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梅兰芳给他张空白支票,他只填3700,终身未娶为她扫墓至去世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1-20 12:27: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1963年10月10日,梅艳芳生于中国香港,她的祖籍是广西合浦。第一次进入演艺圈应该是在1982年,十九岁的她拿下了第一届新秀歌唱大赛冠军,并推出自己的第一张专辑。结果第二年,二十岁的她就凭借《赤的疑惑》得到了关注,随后陆续打破香港歌手个唱、场数以及专辑销量等记录。

从底层一步一步唱到了香港歌坛天后的梅艳芳,铸造了一个属于梅艳芳时代的辉煌,遗憾的是2003年12月30日她因宫颈癌病逝。那一年她才四十岁,梅艳芳的离世对演艺界是沉重的打击,她在圈子里的好人缘是出了名的。不光有超人的勇气和毅力,还不乏对朋友的仗义关爱,对徒弟的扶持提携。

梅兰芳给他张空白支票,他只填3700,终身未娶为她扫墓至去世

这些都让她在演艺圈得到了无数赞赏,郭富城、陈小春、陈奕迅等后辈皆受过她的提点和帮助,对朋友的义气那更是没话说。刘德华曾说她的性格就是:宁可天下人负她,而她绝不会负天下人。对朋友们的照顾总是无微不至,朋友们聚餐永远是抢着付单,答应了的事就一定会帮到底。最重要的是她重视友情,不是一时,而是一世。

罗君左便是她真心换来的朋友之一,罗君左生于1959年7月12日,比她大四岁。他四个穷苦人家出生的孩子,1980年时才进入香港电台广播剧组,十年的时间都在靠配音谋生。十年之后才从幕后转向目前,不过他虽然是金牌绿叶,诠释的形象却都令人印象深刻。两人的第一次相识,是在八十年代初期,当时梅艳芳并未出道。

梅兰芳给他张空白支票,他只填3700,终身未娶为她扫墓至去世

罗君左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配音演员,偶然在歌厅相识,没成想一见如故。从那之后便成了好朋友,一次两人又一起出去玩,结果遇上了持枪斗殴事件。当时有一颗子弹朝着罗君左飞去,梅艳芳竟然不顾危险,挡在了罗君左面前。好在子弹只是从他们身边经过,并未击中,否则演艺界估计会少一位天后了。

梅兰芳给他张空白支票,他只填3700,终身未娶为她扫墓至去世

还有1987年,罗君左刚开始准备参演影视剧,不幸的是遇上了母亲病逝。他的母亲患有癌症,病逝前还拖了一阵,花光了积蓄。就在为亲准备后事的时候,哥哥又因车祸离世,此时罗君左连给亲人准备丧事的钱都没了。在日本的梅艳芳听了这事,立马给罗君左送来一张空白支票,表示他需要多少填多少。

那一瞬间,罗君左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但他最终只填了需要的3700元。没多填一分一毫,其实他也是一个极重义气的人,就好比说他在TVB摸爬滚打三十年。期间兢兢业业,忠心无二,后来TVB看他身体不好。便主动提出续约两年,罗君左签约之后反而更积极,只为报答TVB的恩情。

梅兰芳给他张空白支票,他只填3700,终身未娶为她扫墓至去世

所以面对梅艳芳送来的支票,他也只是按照需要填了,不多要一分。可两人的友情,却随着梅艳芳的大红被人揣测,狗仔和媒体将各种难听的话都说了出来。什么罗君左欲借梅艳芳知名度上位,给两人都带来了不好的影响,罗君左为不影响梅艳芳只得主动疏远。不过这并不代表他与梅艳芳之间的友情疏远了,只是这份情放在了心底而已。

梅兰芳给他张空白支票,他只填3700,终身未娶为她扫墓至去世

梅艳芳去世,他伤心不已,从此每年清明和梅艳芳的忌日都会去扫墓、送花。为了缅怀梅艳芳,还亲自撰写了书籍《不可能再遇上梅艳芳》,回忆他们之间的点滴。每年的拜祭更是一直到他去世,说来两人还真是难兄难妹,2005年以后他被查出患有腮大动脉瘤、肾炎等多种疾病。后因细菌感染,脚步生疮,不得不切除右脚的半截小腿。

梅兰芳给他张空白支票,他只填3700,终身未娶为她扫墓至去世

伤口依然没能愈合,两个月后,不得不将另外半截也切除。截肢的他依然保持着很好的心态,为了拖累他人,明白病情的他甚至拒绝了一段姻缘。决心终生不娶,主要还是健康情况不好,罗君左不忍心连累别人。2010年11月12日,多年饱受顽疾折磨的罗君左因心脏病发住入治疗部。经过一天抢救后,因心脏衰竭去世,那一年他51岁。

去世得很安详,没有留下遗言,若再晚一些他还能为梅姑扫一次墓。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1-20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椅的瘦弱身影,在香港某处墓园里,默默地为天后梅艳芳扫墓。这位身影的主人,便是罗君左,一位三次截肢仍坚持为挚友扫墓至生命最后一刻的配音演员。而梅艳芳,这位曾经红遍亚洲的天后,曾
2024-10-08 15:02:00
大学里的宝藏博物馆⑫丨重温艺术人生 传承文化精粹
...演唱生命力能够持续到八九十岁的重要原因。”饶骞说。梅兰芳(左)与马金凤(右)合照博物馆内,梅兰芳和马金凤的黑白合照将回忆拉回至1957年。这一年,梅兰芳到洛阳演出,与马金凤再
2023-12-06 17:38:00
建国后,沈阳锅炉工娶了个好吃懒做的媳妇,梅兰芳得知后亲自宴请
...了一个他们想都没敢想的人,他就是名满天下的京剧大师梅兰芳。张洗非为何会和大师梅兰芳有关系?接下来,就让我们进一步了解这位“懒后妈”的身世。误入风尘张洗非并非这位女子的本名,她
2025-01-13 16:08:00
梅兰芳一生与三个女人有什么关系?
梅兰芳一生与三个女人有关系,她们分别是:王明华、福芝芳和孟小冬。其中王明华对梅兰芳的事业帮助最大,但是相较于福芝芳和孟小冬,她却是最暗淡的一个,这是怎么回事呢?(年轻时期的梅兰芳
2023-08-11 17:00:00
梅兰芳以勤补拙
本文转自:海南日报梅兰芳在京剧《贩马记》饰演李桂枝。 资料图■ 颜克存梅兰芳是京剧大师,但他小的时候,却是一个被人公认的“笨小孩”。梅兰芳“笨”到什么程度呢?在梅兰芳《舞台生活四
2024-06-21 07:20:00
丰子恺第一次见梅兰芳,是在20世纪20年代上海的一家剧院里。当时,一位朋友手有两张戏票,说是梅兰芳届时会登台演出,朋友邀请丰子恺一块前去观戏。其实那两张戏票的位置并不好,在最后一
2023-08-01 10:04:00
熬死大房,挤走孟小冬,陪伴梅兰芳40年,福芝芳到底有何魅力?
...的男人背后,往往都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京剧大师梅兰芳也是如此,他能有如此辉煌的成就,离不开他背后的“贤内助”。梅兰芳一生娶了三个夫人,她们各有长处,其中二夫人福芝芳对他更
2025-01-03 22:19:00
孟小冬要4万分手费,梅兰芳不给,但接了电话,连忙变卖家产凑钱
孟小冬离开梅兰芳时,索要了4万分手费。梅兰芳不想给,但当他接到杜月笙的电话后,脸色大变,变卖家产,最终凑齐4万元。孟小冬是著名京剧艺术家,也是有史以来女须生第一人。她7岁拜师学艺
2024-11-27 23:59:00
泰州:纪念梅兰芳诞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泰州开幕
10月22日上午,纪念梅兰芳诞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江苏泰州开幕。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副司长何亚文,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周庆富,国家京剧院艺术总监袁慧琴,梅兰芳纪念馆馆长李立中,泰
2024-10-28 19:0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
巷遇②|遵义这条宝藏老街穿越百年
开头的话:每一座城市,都有它闻名的地标;但真正的生活,却藏在弯弯的巷弄里。这里没有宏大的叙事,只有触手可及的温暖与烟火
2025-09-18 16:17:00
书桌抽屉里,一直放着爷爷留下的一块旧怀表。表壳斑驳,指针早已停摆,背面刻着模糊的“1945.9.2”,那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日子
2025-09-18 16:47:00
大皖新闻讯 9月17日上午,《包拯:儒家文化的风范》新书发布会在安徽大学磬苑校区举行。多位专家学者及媒体代表参会,围绕该书的学术与文化价值展开研讨
2025-09-18 18:29: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郑州最早“一环”,承载3600年城市史
大河网讯 郑州市区“一环”内,3600年前曾经崛起了一座商代都城。郑州商代都城是商王朝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都城,它奠定了后世中国古代都城的基本规制
2025-09-18 19:36:00
值九一八事变爆发94周年之际,“反人类暴行——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展”,9月18日在山西博物院青铜分馆开展,展出包含遗址
2025-09-18 21:50:00
9月17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绛县横水西周墓地M1006发掘资料,该墓年代为西周中期偏晚阶段,从随葬器物判断,墓主应是一代倗国国君
2025-09-18 22:22:00
“九一八事变后,外公童长荣担任东满特委书记,带领军民开辟了10余块抗日游击根据地,组建了4支反日游击队,还积极筹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
2025-09-18 23:23:00
“‘英雄’曾是家人口中的回忆。今天,在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看到这么多史料和展品,我又重新感受了‘英雄’二字的重量:那是对国家生死与共的牵挂
2025-09-18 23:23:00
《义勇军进行曲》:从东北抗日烽火中诞生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走进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一座“国歌墙”巍然屹立它长8米
2025-09-18 23:56:00
9月18日,防空警报划过城市天际,电影《731》在全国影院同步上映。影院之内,几乎座无虚席。许多观众掩面而泣,神情凝重
2025-09-19 04:15:00
画笔为枪刃热血染丹青 刻骨铭心的抗战厦门记忆
厦门美专学生画的抗日插画。黄燧弼1931年的厦门美专特刊 厦门美专十周年纪念刊封面毕业于厦门美专的庄索和同事一起为新四军设计的臂章
2025-09-18 08:20: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刘颂寒“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2025-09-18 10:15:00
3500年的建城史,邢台,到底藏着多少秘密?在考古专家、历史学家眼中,邢台又占据着怎样的历史地位?翻开典籍,《史记・殷本纪》记载“祖乙迁于邢”
2025-09-18 10:21:00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牛沐每年的9月18日,都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2025-09-18 12:03:00