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唐朝建立以来,吐蕃与唐朝的战争不断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22 06:07:00 来源:戏说三国

751年,唐朝出兵8万南征,以鲜于仲通为主帅,讨伐南诏。阁罗凤请降,鲜于仲通不答应,双方在大和城交战,唐军阵亡6万余人,惨败而归。不久,李宓率7万兵马南下,还是惨败,几乎全军覆没。

唐朝建立以来,吐蕃与唐朝的战争不断

唐玄宗继位后,奉行开边策略,东征西讨。开元、天宝年间,唐军捷报频传,但失败也不少;两次征讨南诏,都是惨败而归,几乎全军覆没。

南诏,位于云南、四川、贵州一带,以云南为中心。皮逻阁统一“六诏”,唐玄宗为了稳住西南,册封他为“云南王”。748年,皮逻阁病逝,儿子阁罗凤继位。

南诏实力不断增强,与唐朝起了摩擦,阁罗凤跟云南太守张虔陀关系不好,经常闹矛盾,成为唐朝与南诏战争的导火索。

750年,阁罗凤路过姚州,被张虔陀羞辱。张虔陀向阁罗凤索要财物,还羞辱阁罗凤的妻子,言语中很是“无礼”,惹恼了阁罗凤。

阁罗凤不甘愿受辱,便率兵突袭姚州,杀了张虔陀,俘虏数千人。不过,阁罗凤并不敢跟唐朝闹翻,处死张虔陀后,上奏唐玄宗,主动认错。

唐玄宗好大喜功,杨国忠也想建功立业,唐朝没有原谅阁罗凤。杨国忠认为,区区南诏也敢招惹盛唐,岂能容忍呢。

杨国忠对击败南诏很有信心,他向唐玄宗推荐鲜于仲通,让他挂帅出征。鲜于仲通对军事一窍不通,却是杨国忠的铁杆亲信,所以能当主帅。

唐朝建立以来,吐蕃与唐朝的战争不断

751年,鲜于仲通率8万精兵南诏,后勤运输民夫三十多万,阵容十分豪华。8万兵马同时投入一个战场,在开元、天宝年间并不多见;高仙芝征讨西域,也就2万兵马而已。

闻知唐军南征,阁罗凤忧心忡忡,多次派遣使者到唐军大营,请求投降。阁罗凤承认错误,希望能得到宽恕,如果唐军非要交战,他就投靠吐蕃。

鲜于仲通瞧不起南诏,认为只要唐军杀来,阁罗凤只能束手就擒。如此,鲜于仲通拒绝接受对方投降,率兵扫除大和城外围的堡垒,然后攻城。

阁罗凤无奈,以“称臣纳贡”为代价,请求吐蕃增援。唐朝建立以来,吐蕃与唐朝的战争不断,互有胜负,矛盾也不少。

吐蕃士兵很能打,名将也不少。高宗、武则天时期,吐蕃名将论钦陵,几乎吊打当时所有的唐朝名将,大名鼎鼎的薛仁贵都是他的手下败将。

唐玄宗时期,吐蕃达到了极盛,与唐朝、倭马亚王朝(白衣大食)并列。吐蕃支持南诏,出兵三万进入云南,攻打唐军后路。

南诏、吐蕃联手,与唐军在城外决战。鲜于仲通没料到对手这么强悍,唐军与南诏厮杀之际,吐蕃从侧后杀来,鲜于仲通率先逃走。

唐朝建立以来,吐蕃与唐朝的战争不断

没了主帅的唐朝,各自为战,被吐蕃、南诏分割包围。一番激战下来,唐军阵亡6万余人,几乎全军覆没,损失惨重。

鲜于仲通战败,唐玄宗并不认输,他继续调兵遣将,非要灭了南诏。754年,唐军出兵7万,以李宓为主帅,再次杀向大和城,与阁罗凤决战。

出征南诏,李宓没有信心,他希望能招抚阁罗凤,但唐玄宗不答应。李宓与阁罗凤是好朋友,知道阁罗凤并非想跟朝廷过不去,而是杨国忠坏了大事。

为迎战唐军,阁罗凤在大和城外挖掘壕沟,修筑堡垒,建立栅栏。此外,修建龙首关、龙尾关,作为大和城的屏障,部署重兵守卫。

阁罗凤并不想跟李宓交战,不想让朋友为难。阁罗凤坚守城池、要塞,却并未袭击唐军,他希望李宓粮食耗尽后,自己退兵回去,双方都相安无事。

双方相持两个多月,唐军粮食耗尽,又没得到撤兵的“旨意”,李宓只好放手一搏,同时进攻龙首关、龙尾关、大和城,孤注一掷。

南诏严防死守,唐军直接扑向坚固的防御工事,被密集的箭雨齐射外。部分士兵杀到龙尾关、龙首关城下,又被石块狂砸,死伤惨重。

唐朝建立以来,吐蕃与唐朝的战争不断

唐军猛攻关隘,却没料到吐蕃会再次增援,又一次遭遇夹击,全部溃败。三路兵马,两路溃败,李宓无奈,只好亲自冲锋,攻打大和城。

李宓策马踏上吊桥,坠入江中。唐军没了主帅,不战而败,又被吐蕃追击,几乎全军覆没。如此,唐朝两次出兵,总计15万兵马,消耗殆尽。

唐玄宗还不认输,想继续增兵南诏。此时,安禄山在范阳起兵,所向披靡,唐军连战连败,唐玄宗自顾不暇,停止征讨南诏。

战后,阁罗凤下令安葬唐军阵亡将士,并修建祠堂纪念李宓。安葬李宓后,阁罗凤亲自念悼词:“君不正而朝纲乱,奸佞起而害忠良。生乃祸之始,死乃怨之终。呜呼悲哉!唐师阵亡兄弟!”

唐朝建立以来,吐蕃与唐朝的战争不断

其实,阁罗凤并不想跟唐朝为敌,他希望朝廷能招抚自己。但是,唐玄宗、杨国忠好大喜功,非要出兵南征。此战,15万精兵损失殆尽,唐朝元气大伤,无法阻止安禄山的凌厉攻势。

参考书目:《旧唐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2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阁逻凤对云南太守张虔陀的血泪控诉:灭我:张虔陀勾结吐蕃,企图消灭我;间我:张虔陀谋立诚节(阁罗凤的弟弟),离间我;仇我:张虔陀勾结爨氏,挑唆爨氏与我结仇;下我:张虔陀提拔跟我
2024-05-18 15:08:00
聊聊唐朝时期西南地区历史上最大的政权南诏国
...大的有六个不相统属的政权,史称“六诏”。当时唐朝与吐蕃是军事实力相当的两个强国,云南地区各部落夹在中间,多采取左右摇摆的外交政策。与其他五诏不用,最南边的南诏距离吐蕃最远,受
2024-07-12 15:18:00
奇迹般的大唐:明明国内四分五裂,仍用最后力气毁灭三个超级强国
...这是哪三个超级强国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西部宿敌吐蕃位于青藏高原的吐蕃人可谓是唐朝的宿敌,从大唐建立之际,就与之展开过数次交锋,双方各有胜负。后来吐蕃的首领松赞干布派遣使者
2024-08-11 11:36:00
大唐帝国为何敢同时向三大强国开战
...和唐朝并驾齐驱的阿拉伯帝国,称霸西南的南诏和强大的吐蕃。当时能同时和三大强国开战的估计也只有大唐了。公元750年,大唐安西节度使高仙芝以石国“无番臣礼”为由,征讨石国。石国向
2023-05-10 20:39:00
天宝战争为后面埋下了什么祸患
...数十万人战死。天宝战争唐王朝扶持南诏,本想借其牵制吐蕃。南诏势力坐大以后,唐王朝又企图对之加以控制。及皮逻阁死,双方在王位继承上发生矛盾,加之边臣骄暴贪残,终於导致了南诏叛唐
2023-11-17 11:13:00
此这个朝代国内早已四分五裂,却在灭亡前摧毁了三个强敌
...的领土,形成了3个世界级的强国,分别是回纥、南诏、吐蕃。回纥本是唐朝的附属国,在唐朝的帮助下,打败了漠北草原的强国吐蕃,成了草原上的新王。“安史之乱”中,回纥出了不少兵马支援
2023-06-08 17:39:00
南诏小国背叛唐朝,联合吐蕃一起与唐朝作对,这是为何呢
...于今云南和缅甸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割据政权,与唐朝和吐蕃相邻。南诏一直是唐朝的附庸国。但到了唐朝中期,区区一个南诏小国却背叛唐朝,联合吐蕃一起与唐朝作对,这是为何呢?上图_南诏
2022-12-27 11:19:00
唐朝晚期内忧外患,是如何击退三大藩国的?
...受战争之苦,国力也开始下降。这时唐朝边境的三个大国吐蕃、回纥与南诏,已经逐渐变得实力雄厚,他们为了扩大领土,开始侵略唐朝的土地,而唐朝此时面临内忧外患的情况,而唐朝竟然奇迹般
2023-09-12 20:40:00
大唐在结盟会场被主办方袭杀,平凉盟劫是怎么回事
...斩来使。但这种战争规则历史上多次被打破。唐朝时期,吐蕃诈称与唐议和结盟,但却袭杀了唐朝结盟使。吐蕃这步棋实在是太臭,既没有杀掉对吐蕃威胁最大的唐将浑瑊,也没有打下长安,反而使
2024-07-14 20:3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古代人的“航空”梦就在吉林的这面铜镜里
人类对蓝天的向往,从古到今。但谁能想到,千年前的“航空梦”竟被镌刻在一面藏在吉林的铜镜上,那就是延边博物院的金双仙飞天纹铜镜
2025-09-19 21:59: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 | 陈蕴瑜:战地遗书饱含深沉之爱
在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一座石木结构的屯堡民居静静伫立,这里是抗日英雄陈蕴瑜将军的故居。踏入院中,与正房相对的照壁前,是将军的遗像
2025-09-19 23:04:00
铭记“九一八”| 黔山忠魂
9月18日,当肃穆的防空警报在贵阳南明河畔响起,警示世人勿忘国耻。我们也铭记,地母洞那象征的文化守护之光。这座深藏于鹿冲关森林公园的溶洞
2025-09-19 05:17:00
1937年,抗战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火中命悬一线。面对三部藏书被毁和藏书地沦陷的绝境,贵州以血性与智慧扛起守护中华文脉的重任
2025-09-19 05:49:00
9月18日,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公布“侵华日军强征及奴役中国劳工”专题档案62件,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劳动统制”政策的罪恶本质
2025-09-19 07:52:00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