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人们只是唾骂秦桧,却不想谁才能为“莫须有”定罪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0-16 16:15:00 来源:摩擦知识火花

从岳飞的“罪名”看冤案的缘由

岳飞谋反冤案的发生有着复杂的原因。

长期以来,都认为这起冤案是秦桧一手打造的。秦桧为了达到议和的目的,以“莫须有”的罪名除掉岳飞,甚至在《宋史》中也持这种说法。《宋史·岳飞传》中就记载:“(金)兀术遗(秦)桧书曰: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岳)飞,始可和。(秦)桧亦以(岳)飞不死,终梗和议,己必及祸,故力谋杀之。”并诱使岳飞的部下诬告其唆使部将张宪等谋反,以坐实岳飞的罪名。

然而,岳飞身为朝廷重臣,又是一位声名卓著的将领,秦桧虽然身为宰相,但仅仅以“莫须有”的罪名诬陷杀害岳飞,从当时的制度和法律来看都是不可能的,因为宋高宗赵构不是一个昏君,更不会任由秦桧蒙蔽摆布。其实,在《宋史·何铸传》中,秦桧对承办此案的御史中丞何铸说了这样一句话:“此上意也”。这不是秦桧的托词,而是岳飞冤案背后的实情。从刑部和大理寺对岳飞等人的判决书来看,罪名、罪证和刑法条文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因此,这是一起典型的用法律手段解决政治问题的案件。

人们只是唾骂秦桧,却不想谁才能为“莫须有”定罪

从相关史书记载来看,岳飞的罪名并非是“莫须有”,而是实实在在的。绍兴十一年(1141年)岳飞被解除军权、任枢密副使不久,时任谏议大夫万俟卨便对岳飞进行弹劾,第一个罪名便是“稽违诏旨”,说白了,就是违抗圣旨,同皇帝对着干。这在重文轻武的宋朝,可谓是武将同谋反和谋叛并驾齐驱的罪名。

宋太祖赵匡胤就是通过发动兵变夺取江山的。因此,他做了皇帝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杯酒释兵权”,解除了大将们的兵权,建立了文臣统帅军队的制度,武将只能在文臣的统帅下,指挥数量有限的军队,这样就不足以对皇权构成威胁。这也是南宋初年金兵大举南下的过程中,各地将领只能进行零星的防御性的抵抗、而无法同金兵进行大规模决战的原因。当时的名将韩世忠同金兀术在镇江黄天荡大战,金兵有十万人,而韩世忠仅有区区八千人。直到后来韩世忠作为统帅一路大军的宣抚使,其麾下的军队也不过三万人。

在南宋“中兴四将”(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岳飞)中,岳飞是唯一在抵御金兵的战争中崭露头角的。他于靖康元年(1126年)投奔赵构的大元帅府,因功补承信郎(从九品的武职虚衔),至绍兴四年(1134年)仅仅八年时间,就做到了清远军节度使,时年仅32岁,“自中兴后,诸将建节,未有如(岳)飞之年少者。”应该说,赵构对岳飞是非常器重,也对他寄予了很大的期望。而岳飞也不负所望,不论是抵御金兵,还是剿灭盗贼,都是屡立战功,收复的大片失地和许多重要城市。

人们只是唾骂秦桧,却不想谁才能为“莫须有”定罪

然而,赵构对金兵的抵抗完全是一种消极的防御性的抵抗,并非真心要收复失地,“迎还二圣”(宋徽宗、宋钦宗);他信任和重用岳飞,固然是看重岳飞的军事才能,但更希望岳飞能完全听从自己的旨意,为己所用。

但在这一点上,岳飞显然是让他“失望”的。

绍兴七年(1137年),岳飞被任命为湖北、京西宣抚使,成为同韩世忠、张俊并驾齐驱的将领。岳飞向赵构提出将张俊等所统辖的军队统一交由自己指挥,收复中原,被赵构婉言拒绝。而时任宰相的张浚更是认为岳飞的建议不妥,结果岳飞“上疏自言与宰相议不合,求解帅事,遂弃军而庐墓。”赵构在同左司谏陈公辅谈及此事时,陈公辅直言“前此朝纲不振,诸将皆有易心,习以为常,此(岳)飞所以敢与宰相议不合也,今日正宜思所以制之。”为此,赵构不仅拒绝了岳飞的要求,还给岳飞派去了监军。

然而,岳飞并未理会赵构的圣旨,而是将军队交给部将张宪,自己上庐山替母亲守孝去了。赵构不得已,专门派出使者到江州,“敦请(岳)飞依旧管军,如违,并行军法。”但岳飞“坚执不肯出”。使者不得已对他说:“相公欲反耶?”僵持了6天之后,岳飞被迫接受了诏令。

赵构召见岳飞,在安抚他的同时,对他说:“太祖所谓犯吾法者惟有剑耳!所以复令卿典军,任卿以恢复之事者,可以知朕无怒卿之意也。”从赵构的这番话里,已经可以隐约感到杀机了。

人们只是唾骂秦桧,却不想谁才能为“莫须有”定罪

绍兴十年(1140年),金人撕毁和约,再度大举南侵。岳飞率军大败金兵,取得了颍昌大捷。就在岳飞打算乘胜追击时,赵构下令岳飞退兵,并“一日奉x十二金字牌”,岳飞“愤惋泣下”,说:

“十年之力,废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

按照规定,君主的一道诏书就必须执行,现在连发12道金字牌,那就是预感到岳飞会“抗命”;如果这一记载属实,那应该说赵构已经对岳飞极度不满了。岳飞退兵后,赵构在召见岳飞时,对他说了一番话,并且还向左右大臣公开了这番谈话的内容:“朕昨面谕岳飞,凡为大将者,当以天下安危自任,不当计较功赏。”实际就是指责岳飞的行为是“计较功赏”,不以“天下安危自任”。

不久之后在同淮西宣抚使张俊谈话时,借唐朝郭子仪的事迹,对张俊说:郭子仪“虽总重兵处外,而心尊朝廷,或有诏至,即日就道,无纤介顾望,故身享厚福,子孙庆流无穷。今卿所管兵,乃朝廷兵也,若知尊朝廷如子仪,则非特身飨福,子孙昌盛亦如之;若恃兵权之重而轻视朝廷,有命不即禀,非特子孙不飨福,身亦有不测之祸!卿宜戒之。”这番话明着是说给张俊听,实际上就是在暗指岳飞!

人们只是唾骂秦桧,却不想谁才能为“莫须有”定罪

就在岳飞等人退兵后不久,金兵于绍兴十一年(1141年)又渡过淮河南下,攻打濠州(今安徽凤阳)。赵构命韩世忠、张俊和岳飞等分兵救援,但岳飞却“念前此每胜复被诏还,乃以乏粮为词”,拒绝发兵。结果赵构“御札付(岳)飞云:社稷存亡,在卿此举”,岳飞才不得已“奉诏移兵三十里而止”尽管这一记载与其他记载有所出入,但《宋史·岳飞传》中也明白记载“帝(赵构)趣(岳)飞应援,凡十七札”。

也正是这件事,使得赵构对岳飞最终动了杀机,“上始有诛(岳)飞意”。不久之后,万俟卨在弹劾岳飞时,正是借此事指责岳飞“稽违诏旨,不以时发”。而秦桧等正是秉承了赵构的旨意,最终打造了这起冤案。

人们只是唾骂秦桧,却不想谁才能为“莫须有”定罪

明代文征明有一首《满江红·拂拭残碑》,可谓是第一个提出了赵构是岳飞冤案真凶的观点:

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岂是功成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最无辜,堪恨更堪悲,风波狱。

岂不念,疆圻蹙;岂不念,徽钦辱,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词中明确道出了岳飞冤案的原因,秦桧只不过是一个帮凶而已。事实上,在赵构看来,岳飞对自己权力的威胁要远远大于金兵;金兵只是要他的土地,而岳飞则可能会要了他的江山。这也是他不愿意岳飞收复失地、迎还二圣的根本原因。

关于这一点,我们不妨再看看南宋之前同为南渡王朝的东晋。东晋曾经两度北伐,第一次是权臣桓温统率的,结果功败垂成,而东晋王朝则渡过了桓温篡位的危机;第二次是刘裕统率的,虽然最终也是功亏一篑,但刘裕还是实现了篡位的目的,东晋王朝就此寿终正寝。殷鉴不远,赵构为了自身的利益,自。然是不会允许历史重演,尽管岳飞也并没有这个野心。因此,岳飞冤案的根本,还是在于君主专制制度!

人们只是唾骂秦桧,却不想谁才能为“莫须有”定罪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6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张俊也是南宋中兴四将,为什么被制成铜像跪在岳飞墓前赔罪?
...州市,岳飞虽然对官府忠心耿耿,但他最后结局悲惨,被秦桧等人栽赃,岳飞也在含冤中离逝,称得上中国史上较大的冤假错案之一。大家为了能给岳飞平反昭雪,也为了能让秦桧等栽赃岳飞的人臭
2023-05-02 11:03:00
金兵撤退后,宋军阵容相当豪华
...将收复中原,直奔辽东,迎接徽宗、钦宗。宋高宗赵构、秦桧只想坐稳江南,不希望武将手握重兵,更不想跟金兵交战。岳飞击退金兵攻势后,赵构连续下发12道圣旨,要求岳飞班师回朝。“岳家
2023-08-21 17:37:00
战功赫赫的张俊为何在岳飞墓前下跪,还被人视为奸臣
...跪拜,这让很多人惊讶不已。其实跪在岳飞像前的不仅是秦桧夫妇,在历史上一度有5个人跪拜,但到了清朝时演变为四个人,而张俊就是其中之一。他之所以会长跪,说白了还是跟着秦桧等人一同
2023-02-24 11:48:00
岳飞如果不迎回徽钦二帝,是否就不会被杀害?
...构绝对不会以*莫须有的*罪名杀死岳飞。事情就是这样:秦桧听说岳飞在前线大获全胜,眼看就要收复汴梁。他连忙催促宋高宗和赵构让岳飞撤军,还让其他将领撤军。刀今梅逼迫岳飞撤军。岳飞
2023-02-10 14:07:00
韩世忠晚年为什么钻研佛道之学了
...师北讨,招纳归附,为恢复计。”宋高宗一心求和,派“秦桧主和议。”韩世忠接到秦桧从楚州移防镇江的军令后,提出反对意见:“金人诡诈,恐以计缓我师,乞留此军蔽遮江、淮!”且“力陈和
2024-05-27 11:01:00
南宋四大名将岳飞、刘世光、张俊、韩世忠的军事生涯
...会也顺利地解除了岳飞、韩世忠等人的兵权。同年九月,秦桧一手制造了岳飞父子的冤案。又追随秦桧制造伪证,促成岳飞冤狱。张俊极得皇帝恩宠。但这位张俊将军并不是靠杀敌报国来著称于史的
2023-10-09 22:27:00
北宋名臣吕颐浩,三次帮助宋高宗摆脱危机
秦桧是宋朝最著名的奸臣,他曾经独相二十多年,把持朝政,残害忠良,一度让宋高宗赵构都忌惮不已。但秦桧这么权势滔天的人物,也曾经遭遇过政治上的滑铁卢,也曾经被政治对手扳倒过。扳倒过秦
2023-03-08 18:25:00
岳飞被秦桧所害,而韩世忠却得以善终,秦桧不敢动韩世忠是为何?
韩世忠与岳飞同为南宋武将,并且,韩世忠还与秦桧有过节,但最终,岳飞被秦桧所害,而韩世忠却得以善终。是韩世忠运气好吗?当然不是,那么,为何秦桧不敢动韩世忠呢?实际上,秦桧并非不敢动
2023-02-17 16:54:00
他本是与岳飞齐名的抗金名将,只因做了此事,至今跪在岳飞墓前
...件极为艰难的事情,能够做到的如岳飞,不能够做到的如秦桧、张俊。很多人认为秦桧一出现就是奸臣,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在一开始的时候他是坚定的主战派,并且极有才能,然而在金国住了几年
2024-10-20 10:3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清代民国百家书法展在北京圣佳艺术中心展出
11月24日始,北京圣佳艺术中心将精心呈现“墨薮星辉——柳溪书屋藏清代民国百家书法展”。据圣佳艺术中心负责人薛世清介绍
2025-11-27 11:17:00
《爷爷的白鹿原》是一曲以黄土为基、血脉为弦的深沉颂歌。诗人通过“爷爷”这一意象,将个人家族记忆与地域文明史巧妙缝合,构建起跨越时空的文化坐标系
2025-11-27 11:17:00
6米长、2.5米高的书柜里,1000多本日记从底层整齐码放到顶层。83岁的太原晋源区晋祠镇老人郭永安,用61年时间将个人生活
2025-11-27 12:56:00
西咸新区空港新城考古发掘一处西晋十六国时期家族墓
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周陵镇豆家村东南,考古发掘一处西晋十六国时期的家族墓地。不久前出版的《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刊发了《陕西西咸新区豆家村西晋十六国墓发掘简报》
2025-11-27 13:41:00
县在发生|福州人必看!永泰藏了400多年的“神秘文书”亮相
近日,200余件永泰文书在永泰县博物馆首次集体亮相,这些展品时间跨度达400余年,不仅承载着明清时期永泰社会经济变迁的密码
2025-11-27 19:17:00
咸阳地区首次发现北魏早期墓葬 出土陶俑有浓厚“鲜卑风”
先后定都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洛阳的北魏,在中华民族大融合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结束了十六国分裂局面
2025-11-26 16:26:00
步屧深林晚,春池赏不稀。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野日荒荒白,悲风稍稍飞。无由睹雄略,寥落壮心违。———清·朱彝尊《晋祠唐太宗碑亭题壁》清代诗人朱彝尊曾五游晋祠
2025-11-26 20:24:00
11月25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的运城市垣曲县西窑墓地考古发掘资料显示,该墓地为春秋晚期贵族墓葬,很可能与历史上晋国讨伐皋落氏后设置的“瓠丘”邑的管理者有关
2025-11-26 20:24:00
“国保”背后的故事(15)古刹深处映“霜红”
【多福寺】多福寺名列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位于太原市尖草坪区马头乡庄头村。始建于唐,宋末毁于兵火,明洪武年间重建
2025-11-26 20:24:00
高欢与晋阳霸府
蒙山脚下北齐开化寺连理塔(资料图片)晋阳霸府,又称大将军府、大丞相府,是高欢与其子高澄、高洋在晋阳建立的权力机构,也是我国历史上东魏与北齐王朝的统治重心
2025-11-26 20:24:00
江苏南京:“钢铁与荣耀:欧洲骑士盔甲与文化展”28日开幕
南报网讯(记者鲁舒婷)11月28日,“钢铁与荣耀:欧洲骑士盔甲与文化展”将在南京城墙博物馆开幕,约140件(套)来自意大利的殿堂级馆藏珍宝将集中亮相
2025-11-26 10:27:00
一场有趣的讲座在南京晓庄学院举行 苏轼与王安石的交锋 对年轻人成长有何启示?南报网讯(记者姜静通讯员王蒙李荔慧)11月25日下午
2025-11-26 10:27:00
谭知耕——忆金牛山反袭击战【抗战亲历者口述史】【人物小传】谭知耕,1917年出生,1930年参加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2025-11-26 10:29: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周雪莉)近日,记者从白口城考古队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的文章中获悉,白口城遗址考古发掘获重要成果。白口城考古队发现了白口城外城南门三次大规模营建的情况
2025-11-26 07:08:00
“任小林绘画四十年”将在苏博西馆展览
江南时报讯 “任小林绘画四十年”展览将于2025年11月25日在苏州博物馆西馆开展。本次展览旨在通过25件代表性创作以及相关手稿
2025-11-24 15: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