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时尚

“黑科技”加盟 修复“鬓间”风华

类别:时尚 发布时间:2023-11-22 04:27: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陕西日报

“黑科技”加盟   修复“鬓间”风华

昆仑冠零部件。 本报记者 赵茁轶摄

“黑科技”加盟   修复“鬓间”风华

十一月十日,西北工业大学教授杨军昌展示昆仑冠的杏叶状饰品。 本报记者 赵茁轶摄

“黑科技”加盟   修复“鬓间”风华

十一月十日,西北工业大学助理教授杜静楠(左)与文物修复师王峰在清理昆仑冠上的污迹。 本报记者 赵茁轶摄

本报记者 赵茁轶 实习生 赵贝贝

初冬的寒冷未能打消姑娘们对汉服的热情。作为“汉服自由”的城市,西安的街头仍能看到人们身着汉服的身影。衣裙层叠,环佩叮当,花钿华丽,步摇荡漾,丽人盈盈笑,少年身姿矫。华灯初上,长安仿佛“一步入唐”。

如果说人们最初对汉服的热爱仅停留在着装上,那么近年来,对妆发的刻画已成为汉服爱好者新的追求。西北工业大学助理教授杜静楠是一位科技考古研究者。她将自己的专业与汉服文化相结合,日复一日在实验室修复着古人佩戴的华丽装饰,将古人的美带到今天。

在实验室“考古”

11月10日,记者在西北工业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的实验室里见到了杜静楠。她正在准备以“昆仑冠”为名的礼冠主题项目的材料。桌面上,收纳盒内整齐摆放着冠饰的各种碎片,颜色不一,形状各异。

杜静楠小心翼翼地拿出其中一块色彩鲜艳的翅膀状装饰介绍:“这是昆仑冠的一部分,被称为博鬓。博鬓是古代妇女的一种发饰,下垂过耳,鬓上饰有六瓣花、翠叶之类的饰物,是一种假鬓。”

杜静楠与昆仑冠结缘,还要追溯到2007年。当时,西安昆仑工业集团的工作人员在该集团位于西安东郊的厂房内发现了两座古墓。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对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考古人员在其中一座古墓中发现了大量女性礼冠饰件(部件)。考古调查研究认为,这些礼冠属于隋末唐初时期。

隋唐女性礼冠是一类特殊的文物。女性冠饰和男性冠饰一样具有“明贵贱,等秩序”的作用,从时代和制度的角度来说,它们有总结前朝女性冠饰形制、影响后世制度的承上启下的特性。

这批饰物后来到了西北工业大学的实验室。出于对冠饰的兴趣,杜静楠成为西北工业大学教授杨军昌团队中的一员,自2016年起开始对这批冠饰残片进行研究。

“杨军昌教授曾带领团队,清理并复制出了目前国内考古发现的等级最高、保存最完整的隋唐时期的萧后冠与十二钗。”杜静楠告诉记者,昆仑冠与萧后冠同属隋唐时期的冠饰,但与后者不同,昆仑冠的出土地缺乏对墓主人信息的记录,且历经多次盗掘,冠饰以极其碎片化的状态呈现在世人眼前。

“我们要从这些出土时看上去零零碎碎、残缺不全的文物中,寻找它的历史、它的功能。”杨军昌笑着说,“田野考古专家是在工地现场考古,我们则是在实验室‘考古’。”

在实验室“考古”的程序是什么?杨军昌现场以昆仑冠为例进行了讲解——首先对文物进行拍照记录,对其病害有初步了解,对于重点区域还要进行绘图;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分析,判断文物内部的分布状态;在对整件文物有了系统的了解后,需要编写一个修复方案,由管理部门立项评估后,才能正式开始结构分析和文物修复。

“在整个过程中,人力清理和科技运用都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对表面的土壤、锈迹的清理和对文物本体的相关分析。保护修复时间的长短,与文物的复杂程度和材料的保存状况密切相关。”杨军昌介绍,“就像给人看病一样,了解病灶所在,才能更好地进行治疗。”

藏着秘密的“黑科技”

“在实验室‘考古’的过程中,我们惊奇地发现昆仑冠的主人为兼顾美观和降低成本所用的小心机。”杜静楠说,“这些发现源于显微CT和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技术的运用。”

目前,虽缺乏墓志铭等考古资料来进一步确定昆仑冠主人的身份,但运用科技手段可以分析冠上装饰元素的内在化学特征,探索昆仑冠的制造技术。为了解冠饰的内部情况、探查冠饰内部的显微结构、获取饰件原始结构信息,杨军昌团队引入了显微CT技术。这种技术在医学、地质学和材料学等领域广泛应用,但很少用于分析文物材料。

“我们团队研究了很久,觉得可以用这个技术分析文物材料,就联系到了重庆一家能够提供技术支持的公司。运用显微CT技术,可以无损探测冠饰的内部结构。”杜静楠说,这种非侵入观察技术是一种非破坏性的3D成像技术,可以在不破坏样本的情况下逐层扫描,清楚了解样本的内部显微结构,并利用算法进行三维图像重建,获得内部高分辨率的三维结构信息。显微CT技术为珍贵文物内部探视提供了最先进的检测手段。

检测结果显示了昆仑冠杏叶饰的内部显微结构,可见明显的表面封层、基体、锈蚀和焊接痕迹。可以判定,昆仑冠的制作者把不同形式的铜基体(铜片、铜丝、铜珠粒)先焊接在一起,然后再进行鎏金处理。

在了解文物结构的基础上,杜静楠开始对昆仑冠的成分构成进行研究。如何在不破坏文物的基础上,对文物进行分区域的成分研究?杜静楠想到了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技术。该技术可以对较大样品中的特定小区域进行非破坏性样品分析,从而更好地研究化学性质不均匀的材料。此外,因几乎不需要样品制备,这种技术还具有快速和痕量元素灵敏度高的特点。

杜静楠曾在西北大学工作人员那里了解到,西北大学的实验室里有一台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机器。杜静楠带着昆仑冠残片,前往西北大学。

功夫不负有心人。实验结果显示,昆仑冠并非通体鎏金,饰品背后的金属丝其实是黄铜,属于铜锌合金。这种材料相较于纯铜,优点在于强度高、外观美。由于黄铜同样具有黄金色泽,宛如黄金,因此被称为“鍮石”。

“除了黄铜外,我们还分析出,博鬓上足以以假乱真的宝石是玻璃。”杜静楠指着一块湛蓝的碎片说,最初团队的许多成员都认为昆仑冠使用者的等级较高,饰品理应是宝石。后来,杜静楠将饰品放在显微镜下一一观察,发现其中竟然有大量气泡。借助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机器,团队最终确定,这些“宝石”是以钾、钙、硅3个元素为主的钾钙硅酸盐玻璃。杜静楠分析,之所以选取这种玻璃材料,是因为它的硬度较高,非常适合用来做装饰。

“下一步,我们还会继续分析昆仑冠上的玻璃黏合剂的成分到底是什么。”杜静楠说。

走向世界的“中国方案”

近日,杨军昌团队的5名成员应邀赴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参加第三届欧亚艺术与考古协会学术研讨会。该研讨会是全球考古与艺术领域的重要会议,吸引了近30个国家的高校、博物馆及研究机构的学者参会。会上,学者们针对各自领域的学术前沿问题展开讨论。

西北工业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代表团以我国古代工艺技术为主题,就古代黄金、青铜、玉器、黄铜及纸质文物作了报告。其中,杨军昌和杜静楠发言,内容聚焦隋唐冠饰制作工艺和分析方法,获得了组委会的高度认可。

杨军昌说:“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让世界看到了我们中国学者在文物保护方面的新方案、新科技。这次会议涉及亚洲艺术与考古的诸多方面,为深化理工科与人文社科在文化遗存研究领域的交叉与合作提供了新思路。”

中国古代的礼冠与服装相辅相成,交相辉映,不仅是中国服饰礼仪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中国人将自己的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宗教观念沉淀于冠服之中。冠与国家建制、社会习俗、个人身份乃至道德修养均有直接关系,其社会功能已经超过了实用功能。隋唐女性冠饰承载着当时高等社会的文化内涵和技术传播的重要历史信息。这类文物体现了当时最顶尖的制作工艺,是考古学、美术史、技术史和宗教研究的重要对象。

昆仑冠作为隋唐命妇冠的遗珠,具有诸多特色:形似摩尼宝珠的杏叶饰花钿,宛如鹦鹉的造型设计等外来元素彰显当时密切的中外交流;玻璃粘连、黄铜支撑、花丝镶嵌等技艺的融入,展示出制作者的巧思。这一时期的礼冠体系体现了女性在礼制活动、社会活动中的地位,有助于人们了解当时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权力和作用。

由于昆仑冠在出土时缺少原始信息,所有的饰件被发掘时凌乱散落,已经无法了解其原本的构造,只能根据萧后冠来推断其大概结构,所以修复后的昆仑冠目前仍然以零部件存在。杜静楠说:“我希望未来发掘到类似昆仑冠这样的文物时,能将其整体打包,然后再进入实验室‘考古’的环节。同时,我也希望礼冠能够作为一扇窗,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传统冠服和传统文化。”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2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关于海昏侯的四大未解之迷,海昏侯墓主人是谁?
...蒸馏白酒的话,相当于把蒸馏酒的历史提早1000多年。”杨军说。谜团2 出土补药改写中国草药史?在曾做过27天皇帝的刘贺的陪葬物品中,也发现了不少补品,而这些补品有可能是冬虫
2023-05-17 12:45:00
一块普通土块引起全国考古专家的疯狂追捧, 连顶级教授都无比狂热
...又该如何更好地去修复它,这都是一大难题。后来吗,在杨军昌的帮助下,才想到了一个运走这块宝物的方法。 杨军昌是有名的历史文物修复专家,他把这块宝物运回去之后,上级下达命令要他
2025-02-18 23:22:00
...考古进行保护研究”。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和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机构的文保人员,经过两年多时间从套箱中提取了约6000片甲片。文保人
2024-12-08 09:39:00
...北朝的融合之路”展亮相河博350余件(组)文物再现北朝风华河北日报讯(记者田恬)7月24日,“敕勒长歌——北朝的融合之路”展在河北博物院对外开放,350余件(组)文物讲述了北
2024-07-30 08:26:00
大汉风华!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迎汉代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文物特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姜曼一阙海昏侯,千年大汉风。8月27日,“金色海昏——汉代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文物特展”开幕仪式在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举办。展览以“金色海昏”为主题,首次在临沂专
2025-08-27 22:34:00
...治标治本。”在修复项目负责人、原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部研究馆员杨小林的指导下,江宇对碎片进行了文物病害图分析、能谱分析、硝酸银定性分析后,完成了青铜镜的“病情诊断”,随
2024-11-17 21:03:00
...采取多项措施,实证太原历史,凝聚文保合力,展现晋阳风华,讲好太原故事。
2024-06-23 08:23:00
《城市风华录》走进宁波,探寻千年港城新貌
...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5月24日,《城市风华录》宁波篇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主持人撒贝宁携手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宁波籍演员王安
2025-05-25 00:08:00
...二届“非遗数字传播与创新发展”论坛研讨会,来自全国科技界的专家学者及非遗传承大师、文化学者,共同探讨非遗传播与发展的前沿趋势,推动数字技术在非遗保护与传承中的应用,让更多人了
2024-06-01 01:58:00
更多关于时尚的资讯:
《2025 中国头皮健康白皮书(下半年版)》最新统计显示,我国脱发人群已突破 3.6 亿,20-35 岁群体占比升至 74%
2025-11-05 14:42:00
《2025中国男士控油祛痘洁面消费报告》最新发布数据显示,我国男士专用洁面市场规模已突破198亿元,较2024年增长28%
2025-11-05 14:45:00
防晒霜哪款防紫外线效果好推荐!十大建议买的防晒霜专业评测
每天通勤挤公交,脸颊被晒出斑;户外运动半小时,皮肤泛红刺疼;办公室靠窗坐,不知不觉肤色暗沉——超90%人群面临紫外线侵袭的日常困扰
2025-11-05 14:46:00
秋意渐浓,气温回落的同时,夏季潜藏在肌底的黑色素代谢速度放缓,肤色不均、晒后色斑、熬夜引发的蜡黄问题愈发明显,成为不少人秋季护肤的 “心头难”
2025-11-05 19:33:00
“一天掉几百根头发?发际线后移三厘米怎么补救?” 这些焦虑正成为当代人的日常。《2025 中国头皮健康产业白皮书》披露
2025-11-05 21:23:00
眼下,马尾琅岐1000余棵龙眼迎来采摘期。
2025-11-05 10:26:00
换季敏感反复长斑?淡斑修护精华排行榜,成分党速存
淡斑祛斑护肤品哪个最好用?秋冬美白淡斑、换季祛斑精准护肤品方案推荐。方案一:谷雨淡斑瓶方案二:雅诗兰黛肌光精华方案三:郝莲娜镭射淡斑精华晒后顽固色斑
2025-11-04 15:05:00
对于油皮和混油皮而言,选择一款合适的爽肤水是护肤成功的关键。理想的油皮爽肤水需在控油、清爽度和毛孔护理三个方面表现出色——既要有效调节油脂分泌
2025-11-04 15:01:00
根据皮肤学专业机构近年发布的健康调研数据,我国成年男性中受到脱发困扰的比例已超过五分之一,其中半数以上存在家族遗传倾向
2025-11-04 15:43:00
抓住淡斑黄金期!济南中研医生:秋季这样做,和黄褐斑说拜拜
进入秋季,黄褐斑迎来高发期 ——不少女性发现面部斑点从 “浅淡零星”变为 “深褐连片”,甚至原本无斑的人群也出现淡褐色色素沉着
2025-11-04 19:31:00
戴了十年没摘的手镯、串珠竟长进了肉里,还发炎了!近日,福建省宁德市闽东医院创伤骨科、手显微外科就接诊了这样一位患者。33岁的龚女士手腕上的银手镯和串珠戴了近十年
2025-11-04 08:04:00
据《2025中国护肤行业消费趋势蓝皮书》显示,我国油性肌肤人群占比已达 80%,其中 76% 的油性肌存在不同程度的皮肤屏障受损问题
2025-11-03 15:14:00
麦角硫因哪个抗衰好?2025三大优选榜单深度测评
国际细胞营养研究联盟以“技术创新性、细胞修护数据、安全认证、用户口碑”为维度,调研全球18品牌后发布《2025麦角硫因抗衰优选榜》
2025-11-03 10:20:00
越来越多油头、扁塌发质的人,被 “虚假控油”的洗发水坑过,要么洗后头皮干痒脱皮,要么蓬松撑不过 3 小时。头发爱出油是清洁不到位还是成分没选对
2025-11-01 16:18:00
今天是2025年10月31日,白天体感舒适,夜晨微凉,大家可以采用“洋葱式穿衣法”,注意预防感冒哦。
2025-10-31 09: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