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坐落在古时称赤乌岭的青云村,是宿松县东北边陲的、被宿太五桃公路全境贯通的高岭乡政府所在地。目前,青云村通过合理规划布局与设施提升,成为宿松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循环农业示范区。
走进青云村,一眼望不到边的生态田野——赤乌岭下与牛旺荡毗邻的郭屋畈,一目了然的稻鳖模式养殖设施,被蓝色的篱笆形铁皮护栏划分着一个个巨大的田块。整个大畴野的所有田块,都用约一米高的篱笆形蓝色铁皮防护栏,围成一亩一块或两亩一块稻鳖双养田块,泥田中间都有个约两平方米的鳖窝戏水池。田垅西边靠近村部有个大约两亩面积的水泥筑堤供抗旱用蓄水塘,村级公路旁醒目的田园风景概念图耸立着,展示“村在绿中、房在田中、人在景中”的景观。看乡村振兴规划概念图,青云村郭屋畈,是稻田养鳖、稻田养虾中心的示范点。
郭屋畈“稻鳖生态养殖”。唐牧摄
青云村,多丘陵地貌,地理位置特殊,处在泊湖汊西角后梢与高山流水系的凉亭河环绕,长年累月几千年潮湧泛起来的有机淤泥,土质含有水生物生长的微量元素,适合养殖鳖、虾与水稻套殖,尤其有充足的湖水、高山水的补给。青云人“一水两用,一地双收”,以稻鳖、稻虾合养分养的大胆养殖模式初战告捷,以水稻套殖的模式,弥补了以农户单一种植水稻经济收入的缺陷,不仅让青云村的村民有了实现增收致富的希望,也是对当地生态环境有了切实可行的保障。这种“一水多用、一田多产”的稻鳖共养模式,使更多的流转土地的农民搭上了生态发展的致富“快车”,让农民群众真正尝到了甜头。
赤乌岭上看青云。置身于泊湖西角梢的赤乌岭上,看青云村一幅高标准的“农田美景”大美乡村锦绣图展现。青云村的振兴正焕发着美丽与活力,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走出了因地制宜,特色绿化、特色休闲、特色规模新路子,打造了特色农业,真正点亮了带领村民致富明灯,郭屋畈的“稻鳖生态养殖”基地模式,就是青云村骄人的例证。(唐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11 17: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