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陶朱公把财产都给了好挥霍的小儿子,却只给长子一千金是为何?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6-11 11:51:00 来源:戏说三国

陶朱公的二儿子在楚国因过失杀人被判死刑,他想派挥霍成性的小儿子带着大量钱财前去营救,却被善于持家的大儿子拦住,要替老小前去。陶朱公勉为其难地答应了,不料却害死了二儿子!

消息传来后,陶朱公不哭反笑:“我早就知道,他一定会害死他弟弟的!”

邻居们很奇怪,问他是如何知道结果的?

陶朱公解释说:“老小从出生就锦衣玉食,让他前去,必然不惜金钱,所以能救出他哥哥;但老大从出生起就跟着我艰辛创业,深知每一文钱来之不易,十分珍惜,自然不舍得大把花钱,所以会害死他弟弟。”

邻居就更奇怪了,既然知道老大会害死二儿子,为何不阻拦他呢?

陶朱公叹了口气,道:“二子杀人,为人偿命乃天经地义;我横加干涉,讲的是自己的人情,违背的却是世间的律法,破坏了公正。所以我才没有阻止老大去啊!”

邻居不以为然,认为生者比死者更重要,陶朱公这么做不仅无情,也是短视的表现。

陶朱公笑笑不语,一副智珠在握的样子。

陶朱公把财产都给了好挥霍的小儿子,却只给长子一千金是为何?

不久,长子从楚国带着二弟的遗骸回来了,向陶朱公汇报了在楚国的经历。陶朱公不置可否,而是宣布要分家。

长子以为父亲责怪他没能救回二弟,痛哭流涕让他收回成命,陶朱公却说:“富贵在天,生死有命,你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我并没有责怪你的意思。我提出来要分家,是因为我看到了你自立门户的能力,而不是驱逐你。”

陶朱公有家财万贯,他把绝大部分家产都给了生性大方的小儿子,仅仅给长子留下一本账簿、一个量器和1000金。

大儿子有些不服气,陶朱公对他说:“你从小跟我受苦,养成谦卑庄重的品行,尽管有了万贯家财也从不挥霍,深知每一文钱之不易。所以,哪怕什么都不给你,你也能挣来万贯家财。”

小儿子则有些得意洋洋,陶朱公却说:“虽然万贯家财都给了你,但你自小锦衣玉食、挥霍成性,这些钱你终究是守不住的。为父希望你能拿这些钱财,多交朋友,广施善缘,如此方能保你一脉香火。”

陶朱公把财产都给了好挥霍的小儿子,却只给长子一千金是为何?

作为帮助越王勾践复国的功臣,陶朱公(范蠡)深悉人心,更知“知人善用”有多么重要。

大儿子跟着他颠沛流离,白手起家,助他成为富甲天下的陶公,其人不仅能吃苦耐劳,也有赚钱的能力。如果让他从头再来,不过是重新走一遍以前的老路;而若是给他万贯家财,就会像救他弟弟一样,不舍得投入,一心只想守着钱财,反而会因财而生祸。

小儿子从小含着“金钥匙”长大,想让他像长子一样勤恳创业,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陶朱公就依照他的“挥霍”性情,帮他量身打造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前程。

因为陶朱公对两个儿子的秉性、能力和品行十分熟悉,所以才能知人善用。

后来,陶朱公的大儿子从山东迁移去了河南,果然成为富甲一方的大富翁;而他的小儿子则广交朋友、左右逢源,成为鲁国的贵族,香火鼎盛。

这个故事出自相学奇书—《人物志》。

通过这个故事,古人告诉了我们一个受用千年的道理:最英明的帝王或领导者,他们最擅长的就是“知人善用”!

陶朱公把财产都给了好挥霍的小儿子,却只给长子一千金是为何?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快速“知人”并“善用”呢?

《人物志》中说:“文才本于辞藻丰富,辩才始于口齿伶俐,仁爱出于慈善怜恤,好施生于大方,谨慎生于畏惧,廉洁起自不拿别人的东西。从小就表现出上述品质的人,注定是聪慧而有成就的人。”

而对于成年人,要想看他一生有没有大成就,能不能做得了大事业,就要从多个方面来考察。具体下来归纳出以下几个方面:

如果我们想知道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可以向他含糊地提出某些问题,然后看他是否能迅速分清头绪,给出条理清晰的解释。

如果要观察一个人的应变能力,可以出其不意地连连追问他,直到对方无言以对,再复盘他的表现力。

如果要判断一个人是否忠诚,可以和他背地里策划某些机密,并以此询问他的朋友、家人,即可得到答案。

如果要判断一个人的品德,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来直去地提问,看他的眼神是否闪烁、回答是否果断直接?

如果你想找一个廉洁的属下或朋友,可以让他单独外出办理有关钱财的事,或者把钱财交给他,或者把有利可图的事情交给他,从他处理事情的方式也可以看出他是否廉洁。

而你若想找一个有勇气的下属或朋友,就突然告诉他危险就在其身边,这样就也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有勇气了?

陶朱公把财产都给了好挥霍的小儿子,却只给长子一千金是为何?

以上是源自《人物志》等古书的智慧,为历来身居高位者必修的奇术。诸葛亮的观人术、曾国藩的相面说,其源头都来自于此。

如果你对古代传统文化感兴趣,或者对如何提升领导水平有需求,希望和不同的员工或部下打成一片,建议看看这部白话版奇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11 1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范蠡与勾践运筹谋划十多年终于灭了吴国
...积累了很多,天下人都称道陶朱公。朱公住在陶地,生了小儿子。小儿子成人时,朱公的二儿子杀了人,被楚国拘捕。朱公说:“杀人者抵命,这是常理。可是我听说家有千金的儿子不会被杀在闹市
2023-06-29 12:13:00
...。范蠡有三个儿子,其中长子和次子是来陶邑之前所生,小儿子是来到陶邑之后所生。这三个儿子各有特点,长子虽然老实,但爱财如命。次子长相凶悍,到处惹是生非。小儿子最为聪明,而且不爱
2024-06-08 08:16:00
范蠡经商三次发财却三散家财,这到底是为什么
...被拘囚在楚国,他想用重金去赎免,装了一车黄金,要派小儿子前往。可是,他的大男却要去,夫人也按常理支持大男,朱公不得已,就让大男捎去给旧友庄生一封信,并叮嘱大男把千金全给庄生,
2022-12-21 11:20:00
国相范蠡的传奇人生
...逮捕了。范蠡认为,杀人偿命,天经地义,但是还是想让小儿子去看一下。大儿子这时坚决恳求让他去,范蠡没同意。大儿子就认为父亲不让他去而让小弟弟去,这是他这个长子不肖,所以父亲不信
2023-07-06 13:40:00
范蠡智谋可灭吴国,却为何救不了儿子
...非常简单的。果然范蠡也根本没当回事,当即便命自己的小儿子,带着重金赶往楚国去救。哪料范蠡的长子却不高兴了,找到范蠡道:“老爸,这就是你的不对了!我身为长子,表率兄弟,如今弟弟
2024-04-11 22:07:00
...犯了杀人罪,便让家中儿子带着一车黄金前去探望,本该小儿子去办此事,但无奈大儿子坚持要去,之后只带着次子尸体而归。范蠡早知会有此结果,因大儿子深知钱财不易得,而小儿子胜在家庭富
2023-08-29 09:56:00
...。朱尚炳共4个儿子,在他死后秦王一位兜兜转转,除了小儿子朱志堢以外,其他三个儿子轮着做了一遍。那么朱志堢为何没能做成秦王,他被封为宜川王之后,及其后代又有什么故事呢?近在眼前
2024-05-31 06:13:00
范蠡的次子入狱,大儿子要去救,范蠡说:你若去,你弟弟必死
...三个孩子,每个孩子的性格都不一样。范蠡最喜欢自己的小儿子,因为小儿子心胸豁达,从不贪图蝇头小利,而且对父母非常孝顺。和清风朗月的小儿子相比,范蠡的长子和次子就有点差得远了。范
2024-09-26 18:25:00
...却还留在家里,会留给父亲最小的儿子。蒙古人把家族的小儿子叫做“斡赤斤”,意为“负责看守火与炉灶的人”——因为在父兄外出时,家族就要由最小的、还不能上战场的小儿子守护。简而言之
2022-12-20 16:5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走进普定
11月12日,《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调研活动走进普定。本次调研与拍摄活动以地理与人文的独特视角,聚焦屯堡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当代活力
2025-11-14 10:52:00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 活力运河③:临西古砖 匠心传奇
邢台市临西县历史上是隋代开凿的永济渠与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两条运河接续造就了临西(古称临清)的繁荣。史料记载
2025-11-13 08:05: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1日,河南平顶山,新娘即将出场时老太太想“抢喜”,婚礼督导眼疾手快及时发现并制止。“抢喜”
2025-11-13 10:56:00
想要读懂山东,或许不必急于奔赴泰山之巅或徜徉于海岸线。如今,一种更深度的“游山东”方式正悄然兴起——走进散落于齐鲁大地的博物馆
2025-11-13 14:46:00
来滕州看“小国重器”
山东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素有“滕小国”之称,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摇篮和商代始祖的发祥地
2025-11-13 15:22:00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