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隆裕太后同意宣统退位,为何在第二年就身亡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13 09:31: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20岁进宫,21岁成皇后,40岁丧夫,44岁亡国,45岁殒命,一生无儿无女。

这个身份尊贵显赫的女人,最终为何会落得如此凄凉的结局?

1908年11月,一个统治了中国近半个世纪的老妖婆用一碗酸奶毒死了这个女人的丈夫。3年后,一场革命又夺走了她最后的荣耀、最后的寄托。

1913年2月22日,她去世了。在一年前,即1912月2月12日,她点头同意了宣统皇帝退位的事,辛亥革命也至此落幕。

可是,她为何会在辛亥革命成功的第二年便死去了呢?

难道是这场革命,也革掉了她的命?

隆裕太后同意宣统退位,为何在第二年就身亡

隆裕皇太后,叶赫那拉·静芬,生于1868年2月3日,满洲镶黄旗人。1888年,她被慈禧钦点嫁给光绪皇帝,可是在他们的世纪婚礼举行以前,皇宫里却发生了一件事,太和殿前的太和门被一场不知所起的火给烧了,未入宫门,却已引来如此灾祸,入宫后还了得?所有人对此议论纷纷。

当所有人认为太和门被焚毁是不祥的时候,为此心忧的时候,或许只有慈禧一个人在心里窃喜,不祥好呀,最好是她克死了光绪,然后我重新选一个小皇帝,如此便不用发愁光绪成年后的归政问题了。

隆裕太后同意宣统退位,为何在第二年就身亡

所以,慈禧拍板决定,光绪与隆裕的婚礼仍然如期举行,并且隆裕必须经太和门入宫!

慈禧用心歹毒呀!

隆裕入宫,是她的幸运,也是她的不幸。幸运的是她将成为皇后,不幸的却是她不会得到光绪的宠爱,光绪正想着如何反抗慈禧,又如何会去宠爱一个由慈禧安排进宫的女人,更何况隆裕长得确实太不好看了,也没有灵气,实在不招光绪的喜欢。更可怕的是,她不仅不招光绪的喜欢,因为她过于懦弱,或许是自卑,所以没起到慈禧想让她起的作用,因此她也讨不到慈禧的喜欢。

她成了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

所以,从隆裕进宫的那一刻开始,她的不幸就已经注定了。

隆裕太后同意宣统退位,为何在第二年就身亡

她在皇宫里的生活看似优渥,可是她却活得自卑,活得孤苦,没有丝毫的快乐可言,如果她不是慈禧自己选定的人,更不是光绪皇帝的皇后的话,恐怕在1900年,她便已经同珍妃一起被慈禧沉井了吧。

她的一生郁郁寡欢,所谓心忧成疾,一个再怎么正常的人,假如让她一直处于一个封闭、压抑的环境里,恐怕也会被逼出病吧?所以,隆裕恐怕少不了患有抑郁症之类的心理疾病。

在珍妃死后,光绪的心也死了,他没有将自己的爱转嫁到隆裕的身上。但是,隆裕作为一个旧时代的传统女人,丈夫便是她的天,是她的一切,是她生活里的所有期待,不管光绪对她有没有感情,靠着这份廉价的期待,她总能让自己撑下去。只是让她没有想到的是,经过名医屈桂庭治疗后已经渐见好转的光绪竟然突然死了,她所有的期待瞬间湮灭。更让她想不到的是,慈禧竟然在光绪死后第二天也死了,她在一天之间竟然成了这个皇宫里地位最高的人。

清国的命运、兴衰似乎顷刻间落到了她的肩上。

所以,她继续撑着。

隆裕太后同意宣统退位,为何在第二年就身亡

1911年10月10日,在湖北武昌响起了一声枪响,随后全国各省纷纷抛弃了清政府,即便是摄政王载沣也无力挽救,她一个躲在深宫里不知政治、军事为何物的女人又能如何?

她原本以为自己只要好好地照顾小皇帝,等到他成年的时候再归政给他,也算对得起清朝的祖宗了,也算对得起光绪了,可是她做不到,临到事前,她才发现,原来自己这么没用,难怪光绪和慈禧都不喜欢她。

隆裕太后同意宣统退位,为何在第二年就身亡

1913年2月3日,这天是她的45岁生日,梁启超派来了心腹梁士诒,便是各国使馆也派了人来庆贺,可是曾经的清朝王公们却为了自保,一个个不肯来祝寿。

所谓世态炎凉,也不过如此啊!

于是她忧思成疾,一病不起。她再也撑不下去了,因为她已经没有了让自己继续撑下去的理由,丈夫已死,她也没有儿女,清国又亡,她倔强地撑着,又有什么用?即便是溥仪也有自己的父母,根本不要她,她活在世上无所用,也无所寄托。

1913年2月22日,在经历了丧夫、亡国双重打击后的隆裕,终于结束了她长期的抑郁,在这天死了。

隆裕的死,也算是给那个破旧的王朝和时代划上了一个句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3 15:45:3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简介清朝隆裕太后
...个国家她已是有心无力。退位让国宣统三年(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12月6日,载沣奉隆裕太后懿旨辞去监国摄政王的职位,垂帘听政的隆裕太后,成为即将终结的大清王朝事实上
2023-02-10 09:42:00
清朝末代太后隆裕,为何会在1913年突然暴亡
...辅政,然而此时,清王朝已经彻底撑不住了。宣统三年,辛亥革命爆发,眼见大势已去的隆裕太后,代小皇帝颁布了退位诏书,从此清王朝终结,不过在紫禁城的一方小天地之中,爱新觉罗家最后的
2023-10-14 15:13:00
隆裕皇后与光绪皇帝的婚姻:一段不幸的历史
...盖个水晶宫享受享受。可是好日子没过多久,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爆发,袁世凯倒戈,隆裕这个无知妇人被袁世凯吓住,害怕母子一起被杀害,就签署了清帝退位诏书。清朝灭亡后,隆裕太后一直心
2023-11-20 15:04:00
隆裕为什么没有得到慈禧的宠爱?
...更加寂寞沉闷,军政大事一概不管不问。四、宣诏逊位。辛亥革命爆发后,革命席卷全国,一时要求清朝退位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眼看清朝行将就木,载沣干脆辞职不干了。载沣能走,但隆裕不能
2023-08-20 06:39:00
为何清末的三代皇帝都连续绝后
...的溥仪。但悲催的是,溥仪仅仅只当了三年皇帝,就因为辛亥革命而被迫退位。虽然退位了,但溥仪依然可以继续生活在皇宫之中,享受着国民政府提供的400万元生活补助,生活依然十分优渥。
2023-10-16 15:55:00
最有民族气节的王爷,饿死也不做卖国贼
...义,载沣和载涛兄弟二人显得手足无措、根本无法应对。辛亥革命爆发前夕,载涛与载洵等人组成宗社党,反对清帝退位。宣统皇帝退位后,载涛赋闲在家,这一时期的载涛思想发生了变化,他看出
2023-02-18 16:30:00
清朝选秀背后的故事
...下到漩涡中心去感受一二的机会是没有了。公元1912年,辛亥革命胜利,清朝覆灭,而就在1911年的9月21日,佟佳氏永远地闭上了眼睛,以至于民间都戏说:她一死,清朝即亡。后记:
2024-01-16 07:21:00
清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后,独居寝宫20年
...后相继去世。慈禧太后临终前,指定载沣之子溥仪继位为宣统帝。溥仪继位后,孝定靖皇后被尊为隆裕徽皇太后。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无论是隆裕太后还是摄政王载沣,都未能主持风雨飘摇的
2023-02-06 20:52:00
慈禧当初为什么会选溥仪作为皇帝
...礼,父子俩这才来到太和殿,宣告天下,正式登基,改元宣统。此时摄政王的载沣,并不能与顺治朝的摄政王多尔衮相比并论,那么眼前的这个摄政王又是哪位呢?载沣载沣,醇贤亲王奕譞侧福晋刘
2023-04-23 16:2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沉肩挑山,砥砺攀登——记山东中烟滕州卷烟厂卷包车间“挑山工”於永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泰山,五岳之首,万千游客无不惊叹于泰山的雄奇俊秀,令人仰望。然而我,却折服于一群小人物
2025-09-04 10:15: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团长说今晚要走70里路,途中还要消灭800个敌人,我们就跑啊跑。在部队里,赶路不是用走的
2025-09-04 07:40:00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我们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不应只将目光锁定在硝烟弥漫的前线,更当看见如贵州这般沉默而坚韧的“战略大后方”
2025-09-03 23:32:00
烽火金叶:山东烟草的抗战传奇
鲁网9月3日讯八十载岁月流转,硝烟散尽,山河重光。当我们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抗战岁月,山东大地上一片片碧绿的烟田,竟在无声中化为民族救亡的“金色血脉”
2025-09-03 17:11:00
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西岸的石坡山上,矗立着一座庄严的墓碑。碑身正面镌刻着“苏联空军金角罗夫烈士之墓”——这个名字被当地百姓铭记
2025-09-03 18:21:00
菏泽郓城九旬老兵观阅兵 见证从烽火岁月到盛世华章
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通讯员 崔如坤 郓城报道9月3日清晨,郓城的天空被轻柔的阴云笼罩,空气中弥漫着初秋的清爽。张文兰老人家门口那块“光荣之家”的牌匾
2025-09-03 18:49:00
编者按:抗日战争中,河南作为贯通南北的战略腹地与中原屏障首当敌锋,在烽火熔铸中承载深重苦难,于枪林弹雨中镌刻不屈抗争。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09-03 20:20:00
【黔言】抗战记忆永不磨灭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以不同形式开展纪念活动,缅怀英烈、重温历史。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2025-09-03 21:27:00
贵州八万多军民硬生生凿出来的“抗战生命线”:24道拐每一寸土地,都回荡着全民抗战、共赴国难的呐喊
80多年前,当警报的悲鸣第一次撕裂贵州高原湛蓝的天空,山河为之变色;晴隆二十四道拐上,不分昼夜轰鸣的引擎,是维系国脉的喘息
2025-09-03 21:59:00
《如寄》之力与美
张吉祥此题自觉有些怪——《如寄》那来的力?哪来的美?其力有二:一曰感染力。《如寄》一面世,即有学界耆宿如宋遂良、吕家乡等老一辈学者著文解读阐说
2025-09-03 22:14:00
一床如寄月斜风细:耿介耳的寄心与寻迹
李酉宏“一床如寄 月斜风细”,这八个字,是上世纪初被称作“江南三名士”之一高燮《点绛唇》中的两句,大意是指局促在狭小的床上
2025-09-03 22:15:00
这盛世如您所愿!老兵目光坚毅,向新型装备敬礼。
2025-09-03 14:32:00
李建礼: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
鲁网9月3日讯(记者 刘斌)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这句诗,出自杜甫诗作《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好的书画作品,能够让观者心神为之一醉
2025-09-03 14:47:00
“我们只有反抗,只有斗争!”这是胶东特委书记理琪撰写的油印信件———《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中的名句。他以瘦弱之躯扛起胶东抗战大旗
2025-09-03 15:51:00
巾帼不让须眉的白衣战士张华英
张华英老人(左二)大众网记者 邢晨 通讯员 肖水莲 烟台报道烽火岁月里,山东胶东大地遍布抗争印记。在烟台黄渤海新区潮水镇潮水一村
2025-09-03 16: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