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小小婀娜 英气内敛
——品读诗歌《你可知道秋天的味道》
文/忆卿
我喜欢庄子,也承认他那句话说得对,但我还是转化了一下他的用词,对于诗,我说“诗在起居”。
说到起居,最近俗事缠身,耽误了一件颇有诗意的事,不过在柴米油盐的起居间我无时或忘。这件诗意的事,就是品读朱阳夏老师的一首诗歌——《你可知道秋天的味道》。品读之前,我要先说一件事,可能大家会感觉很有趣。
我偶然在“上游新闻文化版”发表文章,不过我为人性格粗疏,对文后的编审很少注意。有一天在“上游文化作者群”里看到一首诗,名为《在重庆,邂逅善变的你》,诗境潇洒豁达,竟有一丝与我的经历相仿,用词清灵跳脱,颇可玩味,不由细看下来。我平时不怎么关注诗歌,随手几笔也是随心而来,但这首诗我感觉写得很好,其中一句“多想飞身扑去/哪怕四脚朝天/也是落在了幸福之上”,这句很俏皮,可见诗人们都有一颗童心。而这句“嗬/竟是姜子牙在垂钓/端坐于苍穹碧空/鱼篓鱼竿鱼线/好生淡然/可否叨扰一声/先生在等待谁?”如此境界高远,我怀疑出自我的手笔。
作者署名“朱阳夏”,这名字起得阳刚十足,像我在东北家乡有一个表哥。表哥叫“朱阳”,是大我一圈,一脸络腮胡的典型东北大汉。不过这诗作者是重庆人,应该不会大我一圈,也不会满脸络腮胡,但应该身材不弱,是个胖兄弟,能喝一打啤酒的那种,不然也写不出能打动我的诗。当时我就在想,有机会必须找这哥们儿喝一杯,为了这首诗,毕竟我也“在重庆,邂逅过善变的她”,所以留恋至今。
在“上游文化作者交流群”里,有一位昵称叫“朱株”的编辑,陈泰湧主编介绍说“朱株可是女编辑哟”,后来就加了微信好友。接下来,我又陆续在群里看到朱阳夏的作品,有诗歌有散文,也有读书赏析和小小说,还有关于健康减肥社会性的杂文,心想这哥们儿和我一样,涉猎范围很广,无形竟起知己之感,不过总感觉他的文章中略透出一丝女儿气?这也不奇怪,我的诗也有很多人说是女人写的,但总体我认为朱阳夏这兄弟有一定文学修为。突然有一天,我发现这兄弟的名字竟出现在文章后面编辑一栏中,一时好奇心起,问朱株老师:“您和朱阳夏都是编辑,应该很熟吧?”没想到朱株老师一句话惊得我目瞪口呆。
“朱阳夏就是我啊。”
朱株编辑,就是我心中的胖兄弟编辑?!算我“看走眼”了。
扯远了!我今天想说的是她的一首诗歌——《你可知道秋天的味道》。
这首诗歌有一个特定的背景,是2023年中秋佳节时,“上游新闻文化频道”的“中秋特辑”同主题作品。我对朱株老师这首诗有感觉,是因为这首诗写出了我心中的一片中秋色。
“你可知道秋天的味道?”作者第一句就开宗明义,然后快速为我们展开一片秋天的景色,“金色的稻粒溢满晒场/懂事的秋风扬起成熟的香/镶满枝头的石榴一言不发/迎风轻晃腹中浸满甜汁的宝石/咧嘴露出诱人的微笑”,接着出场的“有隐逸之风的莲藕,有热情得难以把握的桂花,有丰盈的棉桃和参天的梧桐”。这是典型赏画写法,先远后近,再琢磨细节,我有理由相信,朱株老师即使不是绘画高手,但赏画的水平就算没达到“道境”,至少也达到了“情境”。
一切景语皆情语,但有些情语是要说出来的。“孩子别哭/你再不舍你再委屈/待长大后便知分离才是常态/淌下的小珍珠不及它万分之一的苦”,这一句感慨,作者似乎也感觉不太适合在中秋这个节日过多阐述,所以点到即收,但还是不经意间流露出对人生起伏无法真正把控的感伤,这是通感情绪,一下就会得到读者情感上的共鸣。作者轻轻按下这股伤感的情绪,引出今天的前台主角,“月饼昂首阔步地来了/那架势那气魄/与它酥软可人的模样大相径庭/它知道自己的主场已经到来/啊呜一口/它用牺牲/为你换来了团圆”。这句写得十分卡通,我甚至能看到一个动画版的大月饼,洋洋得意地,蹦蹦跳跑地,在桌子上嘚瑟,挑逗所有看着他的人,这时我要是一张口,他肯定跑。
中秋,这夜色的月,在国人心中是团圆;这月色的夜,在文学里可能最抒情。但大家都遵守一个原则,这夜你团圆了,可以乐,但不能淫;这夜你还在相思,可以哀,但不可伤。诗的最后一段,略有感伤,但这种感伤,不是真感伤,是反衬,“嫦娥仍旧忧伤/眉间攥紧了悔恨的相思”,看吧,嫦娥后悔了,她那颗“碧海青天夜夜心”,还是想往夫妻双双把家还团圆,这是情感上的一份小小婀娜。现在再看诗的最后一段,我不由暗感惭愧。我时常自诩明察秋毫,能以文识人,谁知却在朱株老师的文笔里走了眼,这诗的最后一段写“嫦娥仍旧忧伤/眉间攥紧了悔恨的相思/好在有玉兔可撸有吴刚吹牛”,《在重庆,邂逅善变的你》最后写“我无法将最适宜的语言送给你/某一个,或某一些/映射出的唯有我的浅薄和庸俗”。现在看来这文笔有异曲同工之处,“嫦娥的忧伤”就是“我的浅薄和庸俗”啊,“悔恨的相思”让我“无法将最适宜的语言送给你”,让我无话可说,这又是一份内敛的英气。
我没想到这两首诗出自同一人的手笔,是因为我被诗中小小婀娜中内敛的英气给欺骗了。
现在知道朱阳夏就是朱株,再回味以前看的作品,她的女性的笔下,内敛着一股英气,没有陷入小儿女眼前情之长短,字里行间偶尔流露出对人生的通透,在小小婀娜中表现出一缕雄性的旷达。我就是被这份旷达所骗,因为我没想到一个小美女会有智者一般的洒脱。
而这份洒脱在这首中秋诗中就是“好在有玉兔可撸有吴刚吹牛”,因为这是应节气的命题诗,所以作者全篇透着乐观气氛,感伤浅尝辄止,能很好地平衡这种情绪实属不易,也能感觉到作者的细腻心思。我对这首诗如此动情,是因为诗中的一片秋景将我带到了儿时。我不知在重庆会不会真有这样的秋景,但在东北广袤的大地,秋景真是如此,我儿时生活在乡下,秋天一到,真是无边麦浪随风起伏,就像那首歌唱的一样,“远处蔚蓝天空下,涌动着金色的麦浪,就在那里,曾是你和我爱过的地方”。
朱株老师这两首诗歌我都很喜欢,《在重庆,邂逅善变的你》带给我同情的共鸣;这首中秋诗,把我带回了儿时,作为游子我多偏爱了几分。说了情感,再说技法,我常说“美女毁于粉黛,诗文烂于版行”,很多作者写文章或诗,对于版式过于随意,有的小说,一句话就是一段,除了占一些页码,实在没有任何好处,这不仅给读者造成很不好的观感,也会影响读感。我个人认为朱株老师在处理长句短句时,还需再琢磨一下,如果能处理得更协调,就像一位美女披上了合身的华服,会将优雅的气质更深一层,也会更吸引人。当然,这仅是我个人的感觉。
现在一想到我把朱株想象为一个胖兄弟,我就想笑,现在知道后就豁然开朗了。朱株,代表着小小婀娜,阳夏,代表内敛的英气,就像她的文风。
作者简介:忆卿,重庆作家协会会员、南岸区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诗集《忆卿》。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编辑:朱阳夏责编:陈泰湧审核:冯飞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7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