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石家庄日报
老人接到“法院人员”微信电话要转账
民警紧急止损两万元
本报讯 (记者 刘俊科 通讯员 温彦文)一对六旬夫妻,听信微信中的“法院人员”称儿子借钱不还,已经判决,欲强制执行变卖其儿子房产还债。可怜天下父母心,为替儿子偿还债务,老两口瞒着儿子,到某银行办理转账,替儿子堵“窟窿”。多亏银行工作人员及时报警,经过民辅警耐心劝说,避免了其两万元的损失,两位老人对民辅警的认真负责行为表示感谢。
3月6日9时许,井陉矿区公安分局矿市镇派出所接某银行报警,称有两位老人在柜台着急给陌生人转账,怀疑老人遭遇诈骗。民警祁桐昊带领两名辅警接警后迅速赶到现场。经了解,大妈加了一个微信好友,3月6日一早,这位微信好友在聊天中,自称在法院工作,其儿子因做生意借了他的钱至今不还,已经法院判决,欲强制执行变卖其儿子在矿区的房产还债。两位老人一听这事就着急了,考虑儿子觉着不是光彩的事没和家里讲,就商量暗暗把欠账还上。民警根据了解的情况,先行劝导,但因“法院工作人员”所说事项涉及孩子,老人对民警联系儿子核实情况非常反感,不愿配合。后经民警耐心讲解骗子的诈骗手段,并联系老人的孩子。在家人劝说下,最终两位老人幡然醒悟,表示不再转账,避免了两万元的损失。
在此间隙,民辅警开展了防范养老诈骗以及非法集资诈骗宣传,老人非常激动地对民辅警表示感谢,称今后一定会提高警惕。
民警提示:当前电信诈骗、养老诈骗、非吸等领域的诈骗手段不断翻新,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须加强防范意识,涉及钱款事项要及时同亲朋好友联系沟通,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高息“保险”、高息“理财”,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不被小礼品打动,不接受“先返息”之类的诱饵,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只要我们时时刻刻提高警惕,就不会陷入诈骗陷阱,才能守好我们的“钱袋子”。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1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