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历史上有没有名声好一点的太监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20 20:40: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在我们的印象中,宦官的名声向来不怎么好,比如魏忠贤、刘克明之流,都是残害忠良,权倾朝野的典型。但人嘛,总是有好坏之分,哪怕在太监当中,也有许多值得人尊敬的存在,只是由于史官们普遍不喜欢这些“宦官”,所以大多数对历史有贡献的宦官反而不如恶名昭彰的宦官出名了,比如这位上柱国邻国公“梁守谦”。

梁守谦历经德、顺、宪、穆、敬、文等六朝,从元和四年知枢密事至太和元年致仕,握重权达19年之久。在那个宦官祸国的时代,他们把君王当做傀儡,甚至一言不合还策划谋杀了唐敬宗。梁守谦身兼两次从龙之功,却一生勤俭清廉、为政大公无私、选人能做到任贤举能,可谓是漆黑的夜空中,一颗闪亮的明星。

历史上有没有名声好一点的太监

(邻国公碑文)

细数他的一生,有四大功劳:

1,淮西之战时,以梁守谦为行营招讨都监,负责与名将李愬一起,征讨吴元济。

说起吴元济,这人也是朝廷的重点目标,从他父亲那一辈起,便已经不是朝廷正儿八经封的,而是他们用武力夺取,迫使朝廷承认。他的父亲杀死了哥哥的儿子,继承了职位,他又打算在父亲死后,写信朝廷希望自己继续担任这个职位。

这个行为很恶劣啊,朝廷封疆大吏,什么时候成了家庭继承制了?之前朝廷迫于对方的武力,不想轻易开战,这一次,朝廷却想以新旧领导交替的时间点开战,铲除这个霸占淮西三十年的家族反动势力。

历史上有没有名声好一点的太监

王承宗、李师道和吴元济也是暴脾气,当场拍板,你不同意是吧,那就打到你同意!先是吴元济派兵攻击朝廷的县城,表示不满,唐宪宗也是眼里容不下沙子,当即下令挥师讨伐。王承宗、李师道还想求个情,找个台阶,因为一开始他们只想让朝廷承认他们独立的地位,也没想真的硬刚到底。

但宪宗不吃这套啊,这就如同挨了一巴掌,还要让自己选择原谅,好歹我也是皇帝,怎么可能!面子不要了吗?

于是,和平的外衣撕下后,王承宗、李师道做了两件事:1,派人进京刺杀主战派的铁血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结果武元衡死,裴度代替了武元衡的宰相位置,继续主张打仗;2,派人伪装盗贼袭击粮道(虽然是欲盖弥彰,但至少留了层面纱,给自己投降做退路)。

唐宪宗勃然大怒,由裴度主持,唐邓节度使李愬领兵,梁守谦监军的战斗就此打响。在这次战斗中,梁守谦被唐宪宗封为三品云摩将军(类似于政委的作用),并“阃外之事,委公裁之”。

历史上有没有名声好一点的太监

李愬是唐朝著名的名将,梁守谦并不像我们印象中的太监,非要在一边搞事情,即便皇帝给了他很高的自主权,在军中他也只是做着奖赏将士、安抚征服地方的百姓、招降敌人,顺便在一旁出谋划策的作用。当李愬利用降将李祐的计策奇袭攻下蔡州城后,这位政委做到了“五千叛卒,不戮一人”,“十万王师,皆服其德”。

2,公元820年,吐癸未,泾州奏吐蕃进营距州三十里,告急求救。以右军中尉梁守谦为左、右神策京西、北行营都监,将兵四千人,并发八镇全军救之。在梁守谦以守为攻的计策下,击退了吐蕃人的攻击,最终以吐蕃退兵告终。

3,拥立,从龙之功。王守澄和陈弘志在中和殿杀死唐宪宗后,太子李恒和左神策军护军中尉吐突承璀支持的李恽便成了这场意外中的冲突中心。李恽发动兵变,想要趁机夺权,梁守谦粉碎了这一兵变计划,达成了第一次从龙之功。

刘克明、苏佐明等宦官杀死了李恒的的长子唐敬宗,又被梁守谦给破灭了,拥立了唐文宗,有了第二次从龙之功。

历史上有没有名声好一点的太监

4,梁守谦的第四功,可能便是他能够在宦官误国的时代,保持“出淤泥而不染”的秘诀所在了——他是个虔诚的佛教徒。

梁守谦在任时,主持佛经翻译工作,丰富了佛学汉化典籍,为佛教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样一位特立独行的宦官,成了乱世中的一股清流,但在排斥宦官的大环境下,他也只在史书上有着寥寥几笔的记载。

关于他的墓碑的发现,填补了这一空缺,才让更多人认识到这位“邻国公”,不亚于房玄龄、杜如晦的功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1 00:45:2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史上名声最好的太监,死后百官扶棺下葬
...陈矩就是明朝以为比较忠心的宦官,他是史上名声最好的太监:死后百官扶棺下葬,现在依然有人祭拜。根据明朝文学家沈德符对他的评价,陈矩忠于朝廷,排除异己,把权利重新集中到皇帝手中。
2023-02-22 20:50:00
朱瞻基设立的内书堂,为大明王朝后期的乱政埋下祸根
...你祖宗十八代,都还以为是在夸你呢,因此,一直以来,太监这个群体在朝廷中都是处于劣势。朱瞻基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同时也从权力制衡的需要出发,设立了内书堂,专门供太监读书。这可不
2023-04-20 12:46:00
盘点历史上被太监所害的八个皇帝
...”的称号,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被太监赵高所害为了消灾避难,寻找长生不老药,秦始皇听从了一名相卜者的建议,准备第五次巡游。然而由于一路劳顿,秦始皇到平原津(山
2023-01-06 15:55:00
历史上名声最好的太监是谁,死后百官扶棺下葬
像“太监”这种宦官制度,在中国古代的宫廷中可以说是源远流长了,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然而,这种制度到了秦汉时期,在逐渐完善中悄然形成了一套严密的宫廷管理体系。于是到了明
2024-05-25 14:10:00
唐朝为何在经历足以亡国的反叛之后,还能延续国祚一百余年
...人。因此,宦官精英基本上都学富五车、才干出众。考之历史,这些人无一不是从低级职事干起,在宫内当差数年,到了弱冠之年,如果显示出才干,或者背景深厚,就能获得官阶。他们就像科举高
2024-01-10 11:26:00
唐朝假太监刘克明祸乱后宫,甚至曾经想要杀了皇上夺位
不知道大家可听说过假太监刘克明?这位刘克明可真的如同电影里的韦小宝了,在历史上十分的风流放荡,而且就连皇上都不怕,各种针锋相对。甚至曾经一度想要杀了皇上,取代其位置,就连皇上的各
2022-12-24 13:39:00
历史上名声最好的太监,死后百官扶棺下葬,至今仍有人祭拜他
在我们的印象中,太监这一特殊群体一直被贴上了贪婪、奸诈的标签。然而,在明万历年间,一位名叫陈矩的太监用他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出色的操守,彻底改变了人们对太监的看法。陈矩不但没有成为权
2024-08-18 14:11:00
留名青史的明代太监做了哪些事
...少颇有建树的宦官,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七下西洋的“三保太监”郑和,郑和的功绩自不必多说。而《明史·宦官传》中也列举了三个评价比较好的宦官:怀恩、李芳、陈矩。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这三位
2023-07-25 20:47:00
历史上名声最好的太监:死后百官扶棺下葬,至今仍有人祭拜!
在中国古代,太监这一特殊群体在历史上扮演了复杂的角色。他们中的一些人因为权势滔天、祸乱朝纲而声名狼藉,尤其是东厂太监,更是让人闻风丧胆。然而,历史中也不乏名声极好的太监,他们以正
2024-05-22 17:3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济源三章:黄河岸边的千年治水史诗
大河网讯 王屋山下,济水源头的济渎庙内,一棵千年古柏的枝叶轻拂着红墙。龙池中,珍珠般的水泡从池底不断涌起,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这里曾是济水的源头
2025-09-21 18:55: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全球习练者近4亿人 太极拳在此发源
大河网讯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提到太极拳,不得不去其发源地——焦作温县陈家沟转一转。9月20日,“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来到陈家沟景区
2025-09-21 07:37:00
大河网讯 9月20日上午,“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走进焦作武陟嘉应观,探访这座有“黄河故宫”之称的清代治黄文化建筑群
2025-09-21 07:37:00
电影《731》热映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南京,日军当年也有一支“731部队”南报网讯(记者杜莹)电影《731》正在热映,主要讲述了抗战胜利前夕
2025-09-20 09:53:0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城市知识竞猜服务类节目《欢乐大猜想》约您畅游河北邯郸
千年古都,孕育出无数的成语典故,现代新城,绽放出摄人的夺目光彩,“活楼”、“吊庙”,诉说着华夏起源,贴崖石窟,讲述着文化底蕴
2025-09-20 11:08:00
书法爱好者郭书雷:巧构“合体字”,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从伟在多数人眼中,汉字是方方正正的符号。而在书法爱好者郭书雷的手中,汉字却成了可以巧妙拼插的“艺术积木”
2025-09-20 16:21: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李策:烟盒纸上写下赤诚宣言
“我们现在只是暂时的分离。”在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纪念馆上百件展品中,有一张香烟盒纸引人驻足。香烟盒纸平整铺开,面积仅10余平方厘米
2025-09-20 23:34: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伊水畔的龙门石窟 藏着不朽文化印记
大河网讯 站在伊水之滨远眺,东山与西山隔河对峙,天然造就“伊阙”胜景,而嵌入两岸崖壁的石窟群,正是这座跨越千年的佛教艺术宝库
2025-09-21 00:27:00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