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中国近代的第一名剑撑起了整个民族的脊梁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18 14:25: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两汉以后,剑作为一种兵器逐渐退出战场,成为一种礼器。虽然在战场上难以见到剑的身影,但剑在中国文人士族心中仍有着崇高的地位。

自古以来,在中国文人士族中,佩剑之风一直盛行,它既可防身,又是一种标榜风雅的饰物,除此之外,它还象征着一种门第身份。甚至,在古时一些文人的书房中,都要悬剑,以明读书为国、心怀天下之情怀。

佩剑之风,自古时盛行,并延续至近现代。二战时期,许多国家的军队都有佩剑的风气,甚至到今天,这一风气也并不鲜见,去年3月份,中国海军就举行了授剑仪式,给部分海军军官授予了汉剑,以示军威。

而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就是一款流行于民国时期的佩剑——中正剑,其可以称得上是中国近代第一名剑。

中正剑,顾名思义,他与民国时的风云人物蒋介石(名中正、字介石)有关。中正剑系由蒋介石赠予黄埔学生和得国军将领的随身短剑,剑柄上刻有“蒋中正赠”的字样,于是久而久之便有了“中正剑”一称。

中正剑之所以被人铭记,是因为它所代表的“军人魂”以及中华民族的气节。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华大地风起云涌,危机四伏 ,日寇铁蹄从东北踏到华北、华东,再到华南、华中,妄言三个月之内消灭中国,让我中华儿女都成为其天皇臣民,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说直白一点,就是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在这种情形之下,一大批爱国军人和爱国学生先后踏上抗日救国的道路,他们挥舞着汗水和血水,为赶走日寇奉献了自己的青春,甚至是生命。

由于装备和战术上的巨大差距,当时的中国军队对上日寇,胜少败多,既已战败,一些有风骨的军人宁愿自杀,也不愿投降日寇。抗日战争时的许多战役中,许多爱国军人因丢失阵地、重伤等原因而以中正剑自杀殉国,此剑遂以“军人魂”之名在军中传开。

光阴荏苒,几十年的岁月悄然流逝,当年数量庞大的中正剑现已所存无几,但它所代表的那种“军人魂”仍然激励着现代的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强奋斗不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8 17: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纪录片《长城之歌》诉说中华脊梁的悠久与传承
...?经历过哪些发展?缘何成为如今的模样?这些问题,每一名中国人,都需要了解知晓。作为一部以长城为主题的纪录片,《长城之歌》通过对长城文化的梳理,以更广的视角和更具象的表达,勾勒
2024-02-08 12:53:00
被称为世界上城市设计建筑史的奇迹北京城的中轴线是怎么形成的
...外城,内城,皇城,宫城(也叫紫禁城),好似北京城的脊梁,鲜明地突出了九重宫阙的位置,体现了封建帝王居天下之中的”唯我独尊”的思想。北京鼓楼和钟楼为何要建立中轴线呢?夏朝的”大
2023-03-13 16:37:00
中国重汽丁惟云:一生只做整车研发一件事 擎起民族重卡科技脊梁
...重型商用车研发,多年位居国内商用车行业市场占有率第一名,并在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荣誉,多次荣
2025-04-29 22:25:00
...先辈们用生命诠释了抗战精神的深刻内涵,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学子,身处曾经留下抗战深刻印记的成都,我也时刻感受着这种精神的召唤,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学
2025-07-30 11:35:00
翰墨铸魂新时代 笔墨礼赞百年工运 ——写在《百载春秋·笔铸脊梁》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主题书法展即将启幕之际
...工人阶级百年奋斗史诗的艺术盛宴——《百载春秋·笔铸脊梁》主题书法展,即将盛大启幕。此次展览以书法艺术为纽带,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融入笔墨之间,既是对百年工运历程的深
2025-06-03 16:04:00
...神化作动力,努力学习,找准自己人生的方向,努力成为一名新时代的好学生。
2024-06-21 05:55:00
时政微观察丨保护好“城市的灵魂”
...永定门,这条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被称作“北京老城的脊梁和灵魂”。北京中轴线位于北京老城中心,始建于13世纪,成型于16世纪,此后不断完善,历经逾7个世纪,形成了秩序井然、
2024-08-02 07:33:00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扬“古韵”,筑民族凝聚之“脊梁”,让中华文化之光映照九州。“根本固者,华实必茂;源流深者,光澜必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
2024-12-10 16:09:00
热解读|辞旧迎新 习近平从这三方面鼓舞奋进中国
...胜利。当年,孙中山先生绘制中国铁路梦想,盼之念之。一名外国记者看到中国修建高原铁路的构想,他摇头,说这是一个“连牦牛都上不去的地方”。在中国人民一次次齐心协力、攻坚克难中,如
2023-01-03 21:0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激荡八十年的山海回响 | “为人民而战”,汪口蹈海七烈士的如山誓言
大众网记者 宁晓洁 林啸 威海报道在胶东半岛最东端,荣成市宁津街道办事处东南,那片惊涛骇浪的汪口海域,七名八路军战士曾以身躯守护黎明
2025-08-07 10:44:00
李丹平长诗《北海道山神》出版,礼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鲁网8月7日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前夕,潍坊高密诗人李丹平根据二战劳工刘连仁生前经历创作的长篇叙事诗《北海道山神》由新加坡浩宇出版社出版
2025-08-07 15:01:00
电影《长安的荔枝》看来像一场紧凑又扎心的“职场历险记”,把一个小吏李善德为杨贵妃送荔枝的荒诞任务,写得既充满烟火气,又藏着对人性和当时体制的叩问
2025-08-07 15:05:00
大众网记者 张勇 刘涛 崔智琪 定陶报道定陶,位于山东省西南部、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处,定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民政部首批命名的“千年古县”
2025-08-07 16:59:00
山河铭记|新四军武器匮乏 传奇女子变卖家私购3000支枪千里驰援
大皖新闻讯 新四军建立之初,一万多人的部队有枪的还不到一半人。这时,一名女子做出惊人举动,解决了新四军燃眉之急,这名女子就是叶挺将军夫人李秀文
2025-08-07 17:11:00
这张“脸”有戏|“薇约”屯堡·系列微短剧之二
六百年前,明朝数十万大军奉旨“调北征南”,从江淮流域跋涉至黔中腹地。他们以石筑城、以武戍边,将江南风物与军事智慧镌刻于贵州的喀斯特山峦之间
2025-08-07 18:22:00
龙云,原名龙治贞,1903年生,贵州省锦屏县人。1926年7月,龙云加入国民革命军第十军第三十师,192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2025-08-07 20:59:00
202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特殊节点,电影《731》宣布定档9月18日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
2025-08-07 21:57: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做个粮仓也是爱你的形状
在集安博物馆里,藏着一件超萌的文物,它的名字叫做“陶仓”,通高92厘米、底径24厘米,爱心“眼睛”千百年来凝视着时空,浑身上下都透着古早味的浪漫
2025-08-07 19:19:00
闹市寻迹西安都城隍庙 宛如历经沧桑的智者
西安都城隍庙坐落于西大街,宛如一颗遗落人间的历史明珠隐匿于闹市之中,散发着独有的神秘与古朴。作为统辖西北数省城隍的西安都城隍庙
2025-08-07 07:36:00
雄安古州城遗址考古成果展在京举办130余件(组)文物在中国考古博物馆集中亮相,唐代陶质龙首修复后首次展出本报讯(记者龚正龙)雄安古州城出土的两件唐代陶质龙首修复后首次展出
2025-08-06 09:01:00
高山仰止、史笔昭世、河山之阳……穿过一座座木牌坊拾级而上,一步一脚印登上拔地40余米高的汉太史司马迁祠,放眼望去,大河奔涌,长桥飞跨,史圣凝望!#大河奔涌万象新#来源:华商网 相
2025-08-06 11:48:00
赵培宪:从战俘营到正义审判的血泪控诉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赵培宪同志(图片由太原市档案馆提供) 位于太原市小东门附近的“太原工程队”的血泪记忆旧址,静静地隐匿在城市的喧嚣当中
2025-08-06 13:00:00
在陕西韩城司马迁祠墓的祈福墙上,学子们留下心中所愿。“逢考必过”、“圆梦西工大”、“学业所成”......你们许下的心愿都实现了吗?#大河奔涌万象新来源:华商网相关热词搜索:心愿
2025-08-06 13:25:00
池州学者喊话《长安的荔枝》原著作者及出版社: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创作地非泾县应为秋浦县(今贵池)
大皖新闻讯 随着暑期档电影《长安的荔枝》热映,其原著小说也引来一些阅读爱好者青睐。近日,池州市贵池区文联主席张华在研读原著时发现
2025-08-06 14: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