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康熙的身边,确实有一支狼覃统领的秘密部队。在热河行宫,太子亲信凌普率兵逼宫时,康熙曾从这只部队抽调2万人,便轻轻松松平定了叛乱,可见这支部队对皇帝是相当忠诚的,其战力也是相当可以的。
那么,这样一支部队,为什么始终没有传给雍正呢?
我的回答是:这只部队最终肯定传给雍正了。之所以当时没有立刻交给雍正,一是为了再次考验雍正对部队的掌控能力,二是要震慑监视丰台大营、西山锐健营、9门提督管辖的1万多人这三只部队。
这支秘密部队是怎么组建形成的
首先,这支部队人数远远不止两万人。按照清朝作战主力和留守部队6:4的比例,这支部队大概总人数在3.5万人左右。而且康熙当时的原话是:密令狼覃率两万兵马,进驻八大山庄,听其口气也知道不止2万人。
其次,这支部队,是康熙受两件事情启发后组建的。
第一件,是擒鳌拜。
当时,鳌拜气势汹汹。满朝文武,很难分得清谁是忠谁是奸。为此,康熙决定成立一支完全属于自己的直属部队,只听命于自己,这样才能以备不时之需。
魏东亭,就是具体负责这件事情的人。他通过认真排查,把自己认为对康熙忠诚的倔驴子(后被康熙赐名武丹)、郝老四、穆子煦、狼覃,以及鳌拜府的刘华,都加进来了。此外,还加进来许多效忠于康熙的侍卫。同时,聘请铁罗汉史金标做他们的师傅,锤炼武艺。最终,依靠这些人,出其不意,擒拿了鳌拜。
从此,康熙尝到了甜头,事后以这些人为基础,组建了这支特殊部队,但当时人数还不多,也不够重视。
第二件:平三藩
平三藩的时候,朝廷和吴三桂的军队在岳阳地区形成对峙,难分胜负。这时,察哈尔王大军逼近北京,陕西王辅臣坐山观虎斗,危机之中,周培公力挽狂澜,把各府奴才、家丁集合起来,经过训练,形成一把尖刀,击溃了察哈尔的叛军,逼得王辅臣投靠朝廷,奠定了平定三藩的基础。
周培公率兵平叛
这让康熙大受鼓舞,真正认识到留一直后备力量是多么的重要,于是立即决定在原来基础上,扩大这支秘密部队的规模,配备最好的武器,并任命自己信任的狼覃去担任统领。
二、为什么关键时刻,不把这支部队交给雍正?
1,是想再次考验雍正对军队的掌控能力。
对康熙来说,朕遗诏指定了你继位,金牌令箭交给了亲近你的张五哥,你锻炼了这么多年,如果还不懂得把胤祥放出来,利用他的威望帮助你掌管军事大权,那再添进去这几万人,也没用。
2,是要发挥震慑作用。
我相信,以康熙的英明,早早就命令狼覃,派人密切监视丰台大营等三只部队的动向,秘密形成包围态势。一旦出现最坏的情况,雍正无法掌握军权,那就先发制人,执行斩首行动,先把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的领导层给斩首,为雍正赢的喘息的机会。
当然,这是最坏的情况。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最坏的打算,争取最好的结果,对康熙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来讲,很正常。你看他用老四、老八等制衡太子叛乱的手段,就看得出他城府之深。
三、这只部队最终去哪里了?
雍正顺利继位后,这只部队就向雍正效忠,归归十三爷胤祥管辖。鉴于狼覃等已经年岁很大(比康熙要大,70多岁了),雍正很可能下密旨,给部队领导加官进爵,让他们退休。对其他中级军官,则分别打散到其他部队,而用自己信得过的人来接管他们的职位。
这只部队,在雍正朝一直存在。当八王议政,逼宫雍正时,隆科多早早投靠廉亲王胤禩他们,而且他们总结了上次的亏,派人控制了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可雍正为什么那么有底气?底气何来?我想,应该就是这支皇帝才能指挥的动的部队。
雍正死前,因为早早定了弘历为太子,所以这只部队理所当然交给了乾隆。但以乾隆的性格和自信,这只部队几乎派不上用场,被解散的可能性非常大。
总结
狼覃所率领的部队,是康熙从擒鳌拜,灭三藩中,得到的启发,而建立的一只直属于皇帝的战略机动部队。事实证明,他就像一把隐藏在黑暗中的利剑,不出手则以,出则必胜。在击败太子第一次造反阴谋中,一亮相,就发挥了极大作用。
这样的战略部队,是非常有必要的。《亮剑》中山本大队的特种兵部队,就是这种思路的体现。战争到了僵持阶段,一支奇兵的出现,可以对扭转战局起到决定性作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4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