区(公司)”的发展模式,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和企业个性化需求,建设水、电、路、污水处理等设施,配备了人才公寓、餐厅以及通勤班车等配套,为入园企业建立了公共及商务服务、餐饮住宿等一站式服务体系,降低了企业的“生活成本”。

集聚人才服务——泾河新城通过数智化手段,整合资源,精准了解各类产业人才发展堵点痛点,打造秦创原(泾河)科技人才·企业服务中心和“泾彩Online”线上平台,从政务、政策、商务等基本服务到生活配套、生产配套、人才关爱等方面为人才发展提供“线上+线下”全方位“一站式”服务。

集聚政策服务——30项企业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搬进园区、547项可办事项在园区里咨询受理……随着泾河新城两链融合示范园政务服务驿站的揭牌运行,政务服务不断向基层延伸,实现了园区的事情园区办,把服务送到企业的“家门口”。

亮点在于“特” 优势在于 “链”

特色产业园区亮点在于“特”,优势在于“链”, 因产业聚合形成的“龙头企业+优势产业”组合模式,让企业实实在在获利。

早在招商环节,秦创原·氢合湾-氢能产业两链融合科创区就在“特”上做文章,精准招引和培育氢燃料电池龙头企业、核心零部件装备制造优质企业。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围绕陕西省23条重点产业链中的氢能,打造氢燃料电池系统及关键零部件生产核心区。

陕西旭强瑞清洁能源公司是陕西省氢能“链主”企业, 2021年,企业将省内首个氢燃料电池技术商业化应用项目落地泾河新城,成立陕西旭氢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园区氢能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

近日,由旭氢时代建设的省内首条全自动化氢燃料电池电堆产线正式投产,实现陕西氢燃料电池研发及生产“零的突破”。

“我们生产的电堆,过个马路就能送到氢能源汽车的生产车间,由他们做整车加工和制造。相较以前,共处一园发展,沟通和物流成本都节省了不少。”旭氢时代执行总经理孙剑说。

秦氢元(陕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也告诉记者,园区里的旭氢时代、清极能源、盛世盈创等都是他们的合作客户,对接起来很方便。

通过落地行业龙头、领军企业,目前泾河两链融合示范园已落地氢燃料电池及配件研发生产项目10余个。

“维纳氢能主攻上游市场,旭氢时代主攻产业链中游,两家企业同在园区发展,不仅能共同推进技术攻关,还引来了多个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延链补链强链作用明显。”秦创原·氢合湾-氢能产业两链融合科创区工作人员说。

2022年,西咸新区立足区域资源特点和产业基础,以“链式发展”思路,谋划布局了沣东先进制造产业园、沣西人工智能产业园、秦汉自动驾驶产业园、空港临空经济产业园、泾河两链融合示范园等十大特色产业园区,构建“特色园区承载+重点产业集聚”的发展格局,预计到2025年,园区总产值将达到2000亿元以上。

特色产业园区进一步完善了产业结构,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及更高附加值环节延伸,提升了园内产业链的长度、高度,构筑起了企业成长的家园、发展的乐园。

行动计划:打造一批百亿园区

当前,西安正把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以园促产、以园聚产。

2021年,陕西省下发《关于加快培育特色专业园区的通知》,提出以特色化、产业化、差异化和集群化为方向,重点培育一批产值过50亿元的中小微企业特色专业园区、过百亿元的县域特色专业园区和过千亿元的市域特色产业集群。

今年,又提出实施产业园区三年提升工程(2023-2025年),要求根据定位细化产业门类和发展方向,放大“特”的优势,延伸“产”的链条,有效对接重点产业链,打造一批新增产值100亿元以上的园区。

面向国内国际市场、面向产业发展未来、面向区域功能定位,西安正依托特色产业园区“聚”企业、依托企业“扩”园区,建设一批主导产业聚集、优势特色突出、资源要素汇聚、协作网络高效、治理服务完善的特色产业园区,推动产业从“碎片式”向“集群式”发展,带动人、产、城深度融合。

独行快、众行远。特色产业园区的企业们像小伙伴一样,共享西安产业生态的阳光、雨露和土壤,汲取“园”动力,增强内“区”力,共同奔向前方。

像城墙、大雁塔、钟鼓楼等文化地标一样,一个个特色产业园区正在以“特”标识自己的新形象新风貌,成为独具魅力的西安“产业新地标”。未来,这些新地标,不仅将形成新的产业生态,让企业如鱼得水,还将成为一个个“企业社区”,让更多产业工人在新区、新城享受新生活、追逐新梦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2 06: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竞逐产业新赛道 激发产城融合“园动力”
本文转自:西安日报竞逐产业新赛道 激发产城融合“园动力”泾河新城以特色产业园区引领发展新动能美丽的泾河新城。(本组图片由泾河新城提供)隆基中央研究院。从隆基全球最大生产基地落地,
2023-09-08 03:26:00
为高质量发展点燃强力“新引擎”
本文转自:西安日报秦创原平台聚力成势 科创“种苗”生机蓬勃为高质量发展点燃强力“新引擎”自动驾驶教学平台车。工人正在对生产出的薄膜铂电阻芯体进行高精度分级。开栏语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2023-02-14 03:05:00
本文转自:西安日报2022年陕西汽车产量133.8万辆增速全国第一 新能源汽车产量全国第二■记者 黄晓巍 1月18日,记者从西安市汽车产业链供应链联盟获悉,2022年,陕西汽车产
2023-01-19 03:55:00
...地区最大汽车产业基地“高陵区、经开区泾渭工业园作为西安北部先进制造集聚区和渭北万亿级工业大走廊的核心区,经过20多年的合作共建,积累了良好的工业发展基础,是西安乃至全省汽车产
2024-01-29 03:45:00
本文转自:西安日报新引擎 新动能 新征程2023开年即开跑 西安跑出新速度开年即开跑,西安新年“新”开场:“高新力量”带动高质量发展,各行各业铆足干劲开新局,中欧班列加速跑出新纪
2023-02-14 03:05:00
陕西氢能质量技术创新园迎来首批入驻单位集中签约
中国消费者报西安讯(记者徐文智文/摄)2月6日,由陕西省市场监管局、陕西省国资委、咸阳市政府和西安交通大学共同推动的“陕西氢能质量技术创新园”平台建设项目,在咸阳高新区举行首批入
2024-02-08 15:37:00
本文转自:三秦都市报本报讯(记者 余明)1月4日,西安市文化与科技融合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西安曲江国际会议中心举办。大会聚焦“西安市文化与科技融合产业高质量发展”,共同探讨如何
2024-01-06 02:47:00
...院微电子所徐州研修院”“院士工作站”,与南京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厦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落户苏北首家“诺奖得主工作室”,引进诺奖获得者、院士、国
2024-01-08 04:26:00
创新驱动主力引擎 加快建设高质量园区
...,主动借鉴学习我市和平区、河西区先进经验以及杭州、西安、长沙楼宇经济典型做法,探索发展区域总部经济、网红经济、数字经济。引进新项目,聚焦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领域
2023-01-29 04:04: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