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幸存者不足20人 她们还在等一个道歉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15 01:31: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扬子晚报

8月14日是世界“慰安妇”纪念日

幸存者不足20人 她们还在等一个道歉

幸存者不足20人 她们还在等一个道歉

8月14日是世界“慰安妇”纪念日。当日,不少观众走进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参观 万程鹏 摄

8月14日是世界“慰安妇”纪念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共有二十余万女性遭受日军“慰安妇”制度的伤害。如今,中国大陆健在的“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已不足20人。

记者了解到,2021年,2位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者永远离开了我们。去年又有侵华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者方巧梅、雷金二、李淑珍、罗奶奶、张奶奶五位老人离世。

2021年到2022年,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工作人员先后在湖南调查走访,新确认10位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受害老人勇敢地站出来,讲述当年的不幸遭遇,为日军侵华暴行再添铁证。

2021年,中国大陆地区有7位高龄女性站出来勇敢发声,用血色斑驳的事实控诉曾经被深埋的暴行。2022年,又有3位奶奶经历的惨痛历史经调查走访被披露。

令人揪心的是,她们在被确认后不久即去世。去年离世的雷金二,1925年7月25日生,湖南华容县人,雷金莲的姐姐。1943年春夏的一天,雷金二被日军抓住,押往据点,每天都有数量不等的日军对其施暴。十几天以后,父亲在得知雷金二被关在日军据点里,通过维持会用钱把她赎了回来。为了搭救雷金二和雷金莲,父亲几乎将家里的值钱东西都变卖了。

工作人员去年在调查中见到方奶奶时,她静静地坐在堂屋右侧的房间窗边,安静地看着大家,不说话。就是这样一位老人,在她18岁那年,刚生完孩子,还在月子里,就被侵华日军强掳走,被迫沦为“慰安妇”。她对儿媳妇视如己出,曾经在诉苦时,跟儿媳提到这段不堪回首的往事:那时,她刚生完儿子还未满月,儿子嗷嗷待哺。公公不让日军把她带走,日军就用刺刀残忍地将方奶奶的小叔子刺死。日军杀了她家的猪,然后将方奶奶抓走了。8天后,才回到家里。此时襁褓里的孩子因没有奶吃已经饿死了。

2022年12月12日早晨,方巧梅在湖南平江逝世,终年102岁。她们正逐渐老去,而那些记忆时间永远无法将它冲刷。那段历史必将永远被世人铭记。她们的伤痛不容忘却,她们还在等待一个道歉。

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工作人员表示,老人们直面惨痛遭遇的勇气,激励着我们把关爱和发现受害老人、挖掘日军“慰安妇”问题相关史料、推动“慰安妇”资料申遗等工作坚持到底。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5 12:45:3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2024年2月18日下午16点许,侵华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沈奶奶在湖南长沙县逝世,享年93岁。沈奶奶,1931年7月生,湖南长沙县人。1944年,日军来到沈奶奶家居
2024-02-19 09:16:00
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获赠“慰安妇”主题雕像
...。 日军“慰安妇”制度问题自二十世纪90年代初因受害幸存者的勇敢揭露逐渐浮出水面,迅速受到世界广泛关注,随后,中国、韩国、美国等国家落成多座“慰安妇”雕像。此前,南京利济巷
2023-10-14 15:13:00
送别!两位侵华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去世
2023年8月29日下午3时许侵华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王志凤在海南澄迈逝世享年99岁王志凤,1924年生,海南澄迈人。16岁那年,王志凤在借米回家的路上不幸遇到了日军,被
2023-09-07 16:34:00
送别!又一位侵华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者离世
...消息,2024年2月14日凌晨,侵华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欧阳奶奶在湖南平江逝世,享年97岁。欧阳奶奶生于1927年
2024-02-14 19:57:00
“慰安妇”主题雕像捐赠南京
...者金学顺。上世纪90年代初,日军“慰安妇”制度因受害幸存者的勇敢揭露逐渐浮出水面。随后,中国、韩国、美国等国家落成多座“慰安妇”雕像。“一座雕像就是一段固化的历史。”侵华日军
2023-10-15 08:05:00
“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用生命做证 用血泪控诉
...,通过实地走访还原历史真相,寻找“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用生命做证 用血泪控诉持续6年追踪记录,跨越4万公里跟踪拍摄。自2017年起,本报记者与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的调
2022-12-14 08:37:00
送别 | 侵华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李美金去世
...胞纪念馆2023年11月9日22时许侵华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李美金在海南澄迈逝世享年98岁李美金阿婆李美金
2023-11-10 15:35:00
传递 铭记  她们的血与泪不能忘
...人遭虐而死。如今,中国大陆健在的“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已不足20人。她们的伤痛不容忘却,她们还在等待一个道歉。14日,不少观众走进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参观,一张张慰安
2023-08-15 04:24:00
侵华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刘年珍去世
2024年2月27日12时许,侵华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刘年珍老人在湖南岳阳县去世,享年107岁。△刘年珍奶奶刘年珍,1918年4月生,湖南岳阳人。1944秋,刘年珍被日
2024-02-27 16:5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
康熙生父是洪承畴?乾隆、光绪身世也成谜?清史专家:均是谣言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一则“康熙生父可能是洪承畴”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发热议。对此,11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5-11-07 19:5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日前,在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六周年之际,茅盾文学奖与鲁迅文学奖双奖得主、著名作家徐则臣携新作《域外故事集》做客南京世界文学客厅
2025-11-07 07:50:00
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
南京市档案馆物证还原英烈隐秘岁月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吴石烈士户籍卡。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杜文双 摄南报网讯(记者祝东秀苍淑珺通讯员王伟朱亚东)热播剧《沉默的荣耀》凭借对吴石将军潜伏历程的真实还原
2025-11-07 07:5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嘉祥县孟姑集镇岳楼村的岳氏家祠。这座祠堂始建于康熙二十五年,康熙皇帝为表彰岳峰秀的清正廉洁
2025-11-06 09: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