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宁波大学不断深耕优势学科 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12-18 10:04:00 来源:杭州网

人民日报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大应用基础研究力度,以推动重大科技项目为抓手,打通“最后一公里”,拆除阻碍产业化的“篱笆墙”,疏通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连接的快车道,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加快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把科技成果充分应用到现代化事业中去。

作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宁波大学最近频上热搜——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水产动物养殖团队经过7年攻关,成功在西北盐碱地实现青蟹量化养殖。这意味着原本难以治理和利用的盐碱地,将为当地带来巨大的生态和经济价值。

“宁波大学不断通过应用基础研究为经济社会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宁波大学党委书记朱达说。宁波大学坚持数十年如一日深耕优势学科,积极疏通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连接的快车道,不仅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也让众多科研成果积极服务高质量发展。

发挥基础研究优势,疏通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连接的快车道

今年4月,世界最长跨海大桥、中国交通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工程之一的港珠澳大桥,取得了桥梁防撞新技术试验的成功。

“这是最新研发的智能潜浮式船舶拦阻技术,整个系统就像安装在汽车里的安全气囊,只有遇到危险时才会迅速弹出,不但成功实现柔性无损拦阻船舶,而且不影响大桥的景观。”宁波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副院长郑宇轩介绍。

除了给大桥用上高性能“护带”,研究团队还发明了刚柔匹配防撞技术,给桥墩套上厚厚的可变形“铠甲”,通过借力卸力,消减船撞击桥墩时产生的巨大能量,实现桥墩、装置、船舶安全。

这项持续30多年的重大科研攻关项目,背后是宁波大学冲击力学团队三代人的不懈努力。

“这是一个公益方向的研究。船撞桥墩发生概率虽然小,但一旦发生,对交通、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郑宇轩说,中国是桥梁大国,加上浙江跨海大桥多,团队始终持续耕耘桥梁防护体系。

一位同行曾建议冲击力学团队成员周风华教授转换研究方向,因为“冲击碎裂领域很难,又很传统,被全世界研究了几十年,好比一块‘硬骨头’,没什么‘肉’,发文章、拿大项目都难”。但正因为看到这一领域对国家重大需求有帮助,周风华锚定自己的研究方向,一点点地啃下“硬骨头”。

成立至今不到40年的宁波大学,靠着多年来的严谨治学,力学学科已处于全国一流水平,如今“力学+”前沿交叉研究,又在努力冲击世界一流学科。

在宁波大学,瞄准产业和重大需求,优势学科在不断深耕。面向海洋强国战略,学校聚焦海洋工程装备,跨海大桥防船撞关键技术与设施研发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船舶绿色低碳技术方面形成鲜明特色,相关成果被国际知名航运公司的100多艘大型船舶采用;组建宁波市“力学+”智能制造产学研联盟;宁波大学植物病毒学研究所陈剑平院士团队,15年来每年鉴定600多份种质资源,小麦土传病毒病流行监测、致病机制研究、抗性挖掘与绿色防控技术等成果已累计在全国推广应用1.03亿亩。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研究成果应用到生产上

这个夏天,宁波大学水产养殖学专业火了,很多人又惊又喜:原来西北盐碱地也能养蟹!

新疆、内蒙古、宁夏、陕西……一时间,各地来谈合作的团队络绎不绝。

但在宁波大学学生蒋小松看来:“入学时,确实没想到水产养殖学专业学习这么苦!”

隆冬季节,学生们跟着老师,穿着下水裤,泡在冰冷的塘泥里打捞蟹苗;酷暑季节,几名研究生每人提着上百斤重的泡沫箱,在阳光暴晒下步行一个多小时,把蟹苗送到养殖户手里;每次发放蟹苗时,为了确保存活率,师生们熬红眼睛,半夜打捞、打包,清晨送到机场……

“既然来学水产,就必须下得了水塘,闻得了泥腥味。”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副教授王欢说。

在盐碱地里养青蟹,跟海水养蟹完全不是一回事。

“高盐分并非青蟹生长的必需,科学成分才是‘必需’。”王欢道出盐碱地养殖青蟹的秘诀:在实验室里分析出青蟹生长的基本离子和微量元素需求,再测量盐碱地的成分并对照青蟹生长需求以肥料的形式予以补充,加上独创的一套盐碱地青蟹养殖技术,才能在大西北养出鲜活的东海青蟹。

为此,王欢给学生制定了各种各样的盐碱地相关研究课题,根据全国不同盐碱地类型,学生们分别研究钾离子、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等数十种离子。

“每个地区,包括同个村子不同的水面,盐碱水的离子水平都可能有差别,而且青蟹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也不同,需要测量后根据青蟹成长所需,补充不足的离子和微量元素。这是一个非常精细的科研过程。”王欢说。

研究成果要应用到生产上,验证自己的课题,要真正到实地一线去。研究生秦康翔在人烟罕见的戈壁一待就是几个月,但一个周期下来,特别有满足感——在盐碱地里养出了青蟹,还养得很好,曾经吃过的苦不值一提!

“也有反对声音,认为我们从开始的研究思路就错了,远离海边的内陆盐碱地养不出青蟹。所以,我的学生确实冒着辛苦耕耘却可能颗粒无收的风险。”王欢说,“这些00后年轻人,特别吃苦耐劳,几年磨砺下来,他们的自信心和科研水平都提高了。”

到2021年,盐碱地水产养殖这项技术完全成熟,在河南盐碱地养殖的青蟹从产量、个头到品相,都达到很高标准。与此同时,盐碱地养青蟹全程不用药物,离子肥和微量元素根据需求精准投放,不会对生态造成不良影响,而这些肥料恰恰是贫瘠的盐碱地所需要的养分,同时也提升了盐碱地肥力。去年,“海蟹安家黄河边,盐碱瘠土变良田”入选“第三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案例榜。

“现在我们每个人都‘走南闯北’,除了青蟹,还在西北试验混合养殖南美白对虾、鲻鱼、大黄鱼、黄姑鱼、蛏子等多种海鲜,助力农民增收效益再提高。”蒋小松说。

王欢感慨,通过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不仅成就了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加快转化,也培养出了一批具有奉献精神、找到自身价值的科研人员。

深耕优势学科,以人才厚度夯实应用基础研究力度

“我们的目标是建设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何为特色鲜明?立足宁波滨海都市、制造业大市,面向海洋强国战略、制造强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我们成立了6个学科群,从重点学科中再选重点突破,带动学校的整体提升。”朱达娓娓道来。

作为一所非“211”高校,宁波大学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建设“双一流”,核心是“人”。

“我们求才若渴、诚挚相邀,吸引科学家们加入。”宁波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蔡荣根说。去年以来,该校力学专业已引入国内外的不少知名学者和科学家,并量身搭建科研配套平台。目前,宁波大学有全职院士11人,其中自主培养1人;12个学科进入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全球前1%,位居浙江省属高校第一。

“水产养殖学专业为什么能屡出成果?水产界的院士,一半多都是我们聘请的讲座教授。我们紧跟国家战略,把准科研方向,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宁波大学海洋学院院长王春琳说。

“教授们都始终坚持在一线授课。”郑宇轩说,周风华每年承担数理方程、偏微分方程、断裂力学课程的教学,这些全是力学学科硬核课程。每次2小时的课程,他的备课时间比上课时间还长,会把最近一年该领域的国内外前沿知识融到课程里。他的课不光学生爱听,很多年轻老师也“追课”,而且一追就是一学期。

蔡荣根说,为了激发年轻人的求知欲,传递创新为民、科技报国的理念,宁波大学注重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院士专家等主讲的“做人做事做学问名家系列讲座”至今已举办229期。

“学校把培育一流创新人才作为核心任务,建设教师队伍,传承科学精神,这是宁波大学创建‘双一流’中不变的初心。”朱达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8 12:45:1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区域内既有早前成立的甬江实验室、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宁波大学等,也有与科创区同步开工的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计划到2025年,甬江科创区研究试验发展(R&D)经费支
2023-11-01 09:41:00
江西多地“书记部长进校园”此举有何考量?
...蕴深厚、区位交通便捷、物产资源丰富,在产业发展上与宁波大学优势学科相契合,双方合作空间广阔,期待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合作能级,拓展合作领域,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
2024-11-08 07:01:00
...是高僧鉴真东渡时带入日本。约1300年前,鉴真曾在浙江宁波一带驻留筹备渡海事宜,最终成就这一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事件。如今,这一作品和12000多件海内外中国绘画珍品一起,
2023-07-06 12:16:00
复旦在宁波让科研、生产"两张皮"完美粘合
...能够更好地对接国家重大战战略需求,从而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毅然打开校门,以一种潜心探索求新求变的心情,与浙江宁波市携手共建复旦大学宁波研究院。宁波研究院以“科技成果创新研发
2023-02-05 10:15:00
解码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2025年建成,陈十一任校长,明年招100名博士生
...体系,包括政府支持、科研经费、办学收入、社会捐赠、成果转化等收入。记者从该校获悉,学校规划有理学、工学、信息、商学四个学科群,定位为“高水平、创新型、国际化”的新型研究型大学
2022-12-29 23:47:00
工业互联网在这里拔节生长!记者探访甬水桥科创中心
本文转自:光明网光明网讯 甬水桥科创中心由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投资建设,总建筑面积约15.5万平方米。9月12日,记者来到宁波甬水桥科创中心,参观了蓝卓数字科技体验中心、宁波工业
2023-09-14 20:11:00
学术、产业、资本多方齐聚宁诺!这场科技盛宴为科研成果转化打通“最后一公里”
4月18日,首届宁波诺丁汉大学科技成果转化路演暨产业投资对接会在宁诺图书馆拉开帷幕。环顾活动现场,先进制造、绿色能源、生命健康等数个领域的近40个科研案例生动演绎了宁诺建校20年
2024-04-22 10:20:00
...子院、韦尔股份等各方共同支持中心建设,合作涵盖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集成电路设计平台、集成电路设计引导基金和集成电路产学研专项。基于光流技术的智能无刷电机项目已拥有稳定订单。其主
2023-06-29 09:41:00
...究,全力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集聚和产学研成果转化平台。范先群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眼科学顶级专家,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当天的揭牌活动上,范先
2024-12-23 16:25: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