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朱允炆强硬削藩,明朝中央与藩王权力斗争的背后原因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9-11 22:34:00 来源:戏说三国

网络历史圈有这么一个观点,说朱允炆不用推恩令是因为明朝藩王“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因此没有封国土地就没有办法进行“推恩”。

朱允炆强硬削藩,明朝中央与藩王权力斗争的背后原因

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

淮下书生不这么认为,用“推恩”之法削藩并不是让你照搬汉朝的“推恩令”,不一定要推土地,爵位大小,食禄多少,卫兵数量,甚至包括王府里的房屋都可以推啊。

比如前一任藩王每年食禄10000石,他有五个儿子,他死后,五个儿子平均每人2000石,原来的王府里的房屋也可以由五个儿子进行分配。

朱允炆强硬削藩,明朝中央与藩王权力斗争的背后原因

图解“推恩令”

只要藩王有可以分割的财产,就都可以进行推恩。就好比老百姓子女分家产一样,平均分就行了,而不是让一个人继承。

实际上推恩削藩的方法,在当时的建文朝就有人提出来过。前军都督府左断事高巍和户部侍郎卓敬等人,便主张采用汉代“推恩令”的办法进行削藩。他们主张“勿行晁错削夺之谋,而效主父偃推恩之策。”把藩王的权力和财富分配给藩王所有子孙,而不仅仅由嫡长子一人继承。

朱允炆强硬削藩,明朝中央与藩王权力斗争的背后原因

当时主张推恩削藩的

同时要异地分封,比如把雄才大略的燕王改封到南昌,或者南边藩王的儿子封到北边,北边藩王的儿子封到南边,这样诸藩不用削就自削了,就不会对朝廷构成威胁了。朱允炆当时也觉得这个方法不错,但是我就不用。

朱允炆强硬削藩,明朝中央与藩王权力斗争的背后原因

卓敬建议把燕王改封南昌

朱允炆为什么不用呢?有两个原因:

第一,周期太长了。

你看汉朝刘秀家族传承,先祖是汉景帝的儿子,长沙定王刘发,高祖舂陵节侯刘买,曾祖郁林太守刘外,祖父巨鹿都尉刘回,父亲南顿令刘钦,最后是种地普通百姓刘秀。经过五代才推成普通百姓,一代算20年也需要100年了,这其中还有父亲早逝和王莽篡汉而加速的影响。就这个速度,显然不是朱允炆想要的。

朱允炆强硬削藩,明朝中央与藩王权力斗争的背后原因

刘秀谱系

第二,实力悬殊太大。

后来朱棣能夺得皇位,可能连他自己都不敢想象。我们知道打仗打的是钱粮和兵力,而明朝藩王的钱粮是中央发的,不能自行对地方百姓进行征税。军队也只有自己的王府卫兵,规模在五千到三万之间不等。朱棣起兵时用的就是燕王府的800亲兵,而朱允炆坐拥整个天下,手握爷爷留给他的百万大军,更有天下赋税钱粮做担保,即使强硬削藩逼反了某位藩王,也不惧跟他干一下。我要是朱允炆,我也选择直接削!

朱允炆强硬削藩,明朝中央与藩王权力斗争的背后原因

朱允炆坐拥天下

因此,当时的朱允炆根本不需要慢慢来,他有实力有底气直接强硬削藩。

当然了,在直接削的意见队伍中,也分成了两派。比如齐泰主张擒贼先擒王,首先削掉像燕王这类势力强大的,其他藩王也就不足为虑了。而黄子澄则认为燕王实力强大,应该先削掉周王、齐王、代王等实力弱小且有过错的藩王,去掉燕王的羽翼,等时机成熟再削燕王。

朱允炆强硬削藩,明朝中央与藩王权力斗争的背后原因

齐泰黄子澄剧照

很可惜,朱允炆选择了后者。同时,朱允炆削得也太过激进了,把自己这些叔叔,不是废为庶人,就是圈禁,而随着湘王朱柏的自焚,中央和诸藩的矛盾算是彻底激化了。逼死叔叔的恶名,也让朱允炆在道义上输了一截。最最关键的是打草惊蛇,从而让燕王朱棣开始有所准备。

朱允炆强硬削藩,明朝中央与藩王权力斗争的背后原因

朱允炆剧照

当然了,还是上面讲的,朱允炆有实力有底气这么激进地削。激进削藩不是他最终失败的原罪,优柔寡断错误指挥,才是原罪。

最后总结一下为什么朱允炆不选择“推恩”之法削藩呢?时间长、见效慢、同时自己实力强大,强硬削藩也不怕你反。你们觉得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2 00: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明朝削藩策略:为何弃用“推恩令”
...的焦点。明朝作为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王朝,其在处理宗室藩王权力问题上采取了独特的策略,特别是放弃了唐朝时期曾使用的“推恩令”,这一政策的不采用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复杂的政治
2024-10-15 21:04:00
探究朱祁钰未杀朱祁镇的背后原因
...变得复杂起来。在明英宗朱祁镇的统治时期,朱祁钰作为藩王,对皇权充满了渴望。然而,他同时也深知兄弟情谊的重要性,这种复杂的情感纠葛使得他在权力斗争中犹豫不决。当明英宗朱祁镇在土
2024-02-19 20:23:00
朱允炆为何弃推恩令政策,最终导致靖难之祸?
...风波背后到底藏着什么隐情?今天咱们就好好唠唠。明代藩王制度:看似“精妙”,实则“坑人”。明初的藩王制度,表面上看起来挺高端,实际上却是个“埋雷”的设计。跟汉代的藩王不同,明朝
2024-12-23 11:25:00
朱棣与姚广孝上演明朝的权力游戏
...标成为新的太子。朱元璋共有26位儿子,其中有9位被封为藩王,分别管理不同的地区。这些藩王手握重兵,若是皇位出现真空,他们必然趁机谋权。若要选一位藩王作为太子,其他藩王必定心怀
2023-09-09 18:19:00
中国历史上四次著名“削藩”的影响
...(即明成祖)夺位后再行削藩。明建文帝削藩,旨在削弱藩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然而,这一举措却引发了靖难之役,燕王朱棣起兵攻打南京,最终夺取了皇位。朱棣登基后,对藩王势力依然心存
2024-02-18 21:00:00
明朝宗室大案:韩王朱融燧的权力斗争与挑战
...明正典刑,为太祖皇帝清理不孝子孙。韩王是明朝的一位藩王,始封王是朱元璋第二十子朱松,本来朱松的封地在东北开原,但是他却碰到了父亲去世和靖难之难,一直没有就藩,而夺取皇位的朱棣
2024-02-05 12:41:00
朱棣与朱权的权力角逐:明朝靖难之役的经过与影响
...璋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基础,大范围地封赏了朱氏的亲族为藩王。他原意是希望这些封疆大吏能为中央政权起到稳固的作用,成为帝国的坚实屏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藩王逐渐崛起,对中央的挑
2023-10-12 04:59:00
建文帝的失败与朱棣的胜利:明朝的权力斗争与战争
...年轻时过得那种艰难困苦的生活,所以他把他的儿子立为藩王,封给他们富饶的属地,命令他们保家卫国,允许他们有自己的护卫队,1万到10万不等。可惜的是,太子早早去世,这让明太祖备受
2023-10-30 15:23:00
靖难之役的历史背景与人物分析
...炆即位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开始着手削除各地藩王的权力。这一举动引发了藩王们的不满和反抗,其中以朱棣的反应最为激烈。他在北平周围及城内部署兵力,以防边为名,把明太祖第四
2024-02-26 11:3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近日,山西省女作家协会在太原举办“2024三晋女书”系列丛书研讨会。这是该协会组织出版的第六套会员丛书,包括太原市任爱玲的《时间向远方延伸》
2025-10-20 18:27:00
一拿起这本厚厚的书,我就想起了它的作者、已逝的著名作家陈忠实的那张面孔。粗糙多皱纹的脸、黝黑的皮肤、凌乱的头发,仿佛四季轮换的风雨
2025-10-20 18:27:00
在某县一宣传栏中,张贴了这样一张宣传标语,上写:“趁势而上,全面谱写……新篇章。”其中,“趁势而上”是“乘势而上”之误
2025-10-20 18:27: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走进鱼子山抗日战争纪念馆:重温“打不垮”的烽火岁月
(视频拍摄:王宏飞 视频制作:周颖)(海报设计:梁玉)在北京市平谷区山东庄镇,曲折狭长的山谷中有个红色旅游村庄——鱼子山村
2025-10-20 20:39:00
“彩墨生辉·古壁乾坤”《河北古代壁画艺术精品展》10.20-10.31相约河北美术馆
2025-10-20 10:37:00
“快看这个,是乾隆的‘古稀天子之宝’,以前只在书画复制品上见过乾隆的印章,今天总算见到实物了。这温润的玉质、精湛的雕工
2025-10-20 07:37:00
文物出道计划 | 水里“冒出来”的战国小钺钺
编者按:文物很i(内向),文创帮它“开麦”!《文物出道计划》以贵州省博物馆上新的文创为引,通过文创复刻的文物细节,从“年轻化
2025-10-19 19:54:00
国家京剧院一团《四大名著经典剧目展演》将在石家庄上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0月19日,国家京剧院一团《梨园芳华·国粹流韵——四大名著经典剧目展演》将在河北省艺术中心上演。作为2025年京津冀戏曲展演季
2025-10-18 10:46:00
不止胜负!10月18日,“河北五超”第十轮定州vs辛集,赛前非遗“碰一碰”,定州孩儿枕VS辛集皮贴画。
2025-10-18 21:21:00
千年汉碑“活”了!一场隶书展,如何让中原大地与两汉大唐倾谈?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千年汉碑气象新,中原翰墨正风流。10月18日,全国第五届隶书作品展览在郑州美术馆(新馆)启幕,这场代表当代中国隶书艺术最高水准的盛会
2025-10-18 19:47:00
长镜头|从西辽河到桑干河——追寻红山文明的历史轨迹
红山文化,是西辽河史前文明的代表,被称为中华文化的“直根系”。考古研究表明,红山文化从西辽河起源、大凌河鼎盛,到桑干河扩张
2025-10-17 09:18:00
故宫院藏捐献文物展今日开展
▲本次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今日起,“仁风景从——故宫博物院藏捐献文物展”在故宫景仁宫开展。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2025-10-17 10:25:00
一座道法自然的山
十堰广电讯(十堰日报记者 吕伟 武当山融媒记者 冯开春 徐刚)“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公元前485年前后
2025-10-17 16:53:00
保宁寺独特的关公像
走进窦大夫祠,那古朴的气息便扑面而来,仿佛瞬间将人拉回了遥远的过往。而祠内的保宁寺,更是一处承载着岁月故事与艺术神韵的所在
2025-10-17 21:50:00
【大风影像】唐诗道-蓝关古道
蓝关古道是中国最早国道,是最为险峻的古道之一,兴起于商周,发展于秦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其作为通往荆楚之地的军事、商旅通道
2025-10-16 08: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