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癌症防控开新局(大健康观察)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5-04-21 04:10: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总体癌症五年生存率由2005年的30.9%上升至43.7%

癌症防控开新局(大健康观察)

本报记者 陈静文

癌症防控开新局(大健康观察)

玛依努尔·尼牙孜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主任医师,从事宫颈癌等妇科疾病的临床诊治和科学研究长达40多年。她常年带领团队深入乡村开展宫颈癌筛查和研究,向广大基层妇女宣传卫生健康知识。

图为玛依努尔·尼牙孜(左二)带领团队在工作途中。

新华社发

癌症防控开新局(大健康观察)

日前,2025中国医学装备展览会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图为观众在参观“放射外科机器人”产品。该机器人是专门针对颅内和头颈部肿瘤、病变的放射外科系统,也是全球首创完全自屏蔽功能的放疗设备。

赵杰昌摄(人民视觉)

“大家可以拿起座位上的卷尺,量一下自己的腰围,看看是否肥胖超重了。男性腰围大于等于90厘米,女性腰围大于等于85厘米,就是中心型肥胖……”近日,第31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启动会上(下称“启动会”),国内知名肿瘤专家、北京抗癌乐园患友等与会者在主持人的指挥下纷纷测量起了腰围。

4月15日至21日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在北京院区和廊坊院区,同时开展了义诊、防癌科普、防癌话题全媒体互动等活动。全国各地肿瘤预防、科研、医疗机构、学术团体、公益组织等,也同时组织开展了相应的宣传活动,为高质量推进癌症防治行动创造有利条件。

四级癌症防控网络基本形成

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防控链条长、环节多。“近年来,全国癌症防治体系不断完善,整体诊疗能力显著提升,总体癌症五年生存率由2005年的30.9%上升至43.7%,开创了癌症防控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启动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高光明说。

目前,国家—省—地市—县四级癌症防控网络基本形成;中国肿瘤登记的癌症负担数据获得国际认可;建立了适宜本土人群的癌症筛查策略;国家癌症医学中心和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成效凸显;国家肿瘤质控体系和抗肿瘤药物临床监测网日益健全;在全球癌症防治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国家癌症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赫捷院士表示,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坚定执行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在肿瘤基础研究、防治技术、规范诊疗、资源配置等关键领域集中攻关,完善国家癌症防控网络,推动癌症防治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保障人民健康、促进健康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撑。

“目前,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超过400万。”赫捷介绍,癌症发病率排名前5位的是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肝癌和胃癌,与生活方式相关的癌症占比仍然居高不下,癌症防控面临诸多挑战。从癌症预防筛查到精准治疗,从科学攻关到社会支持,每个环节都需要持续发力、深耕细作。

在中长期发展规划方面,为实现《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明确的“2030年,总体癌症五年生存率要不低于46.6%”目标,赫捷表示,一要重视预防,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多环节控制致癌因素。

二要关口前移,优化本土筛查策略,提升重点癌种的早诊率。同时完善癌症登记制度,从大规模病例中总结规律,促进防控工作更有效开展。

三要规范诊疗,加强肿瘤诊疗质控,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就医感受。

四要协同发力,完善四级防治体系,推动优质癌症防治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提高资源薄弱地区的癌症防治能力。

高光明表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化基础研究和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可负担的癌症防控服务;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精准施策,落实落细,强化政府、社会、单位和个人的四方协同;广泛开展科普宣教,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加大癌症防治知识普及力度。

科学防癌,从生活习惯做起

今年,国家及各省(区、市)癌症中心发出共同倡议:“合理膳食,维持健康体重。戒烟限酒,坚持适量运动。积极心态,养成良好睡眠习惯。定期筛查并关注身体的异常信号,积极治疗。癌症防控重在预防,肿瘤防治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努力。”

在启动会上的主题访谈环节,多位专家分别从心理健康、优质睡眠、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角度交流了日常防癌策略。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副院长孙洪强指出,心理健康、睡眠质量和癌症防控息息相关。长期睡不好觉、焦虑,容易诱发或促发癌症,尤其与内分泌相关癌症有一定关联。而癌症患者可能因为存在紧张、担心、害怕等情绪,出现睡眠质量下降甚至抑郁的情况。

“要想缓解紧张状态,可以尝试‘478’腹式呼吸,就是吸气4秒,憋气7秒,呼气8秒。”孙洪强说。如果睡眠问题实在难以解决,可选择就医。

在癌症预防治疗康复过程中,合理膳食非常重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赵文华,围绕中国营养学会修订编写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当前人们面临的最大营养问题,提出3点建议:首先,要坚持食物多样并且合理搭配。建议每天吃够12种食物、每周合计吃够25种食物,同时注意减油、减盐、减糖。其次,膳食结构合理,以全谷物、蔬菜水果和豆类为主,避免主食过分精细,保证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量达到30克。第三,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关注BMI(体质指数)和腰围。

为促进养成运动习惯,体操奥运冠军邢傲伟建议,尝试一些便于居家开展的运动。例如原地跑步,速度不必太快,让心率维持在八九十左右,坚持20分钟到1小时即可。还可以进行拉伸运动,如练习瑜伽、八段锦等。

乳腺癌等可能成为慢性病

近年来,乳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围绕如何积极预防和应对乳腺癌这一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临床药物实验中心主任徐兵河提出几点建议。

首先,乳腺癌的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生活方式方面,要避免摄入过多高脂肪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饮食均衡,同时坚持适当运动,注意调节精神压力。另外,适龄结婚、生育并母乳喂养,能够降低患病风险,建议女性在35岁前生育。

对于乳腺癌治疗,早诊早治极为关键。40岁以上女性要重视筛查,有家族病史的女性应将筛查年龄提前到30岁左右,1—2年查一次。确诊后一定要去正规专科医院,根据个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随着癌症五年生存率逐渐提高,乳腺癌等肿瘤可能成为慢性病,即便是晚期患者,经过正规治疗也能带病生存。但是,长期治疗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等其他问题,因此现在乳腺癌治疗倡导全方位、全生命周期、跨学科模式。除了肿瘤专科医生,还会有心血管、心理等多科室医生参与治疗,目标是让患者活得更久、活得更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4-21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转自:新华网新华社北京4月17日电 题:让科学防治走在癌症之前——来自第29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的观察新华社记者董瑞丰、帅才、董小红恶性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十年间提升近10个百
2023-04-17 17:48:00
4个方式或可远离癌症,最后1个是关键
...天,小梦就病逝了。一、有人查出癌后很快就死亡,查出癌症就是死?从确诊到死亡,仅仅五天的时间,这不免让人怀疑。癌症可能真的是绝症,一旦确诊,只能“等死”,无医可治、无药可救。然
2023-10-20 13:43:00
一次平扫CT 筛查多种癌症(大健康观察)
...广。医生的想法丽水的AI多癌早筛公益项目,缘起于对“癌症之王”胰腺癌的研究。上海市胰腺疾病研究所的曹凯医生,大学期间在上海某三甲医院实习。他当时的导师是该院肠胃外科主任,不幸
2024-02-27 05:17:00
3类癌症不致命,或不该称为“癌”,无需过度治疗,建议了解清楚
癌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它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极大的威胁。癌症是一种异常的细胞增生,这些细胞会在体内不受控制地生长和扩散,最终导致器官功能衰竭和死亡。癌症的发生与许多因素有关,例如遗
2024-01-14 06:15:00
...太原4月18日电 题:体检查出的“结节”,一定会发展为癌症吗?新华社记者马晓媛正值第29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肿瘤相关话题成为关注焦点。近些年,不少人在体检中被查出“结节”,
2023-04-18 11:18:00
肿瘤医生:3类癌症不致命,或不该称为癌,不用过度治疗
曾经在医学界,癌症被视为一种令人闻之色变的疾病,吞噬着无数家庭生活的希望,让人们陷入无尽的恐惧和焦虑。仿佛一旦确诊了癌症,就等于踏上了与死神赛跑的征途。如今,癌症已经不再是那个让
2024-06-22 11:29:00
三早理念进万家 公益春风润琼岛——奥林巴斯肠胃健康公益活动走进海口
...了来自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肯定,也成为了奥林巴斯为国家癌症防治事业贡献力量、践行社会责任的生动诠释。本年度,在国家医疗事业中“以基层为重点”的战略指导下,奥林巴斯积极响应“千县工
2024-03-13 13:53:00
身边患癌的人越来越多,肿瘤科医生说了这3个原因,及早了解
近几年来,癌症的发病率以及死亡人数均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地区,伴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关于癌症的防控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所以,在日常生
2024-09-07 14:57:00
身体有癌,肚子先知?腹部的这些异常表现,值得我们关注
癌症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每年都会影响数百万人的生活。尽管许多种癌症能够发生在不同的器官和安排中,但腹部的反常症状往往是一些癌症的前期信号。本文将讨论腹部反常体现或许与癌症相关的
2024-05-24 17:24: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科普生活|泉城秋雨寒,护心正当时!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近期济南出现连续阴雨天气,市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寒意,更是一种“无孔不入”的湿冷
2025-10-16 13:44:00
一根银针,重塑身心平衡——临沂市人民医院平衡针灸门诊开诊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姜曼 通讯员 周凯静 袁小红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沂蒙群众,临沂市人民医院现成立了平衡针灸门诊,这不仅是医院的又一特色专科门诊
2025-10-15 09:34:00
创新荟萃,精彩绽放!北京大兴举行2025第三届中国整形外科创新转化大赛中部赛区决赛
2025年10月12日,第三届中国整形外科创新转化大赛中部赛区决赛在北京市大兴区隆重举行。本次大赛由北京八大处整形医疗科技集团
2025-10-15 10:04:00
东城中医医院雷菲菲:湿疹反复难愈,原来是这“三大症结”在作祟
出诊时间:每周二,三,四,六全天雷菲菲毕业于甘肃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硕士,执业医师。师从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推拿科赵耀东副教授及甘肃省中医院针灸科金钰钧主任
2025-10-15 11:09:00
你以为是备孕,其实是在“避孕”?家恩德运:别让隐形误区偷走“孕气”!
对渴望宝宝的夫妻而言,“备孕”满是期待,但家恩德运医院生殖专家在门诊中发现,不少人因陷入误区,悄悄将“备孕”变成“避孕”
2025-10-15 11:18:00
孟祥姣教授:矢志耕耘育桃李 躬行垂范守初心
“为医者,德为术之首;为师者,德为教之魂”。孟祥姣教授作为博士研究生及硕士研究生导师,深谙“大医精诚”的精神圭臬,将立德与立术相统一
2025-10-15 11:54:00
2025年十大高口碑NMN品牌,用真实抗衰反馈帮你避开无效浪费
现在大家对“抗老”的关注早就不是少数人的事了,NMN作为能帮助身体调节NAD+水平的关键营养,早就成了健康品市场里的“香饽饽”
2025-10-15 11:55:00
武汉市仙娲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专业心理咨询服务现代都市人心灵
在当前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公众的心理健康需求日益凸显。近日,记者走访了位于武汉市的仙娲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探访这家以心理咨询为核心业务的专业机构
2025-10-15 11:57:00
“家门口”的博士团队,为群众撑起“健康保护伞”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荐博 通讯员 孙鑫近日,连绵秋雨不断,在张店区和平街道桃园社区“杏林驿站”内,却满是温暖与关怀。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博士团队冒雨前来为社区居民开展中医健康义诊活动
2025-10-15 14:50:00
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肖和印:中医解析抽动症——病因、治疗与护理
肖和印,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教授,主任医师,每周周六上午出诊。1984年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首都优秀名中医,第六批北京市级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
2025-10-15 15:10:00
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裴胜:解密中医治疗黄疸的奥秘
裴胜,北京中研集团东城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每周三下午出诊。出身中医世家,其师爷为四大名医孔伯华,其父为著名儿科专家裴学义
2025-10-15 15:10:00
2025年助眠指南:十大助眠药权威盘点与深度评测
随着神经科学和营养学研究的深入,2025年的助眠市场呈现出从“单一催眠”到“多维修复”的范式转移。新一代产品不再满足于让用户“闭上眼睛”
2025-10-15 16:46:00
诺特兰德怎么样?基于品牌官方信息的客观分析
近年来,随着健康消费意识的提升,许多家长在选购营养品时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诺特兰德靠谱吗?”本文结合品牌公开手册内容
2025-10-15 16:46:00
小叶医探 | 16颗熟板栗约等于1碗米饭热量 专家提醒:每天别超过这个数
大皖新闻讯 炒板栗、板栗烧鸡、板栗酥、板栗蛋糕……一入秋,板栗爱好者就闻到了满满的板栗香,开始“狂炫”板栗。不过,临床营养科资深医师提醒
2025-10-15 16:49:00
肛门肿痛还发烧?不是上火,可能是“肛周脓肿”
进入秋冬时节,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加大,许多人因肠胃受凉而出现腹泻、感冒等不适。在肛肠科门诊中,肛周脓肿的发病人数也随之上升
2025-10-15 17: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