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初九,宋朝的南方爆发了方腊起义。关于这次起义,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能说出个一二来。
北宋末年,徽宗皇帝荒唐,围在他身旁有一群灭国级蛀虫,君臣共同腐化堕落,把个北宋搞得四方冒烟,八方起火,北宋陷入崩溃的边缘。
而方腊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南方揭竿而起了。方腊起义的直接原因就要说说“甲第名园,几半吴郡”的朱家第二代朱勔了。
“甲第名园,几半吴郡”,这个吴郡可不是单指一个地界,吴越之地是个代名词,是江南的象征。朱家的花园,达到半个江南!怎么来的?伪造圣旨强拆得来。
宋徽宗爱造园林,那朱家就是皇家园林的全国供应商。他们每往京城里运送一批花石纲,就能漫天要价,把石头换成金子搬回家。
他们不仅富得流油,还圈地。朱家的田产跨郡连邑,用州、县这样的尺度单位已经没法测量了,每年收上来的租子达到十余万石。
在江南,他的权力远比赵佶要直接。
整个江南的官府都是他的幕僚,像郡守一级的官,很多都是他的亲信。他所到之处,连退了休的宰执人员都得亲自出迎。他的兄弟子侄娶的都是皇家宗室之女,他的大小老婆都有官方封诰,他家里有150多个人有八、九、十品武官的职称,而这些人只是给他挑水种地打扫院子的奴仆!
每个月的初一、十五这两天,江南地区的省市级高官都要到朱家集合,接受他的点名。
如此一来,长江以南,宋朝官方的命令几乎没有威慑力,真正掌权的是朱家,这一点连开封城也知道,时间长了,大家为了表示认可,给朱家送了个外号——“东南小朝廷”。
稳占南中国,割据半边天,他给徽宗送的花石纲就像最后的一根稻草,终于把长江以南压垮了。
最先反抗的这人叫方腊,睦州(今浙江淳安)青溪人。他家里开着一个漆园,算是中产阶层。史书里记载,他发动起义时,远没到山穷水尽的时候,而是他觉得机会到了。
方腊起义,以诛杀朱勔为口号,瞬间传遍江南。方腊自称圣公,建元永乐,设置官吏将帅,东南各地民众蜂起响应,响应起义的人数不是“旬日之间可得万众”,而是几天之内达到了10万人。
在短短两个月之内,起义军攻占了青溪、睦州、歙州(今安徽歙县),再向北攻占了桐庐、富阳、杭州。
直到杭州城破,东南第一重镇丢失,消息才传进开封城。
而消息到了开封之后,宰相王黼想把这事压下去,别去打扰赵佶的享乐心情,也别破坏联金破辽的历史进程。
临近过年,方腊的大军已经抵近长江,威胁到宋朝的江北重镇淮南一带,淮南转运使受不了了,以省长的名义向京城告急,消息这才传进了赵佶的耳朵里。
赵佶在百忙之中召见童贯,命他率领15万西北军、禁军南征平叛。临走前他想了想,给了武装太监一个天大的特权——“如有急,当以御笔行之”。
这15万可是宋朝的精锐,整个北宋就指望这点兵力去打西夏,去抗辽。童贯当然知道,他当然想以最小代价镇压方腊起义。
童贯以赵佶的名义写了一份诏书,大致意思就是花石纲的事儿是个误会,这些年的确从江南收购了很多花木竹石,但都是买的,官方特意拨了专款,下放到各级单位,三令五申要向民间公平买卖。可是没想到出了朱氏父子这样的败类,他们欺上瞒下,中饱私囊,不仅害苦了江南百姓,也欺骗了远在开封城里的皇帝。
现在,皇帝已经知道错了,所以下令解散应奉局,废除花石纲,朱家满门全罢官,由有关部门带回京城受审。在这期间江南有过激行为的人,官方非常理解,赦免你们的罪过。
这是一份非常正规的罪己诏,它一下子缓解了江南百姓的情绪,比他们虐杀几百几千的贪官还管用。花石纲没了、朱家人倒了、皇帝道歉了、杀人放火无罪了。等于好日子终于出现了,那还造反干什么!
本来起义大部分人马都是官逼民反,现在朝廷不追究了,大家各回各家,该干吗干吗去了。
可怜的方腊,被绝大多数弟兄抛弃了。
这种局面形成之后,童贯的15万军队才展开进攻。关于进攻,实在没什么好说,因为战况是一面倒的,没有相持,没有决战,方腊的人不断溃散、败退,直到他们回到了老家青溪。
方腊起义为什么那么快就失败了呢?他犯了战略性错误,未乘胜北上攻占江宁,扼守长江防线,而一味在南方攻城略地,宋军南下后,义军遭遇夹击,损失惨重,只能退守杭州,之后节节败退,直到他们回到了老家青溪。
宋军包围了整个青溪。
也许过程很单调、很枯燥,如果看正常的史书就是这些。关于《水浒传》里描写那是突出梁山好汉的形象,其实,他们和方腊一样都属于起义人马。朝廷让招安一方打另一方,朝廷坐收渔翁之利。
可问题回到江南睦州青溪县,这片青山溪谷却难住了宋军,成了一个死结。
山里边有20万起义军负隅顽抗,这是跟着方腊走到底,连宋朝皇帝的罪己诏都不信的受苦人。
南征方腊,是后来南宋一些名将比如张俊、刘光世、吴氏兄弟、韩世忠等人崛起的时候,他们都参加了,可以说,这是他们成名的跳板。
面对武装设备、士兵素质都远远不如宋军的起义人马,可是童贯却不敢强攻,第一是地形不熟,青溪县的山很大,洞口很多,搞得像蜀川里的南蛮族人似的,钻进去就找不到;第二,方腊是敢拼命的人,他童贯敢吗?
而这时候,南宋名将韩世忠,不过当时还是无名小卒,他却不信邪,就像个探险者一样独自一人进了大山,他避开了山路,潜入了幽暗的深谷。或许他也是好命,在深谷里转来转去,竟然遇到一个在深山里生活的女人,还是原住民,她还告诉了他方腊藏身的具体位置。
这就是历史上记载的,不管你信不信。
韩世忠胆子也大得要命,知道地点之后,他一个人就摸了进去,根本没想着回去搬援兵。这可是扬名立万的机会!皇上说了,谁能抓到方腊,得“两镇节钺”,相当于军区司令员了。
溜进去几里山路之后,他终于来到了方腊藏身的洞穴前。他冲了进去!一个人挺着一杆长枪,冲进不知深浅虚实的洞穴里,他居然反客为主,一连杀了几十个人,把方腊活生生地逮了出来。
他把方腊抓了出去,没走多远就遇到了顶头上司辛兴宗,辛兴宗二话没说,指挥手下的兵一拥而上,抢了方腊就走。
官方认定,抓获方腊的人是辛兴宗。
谁让当时他是无名小卒呢,当时韩世忠估计除了发呆出神,什么都没法做。这就是现实,韩世忠被白白抢走了功劳,这就是赤裸裸的争名夺利。不过南宋给了他巨大的舞台,成就了他成为一代名将。
接下来事情就简单多了,宣和三年四月,方腊妻儿等被俘。宣和四年三月,方腊余部被全部剿灭。童贯从出兵镇压到班师回朝前后用时仅四百五十天。童贯也因剿灭方腊起义之功被迁为太师,改封楚国公。
不久方腊被押赴开封处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6 09:45:1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