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新华网
新华社武汉7月14日电 题:从煤灰山到一湖碧水——戴家湖变身记
新华社记者熊琦、万芃琦
盛夏时节,位于武汉市青山区的戴家湖公园里,满池荷花绽放,湖面波光粼粼。青翠的草坪间散落着几处具有工业元素的雕塑,仿佛静静地诉说着长江畔这片绿地来之不易的经过和这座重工业城市蓬勃发展的历史。
20世纪50年代,青山这片长江右岸的滩涂,被选址为新中国第一家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武钢的建设基地,“十里钢城”拔地而起。
“我现在经常梦见儿时的戴家湖,梦见荡起双桨、游泳戏水的美好时光。”76岁的“钢二代”胡昇在武钢建设之初,就和父母举家迁至青山。他见证了戴家湖的变迁。
俯瞰戴家湖公园。新华社记者王建华 摄
因武钢建起的青山区,先后迎来了一冶、武石化等国有特大型工业企业,成为全国闻名的重工业区。
发挥着重要保供作用的青山热电厂火力全开,发电产生的大量粉煤灰无处可去,戴家湖一度成为倾倒粉煤灰的容器,几条管道从厂区接到这里,日夜不停地排出黑色灰浆。
到了90年代,粉煤灰越堆越高,形成了10多米高的“戴家山”。“天晴的时候,一刮风就满天灰;下雨的时候,又是满地黑乎乎的泥水。”胡昇说。
2000年之后,一批新型建材厂开始尝试用粉煤灰造砖,这座煤灰山成了当时抢手的“资源”。几年功夫,山被铲平,甚至挖出了十几米的深坑,雨水积攒,“湖”仿佛又回来了,但很快这里又变成了一座垃圾山。
随着武汉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2013年,戴家湖公园破土动工。历时一年多,完成粉煤灰清运、生态修复、水体恢复和景观改造,戴家湖又见碧波荡漾。
76岁的“钢二代”胡昇在戴家湖公园赏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4 23: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