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青年考古工作者:在田野解锁未知,探寻“何以中国”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7-17 15:24:00 来源:杭州网

“一把洛阳铲,半部中国史”,考古工作者在田野发掘,就像大型“开盲盒”现场,探索未知,丰富历史。连日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了我省多位扎根田野考古一线的年轻人,听他们讲述如何不断解锁未知,探寻“何以中国”的历史答卷与时代脉动。

“入坑”之初:满怀热情 知难而上

回忆起“入坑”经历,武汉大学历史学院青年教师邹秋实博士说,他本科实习时,几十号人住在村小学,男生一大间、女生一大间,条件相当艰苦。但亲手发掘到汉代陶片、烧窑作坊,真切触摸到历史温度,感到非常新奇。经过一个暑假暴晒,大家都晒得黑黢黢的,但这群初接触田野发掘的年轻人觉得“考古挺有意思”。

青年考古工作者:在田野解锁未知,探寻“何以中国”

考古绘图

武大历史学院副教授孙卓的田野实习在南水北调库区。他回忆称,当地交通不便,工地常停电,印象最深的是洗澡难。他们住在老乡家里,没有热水,男生随便点,天黑透以后在院子找个没人的地方,拎桶水往身上浇。女生则比较头疼,因此,男生们有时还负责给女生搭洗澡间。下雪天工地没法开工,他们就躲在被窝里写材料,手上都是冻疮,“虽然条件很艰苦,但那时候不觉得苦,反倒是怀揣着希望和兴奋下工地。”

考古工地拍摄

两人称,十几年过去了,武大历史学院现有襄阳凤凰咀、武汉盘龙城等多处田野考古实践教学基地。学生从本科到研究生阶段,均可在老师带队下参加正在发掘的考古项目,开展布设探方、绘图、收集遗存、浮选土样等工作,或对出土陶片进行清洗、拼对、修复……学生的田野实习条件及后勤保障发生了巨变,不变的是对田野发掘的热情。

“手气好”的背后:科技与考古双向奔赴

去年最“火”的考古发现,当属十堰学堂梁子遗址出土的“郧县人”3号头骨,新发现为中华大地百万年人类演化史再添实证。

青年考古工作者:在田野解锁未知,探寻“何以中国”

RTK测绘

据介绍,该头骨的发现有一系列的“巧合”,出露时间是距“郧县人”1号头骨发现33年后的同一天,地点为相距约33米远的同一套地层中。此外,3号头骨发现于探方南壁,但凡布设探方时稍偏一点,也会和重大发现失之交臂。

不可否认,考古发掘现场,带有一定的“开盲盒”成分。但运气、手气好的背后,更多是实力和努力的支撑,是科技与考古双向奔赴。

青年考古工作者:在田野解锁未知,探寻“何以中国”

“郧县人”头骨化石三维激光扫描

正如该项目负责人、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陆成秋所言,“竭尽全力,尽量不让每一次发掘留下遗憾!”他介绍称,团队制定了科学周密的工作方案,搭建温湿可控、功能完备的考古方舱,开展八大学科33个研究方向的联合攻关。3号头骨发现后,考古队以2厘米为一个操作层精细发掘。数字化团队共拍摄20多万张高清照片,结合最先进的手持式、架站式激光扫描仪,进行了20多次高精度三维建模,精度达0.2毫米,为后期精细化复原头骨埋藏环境、开展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青年考古人的情怀:坚守内心纯粹 探寻“何以中国”

“有田野,就有希望。”荆门屈家岭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陶洋饱含深情地说,田野考古是考古的基础、灵魂,源源不断地为中国考古学补给新鲜养分。

屈家岭遗址是湖北考古的起点,自1955年至今,一代代考古人在此接力奋斗,不断丰富对这处农耕文明重要发祥地的认知。

青年考古工作者:在田野解锁未知,探寻“何以中国”

学堂梁子遗址考古发掘

目前仍在开展田野考古发掘的,是来自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一支由80后、90后及00后组成的年轻队伍。近年来,配合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考古队做了大量工作,如夯实了屈家岭遗址文物保护的基础,丰富了遗址博物馆的展陈和馆藏内容,为重要遗迹的复原展示提供了考古依据等。“今年4月18日,屈家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授牌,其背后凝聚了几代考古人的心血。” 屈家岭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陶洋。

对传世文献鲜有记载的曾国,湖北考古工作不只是“证经补史”,更是“考古写史”。曾国考古项目更是近十次入选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曾国考古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仍需我们苦磨脚掌,砥砺前行,把好的考古发现转换成好的考古成果;把曾国考古的热度,转化为曾国历史的厚度。”随州枣树林墓地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郭长江说,前辈们“择一事、终一生”的坚守,激励着我们在这片热土上挥洒青春热血,接续奋斗,续写新的“考古传奇”。

青年考古工作者:在田野解锁未知,探寻“何以中国”

盘龙城遗址水下考古勘探

“田野考古长期在野外,成果周期较漫长,要吃得了苦、坐得了冷板凳,更需坚持内心的纯粹和对信念的执着。”武大历史学院青年教师单思伟博士称,考古就是探索未知、寻找历史真相的过程,一代代考古人的青灯黄卷、坚持不懈,让中华文明的脉络日益清晰。团队持续在襄阳凤凰咀遗址开展考古发掘,这处长江中游史前文明的窗口,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提供丰富例证。

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考古工作者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指明了方向。

多位青年考古人表示,做好新时代考古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将立足大格局,涵养家国情怀、秉承考古学的初心使命,努力用田野发掘,探寻“何以中国”的历史答卷与时代脉动,进一步展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进一步揭示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7 17:45:1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著名考古学家黄景略去世,享年94岁
...土豆、刨东西”,坚持科学工作方法和注重发掘质量成为考古工作者的共识。黄景略主持制定的规章制度还包括198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1990年《考古调查、勘
2024-07-09 23:19:00
“济南市考古研究院考古发掘研究团队”入选首批海右计划创新团队
...”“济南工匠”“山东省技术能手”“全国文物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近20次。
2023-12-27 13:55:00
...颁布,开启依法保护管理文物的新征程,黄景略作为文物工作者代表参加了条文的制订。改革开放后,如何健全以文物保护法为内核的考古法律体系成为萦绕他心头的大事。1983年2月4日,文
2024-08-03 05:46:00
考古学家郑嘉励 漫谈田野中的历史人生
...的历史人生台传媒记者 林 立 /文 杨 辉 /摄 你想象中的考古工作者是什么样的?穿着白大褂,全副武装,在厚厚的尘土中一点点扫出珍贵的文物来?6月1日,“文化台州·书香泰
2024-06-04 01:30:00
田野考古发掘筑牢“安全堤坝”
...并由文物单位、公安部门等共同提供支持,第一时间配合考古工作者工作,警惕盗墓分子乘虚而入。另外,在库房使用上,东山嘴遗址将安全保卫和防盗作为防护重点,在库房内外安装现代化自动报
2023-10-09 18:01:00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2022年开展37项田野考古 新老项目均有重要收获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2022年度田野考古项目不论规模大小,考古工作者都有明确的学术目的、学术目标和课题意识,不少田野项目采取精细提取信息的发掘方法,实施精细化发掘,三维扫描、地理
2023-01-12 11:58:00
田野中的历史人生——写在《考古四记》边上
...记》 郑嘉励 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著书者说】 我是一名考古工作者,自1995年供职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至今首尾30年,不曾跳槽,更不曾改行。文物考古工作具有“属地管理”的
2024-04-29 10:59:00
...一铲的手感都不一样,凭借手铲传递的手感,经验丰富的考古工作者就能判断出不同遗存的情况。”柴政良告诉记者,偶然与必然、努力与运气、科学与探险交互作用,这就是考古的魅力所在。对于
2025-05-12 14:42:00
...些事》为题,通过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文博馆员、田野考古工作者刘伟伟的“探方日记”,讲述女性考古工作者为文物保护工作付出的努力。报道介绍,田野考古工作者刘伟伟在太原市文物考古研
2025-03-16 07:45: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聚焦马中企业家大会|杜芸:走进多彩贵州 携手共赢未来
8月13日上午,在第三届亚洲女企业家大会上,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绿色城市建设工作委员会会长杜芸围绕“走进多彩贵州 携手共赢未来”主题发表主旨演讲
2025-08-14 06:04:00
环评文件质量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生命线”。8月13日从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我市已全面展开环评文件质量复核专项检查,以严监管
2025-08-14 06:41:00
酷热的太原街头,瓜果飘香,烧烤摊滋滋作响,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市井生活画卷。然而,这些充满烟火气的场景背后,占道堵路、噪音扰民
2025-08-14 06:41:00
我省正在加快推进医疗数字影像云平台建设,截至目前,全省已有276家符合条件的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接入平台,总数据量突破100T
2025-08-14 07:12:00
民族乐器进乡村!德州天衢新区抬头寺镇这场公益培训让葫芦丝声成群众“心头好”
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弘扬民族音乐文化,近日,德州天衢新区抬头寺镇在沟李村开展了“葫芦丝韵 心灵之音”公益培训活动,吸引了众多音乐爱好者前来参与
2025-08-14 07:30:00
8月13日,陕西省人民政府网站发布《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2024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根据《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规定
2025-08-14 07:32:00
北京大学法学院网站8月13日发布《关于网传我院教师易继明相关情况的说明》:近日,网络上出现涉及我院教师易继明的相关信息
2025-08-14 07:32:00
榆林学院“升大”之路正在进入“最后一公里”——根据8月12日陕西省教育厅官网发布的《关于拟申报高等学校设置事项的公示》
2025-08-14 07:32:00
项目攻坚看东营 | 东营河口汽车产业园综合体项目有序推进
编者按:重点项目建设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近年来,东营着力抓项目扩投资,积极培育新动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5-08-14 07:32:00
青岛啤酒点燃齐河夏夜 黄河大集焕新城市消费活力
大众网记者 秦雅琨 通讯员 李锦艺 张斌 德州报道8月10日,齐河万达广场人声鼎沸,麦芽香气与麻辣小龙虾的滋味交织升腾
2025-08-14 07:33:00
何以中国·和合共生 海河的桥:撰稿:谷悦拍摄:刘岩制作:谷悦刘岩监制:李华楠协助单位:天津市第三中学附属小学红桥区文化馆
2025-08-14 07:36:00
多元治“废”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有解
“无废城市”是一种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的城市发展模式。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无废城市”建设为抓手
2025-08-14 07:44:00
宁滁高速南京段沥青摊铺全力推进
近日,宁滁高速公路南京段施工现场机械轰鸣,工人们加紧作业。目前,该路段沥青摊铺施工全力推进中,预计今年10月完成摊铺任务
2025-08-14 07:44:00
全省29名(组)“新时代好少年”同台,3名来自南京——“冲着梦想的方向奋力奔跑”□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马忆玲“争做有志向
2025-08-14 07:44:00
南京印发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到2027年培育形成2个万亿级1个5000亿级产业集群南报网讯(记者周容璇)生产性服务业是促进技术进步
2025-08-14 07: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