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中国甘肃网
技术员查看苜蓿长势
风吹紫花开,召唤幸福来。时下,正是苜蓿丰收时节,玉门市下西号镇的6000余亩优质紫花苜蓿迎来了头茬收割。连片的苜蓿草流青溢翠,一台台现代化的收割机穿梭其中,不一会儿就将“绿地毯”渐渐变成了巷道分明的“条纹毯”,描绘出一幅现代化的苜蓿草收割画卷。
收割现场,下西号镇种植大户王金勇介绍道:“现在正处于苜蓿开花的初花期,是最佳收割时期,此时收获,苜蓿营养物质含量高,根茎上长有大量新芽,收割后再生力好,收割后的苜蓿经过晾晒、聚拢、打捆,是喂养牛羊的最佳饲料。今年这是第一茬,收割完成后继续施肥、灌溉,还可以收获2茬,一年下来,每亩干草产量1200多公斤,收益大概在1800元。”
紫花苜蓿是一种根系发达、再生能力强的多年生豆科植物,不仅产量高且质量优,素有“牧草之王”之称。
玉门市利鑫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贾玉斌介绍,该合作社自 2015 年开始种植紫花苜蓿,今年种植面积已达680 亩,引进甘农7号、杰斯顿等优质新品种后,亩均产量1200公斤,合作社吸纳14名农民就业,从种植到收割全程使用专用机械。
下西号镇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加大种草养畜新型经营主体引进培育,着力打造集饲草种植、加工、销售和牛羊养殖为一体的草畜全产业链条,促进全镇草畜产业的发展,切实推进饲草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近年来,玉门市采取政策措施引、龙头企业带、科学技术帮、层层组织抓等措施,饲草种植面积稳步扩大。预计2023年,全市种植以紫花苜蓿为主的饲草总面积达到23.06万亩,建成万亩饲草基地4个,千亩饲草基地15个,百亩饲草基地80个。建成草产品加工企业5个,培育苜蓿种植、秸秆加工利用新型经营主体60家,年生产加工各类草捆、草块、草颗粒等草产品可达21万吨,产值达4.2亿元,农民人均从草产业中获纯收入2200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06 21: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