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在我们的印象中,宦官的名声向来不怎么好,比如魏忠贤、刘克明之流,都是残害忠良,权倾朝野的典型。但人嘛,总是有好坏之分,哪怕在太监当中,也有许多值得人尊敬的存在,只是由于史官们普遍不喜欢这些“宦官”,所以大多数对历史有贡献的宦官反而不如恶名昭彰的宦官出名了,比如这位上柱国邻国公“梁守谦”。
梁守谦历经德、顺、宪、穆、敬、文等六朝,从元和四年知枢密事至太和元年致仕,握重权达19年之久。在那个宦官祸国的时代,他们把君王当做傀儡,甚至一言不合还策划谋杀了唐敬宗。梁守谦身兼两次从龙之功,却一生勤俭清廉、为政大公无私、选人能做到任贤举能,可谓是漆黑的夜空中,一颗闪亮的明星。
(邻国公碑文)
细数他的一生,有四大功劳:
1,淮西之战时,以梁守谦为行营招讨都监,负责与名将李愬一起,征讨吴元济。
说起吴元济,这人也是朝廷的重点目标,从他父亲那一辈起,便已经不是朝廷正儿八经封的,而是他们用武力夺取,迫使朝廷承认。他的父亲杀死了哥哥的儿子,继承了职位,他又打算在父亲死后,写信朝廷希望自己继续担任这个职位。
这个行为很恶劣啊,朝廷封疆大吏,什么时候成了家庭继承制了?之前朝廷迫于对方的武力,不想轻易开战,这一次,朝廷却想以新旧领导交替的时间点开战,铲除这个霸占淮西三十年的家族反动势力。
王承宗、李师道和吴元济也是暴脾气,当场拍板,你不同意是吧,那就打到你同意!先是吴元济派兵攻击朝廷的县城,表示不满,唐宪宗也是眼里容不下沙子,当即下令挥师讨伐。王承宗、李师道还想求个情,找个台阶,因为一开始他们只想让朝廷承认他们独立的地位,也没想真的硬刚到底。
但宪宗不吃这套啊,这就如同挨了一巴掌,还要让自己选择原谅,好歹我也是皇帝,怎么可能!面子不要了吗?
于是,和平的外衣撕下后,王承宗、李师道做了两件事:1,派人进京刺杀主战派的铁血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结果武元衡死,裴度代替了武元衡的宰相位置,继续主张打仗;2,派人伪装盗贼袭击粮道(虽然是欲盖弥彰,但至少留了层面纱,给自己投降做退路)。
唐宪宗勃然大怒,由裴度主持,唐邓节度使李愬领兵,梁守谦监军的战斗就此打响。在这次战斗中,梁守谦被唐宪宗封为三品云摩将军(类似于政委的作用),并“阃外之事,委公裁之”。
李愬是唐朝著名的名将,梁守谦并不像我们印象中的太监,非要在一边搞事情,即便皇帝给了他很高的自主权,在军中他也只是做着奖赏将士、安抚征服地方的百姓、招降敌人,顺便在一旁出谋划策的作用。当李愬利用降将李祐的计策奇袭攻下蔡州城后,这位政委做到了“五千叛卒,不戮一人”,“十万王师,皆服其德”。
2,公元820年,吐癸未,泾州奏吐蕃进营距州三十里,告急求救。以右军中尉梁守谦为左、右神策京西、北行营都监,将兵四千人,并发八镇全军救之。在梁守谦以守为攻的计策下,击退了吐蕃人的攻击,最终以吐蕃退兵告终。
3,拥立,从龙之功。王守澄和陈弘志在中和殿杀死唐宪宗后,太子李恒和左神策军护军中尉吐突承璀支持的李恽便成了这场意外中的冲突中心。李恽发动兵变,想要趁机夺权,梁守谦粉碎了这一兵变计划,达成了第一次从龙之功。
刘克明、苏佐明等宦官杀死了李恒的的长子唐敬宗,又被梁守谦给破灭了,拥立了唐文宗,有了第二次从龙之功。
4,梁守谦的第四功,可能便是他能够在宦官误国的时代,保持“出淤泥而不染”的秘诀所在了——他是个虔诚的佛教徒。
梁守谦在任时,主持佛经翻译工作,丰富了佛学汉化典籍,为佛教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样一位特立独行的宦官,成了乱世中的一股清流,但在排斥宦官的大环境下,他也只在史书上有着寥寥几笔的记载。
关于他的墓碑的发现,填补了这一空缺,才让更多人认识到这位“邻国公”,不亚于房玄龄、杜如晦的功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1 00:45:2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